• 首頁
  • >
  • 問答列表
  • >
  • 請問誰有生物,地理總復習提綱.急用······················

請問誰有生物,地理總復習提綱.急用······················

匿名用戶 | 2017-05-22 11:53

全部答案

(共1個回答)
  • 先是生物
    北師大版八上生物第15-19章知識點總結
    1、生活在不同環境中的動物,其運動方式表現出與生活環境相適應的現象.動物通過運動可以主動出擊去獲取食物,可以逃避敵害和遷徙到適宜的棲息場所,還可以完成求偶和交配等,這些都有利于動物的存活,有利于生殖和繁衍種族.
    2、在成人骨中,有機物約占1/3,無機物約占2/3,所以骨既有硬度又有彈性;在兒童少年的骨中,有機物多于1/3,則這種骨的彈性大,硬度小;老年人的骨中無機物多于2/3,則這種骨的硬度大,易骨折.
    3、當神經傳來興奮,骨骼肌收縮,牽引骨繞關節活動,從而產生軀體運動.運動是以骨為杠桿、關節為支點、骨骼肌的收縮為動力形成的.骨骼肌要受神經系統的協調和控制.運動所需的能量來源于肌細胞內有機物的氧化分解.
    4、動物的行為受神經系統和激素的調節,受遺傳物質的控制,這是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5、學習是指動物借助個體生活經驗和經歷,使自身行為發生的適應性變化的過程.學習可以使動物對環境的改變做出有利于生存的反應.
    6、根據動物行為的功能分為取食行為、領域行為、防御行為、攻擊行為、繁殖行為、節律行為、社群行為.
    7、實驗法以觀察法為基礎.
    8、動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費者,同時促進了生物圈中的物質循環.
    9、各種生物之間的捕食與被捕食的營養關系形成了食物鏈.
    10、生物間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使各種生物種群的數量趨于平衡,有利于生物之間的協調發展.
    11、動物對環境的影響:依賴→適應→影響→改變.動物能促進植物的繁殖和分布.
    12、生物圈中生物物種的滅絕是個漫長的自然過程.就地保護是保護動物多樣性的最有效措施.
    13、凡是個體微小、結構簡單的低等生物,統稱為微生物.微生物主要活動場所是土壤.腐生性微生物是生態系統的分解者;寄生性微生物是生態系統的消費者;自養型微生物是生態系統的生產者.用于發酵饅頭的是酵母菌,用于發酵泡菜的是乳酸菌,用于發酵醋的是醋酸菌.抗生素是某些真菌和某些放線菌產生的.微生物的代謝活動特點(異養、自養)以及極快的繁殖速度,使它們成為生物圈的重要組成部分,腐生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其他生物不可替代的.
    14、生殖是指生物產生后代和繁衍種族的過程,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種生命現象.生物體的體積增大、體重增加的變化,就是生長.生物體的結構由簡單到復雜,功能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變化就是發育.
    15、人的生殖系統:
    男性生殖系統 女性生殖系統
    結構 功能 結構 功能
    睪丸 分泌雄性激素,產生精子 卵巢 分泌雌性激素,產生卵細胞
    輸精管 輸送精子到陰莖 輸卵管 輸送卵細胞到子宮,受精作用的場所
    陰莖 排出精液和尿液 陰道 精子進入和嬰兒出生的通道
    附睪 促使精子成熟并暫儲 子宮 胚胎發育的場所
    16、胚胎在子宮內的發育時間為280d左右,這個過程稱為妊娠(懷孕).胎兒通過胎盤從母體獲得各種養料和氧氣.
    17、幼體到成體的形態、生理、習性等發生一系列的顯著變化稱為變態.變態發育的過程經歷了受精卵、若蟲和成蟲三個時期,叫做不完全變態(蟋蟀、豆娘、蜻蜓等).如果經歷了受精卵、幼蟲、蛹和成蟲的發育時期,則叫做完全變態(蜜蜂、螞蟻、蝴蝶等).
    18、兩棲動物:幼體在水中生活,用腮呼吸,成體水陸兩棲,用肺呼吸.有變態發育.
    19、鳥類的發育無變態發育,有早成雛和晚成雛之分.鳥卵中發育成幼雛的是胚盤.
    20、胚是新一代植物的幼體.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叫做無性生殖.無性生殖的優點:子代個體數量多,繁殖速度快,且能穩定地保持母體的遺傳性狀.
    21、綠色開花植物能利用其營養器官繁殖新個體,這種無性生殖方式叫營養繁殖.(嫁接、扦插、壓條等)
    22、嫁接時砧木和接穗的形成層盡可能靠近,是植株成活的前提.
    23、組織培養技術的原理:植物體的每一個活細胞在適當的離體條件下都具有重新形成一個完整植株的潛在能力.
    24、其他無性生殖的類型:分裂生殖(大部分單細胞生物)、出芽生殖(水螅、酵母菌)、孢子生殖(根霉、青霉、曲霉等).
    本學期生物學科的重點在后半部分(遺傳學部分為初中階段總重點),應重點復習第19、20章.本冊重點圖:P65圖19-2;P67圖19-6;P83圖19-18;P87圖19-22;P102圖20-3;P116圖20-11.本冊第20章(生物的遺傳和變異)處處是重點,所以在此不做總結,請認真閱讀并注意理解記憶.
    我自己打的,還算能簡明扼要吧,順便再說一句:
    生物屬于理科,不能死記硬背,只有理解記憶才能學好生物.
    第20章只有好好看書理解了!
    再是地理
    1.1 中國的疆域
    偉大的祖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位于亞洲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海陸兼備.
    遼闊的疆域:陸地大國:①國土遼闊 ②陸界 ③陸上鄰國多14個
    海洋大國:①遼闊海域 ②海岸線長 ③隔海六國
    最北:漠河54度N;最東:黑龍江與烏蘇里江匯合處135度E.最南:曾母暗沙4度N.最西:帕米爾高原73度E.
    我國幅員遼闊,疆域廣大,陸地總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差不多與整個歐洲的面積相等,在世界各國中居第3位,是世界上面積較大的國家.
    我國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國,大陸海岸線長達18000多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線最長的國家之一.我國海域分布有面積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6500多個.我國領海的寬度是22.22公里(12海里).我國管轄的海域面積約300萬平方千米.
    眾多的鄰國:我國陸上國界漫長,達2萬平方千米,接壤的國家共有14個(順口溜):東朝鮮、北蒙古、東北西北俄羅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丹;南部還有緬老越.隔海相望的國家有6個(順口溜):印尼馬文菲日韓.
    1.2 中國的行政區劃
    歷史上的行政區劃: 現行行政區劃:我國現行的行政區劃基本上劃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縣(自治縣、縣級市)、鎮(鄉)三級.我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單位,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
    臺灣是我國不可分割的神圣領土.
    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 教材:八年級上冊第8頁
    2.3 中國的人口
    數量世界第一: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國總人口為12.95億.目前人口數為13億.
    增長速度較快: 分布疏密不均:騰沖?漠河,我國分布人口的疏密.
    人口多處特點 人口少處特點
    東部地區人口多;
    沿海、沿河、沿湖地區人口多;
    平原、盆地人口多;
    經濟和交通運輸發達地區人口多;
    城鎮密集、工業發達的地區人口多;
    漢族地區人口多. 西部地區人口少;
    干旱荒漠地區人口少;
    山地、高原人口少;
    偏僻的農業、牧業地區人口少;
    偏僻的農業、牧業地區人口少;
    大部分少數民族地區人口少.
    我國人的人口政策: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的數量,提高人口的質量,是我國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
    1.4 中國的人口:
    56個民族:我國是一個團結統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有漢、壯、蒙古、回、藏、維吾爾、苗族等56個民族成員.漢族人口眾多,接近全國總人口的92%;其他民族人口僅占8%,被稱為少數民族.
    大雜居、小聚居:漢族分布最廣,主要集中在東部和中部.少數民族則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部地區.漢族地區有少數民族聚居,少數民族地區也有漢族居住.
    民族風情:蒙古族?那達慕大會;云南傣族?潑水節;中華民族?端午節.
    第二章 中國的自然環境
    2.1 中國的地形
    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 山脈縱橫交錯: 山勢走向:
    東西走向:天山、陰山、昆侖山、秦嶺、南嶺;南北走向:賀蘭山、六盤山、橫斷山區.東北西南走向: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長白山、武夷山、臺灣山脈、玉山.西北東南走向:阿爾泰山、祁連山;弧形走向:喜馬拉雅山脈.
    中華五岳: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衡山;中岳嵩(sōng)山
    地形復雜多樣: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縱橫交錯的山脈和復雜多樣的地形,為我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觀,又是祖國各地的生產活動和生活方式各有不同.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高山終年積雪,冰川縱橫.內蒙古高原:高原地勢平坦開闊,西北部多荒漠、戈壁、東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黃土高原:世界上黃土分布面積最廣的區域.
    云貴高原:高原大部分地區地形崎嶇,石灰巖分布廣泛.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國最大的內陸盆地.內中有我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準噶爾盆地:我國第二大盆地.柴達木盆地:被美譽為“聚寶盆”.
    四川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稱.著名的成都平原位于盆地西部,農業發達,物產豐富“天府之國”之稱.
    三大平原:東北平原:黑土面積廣大.華北平原:地勢低平,地面坡度很小.
    長江中下游平原: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
    2.2 中國的氣候
    氣候復雜多樣:氣候復雜多樣:冬季南北氣溫差異大,南方溫暖,而越往北氣溫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溫. 我國氣候類型分為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溫帶大陸性氣候、高原高山氣候.
    季風氣候顯著:我國雖然氣候類型多樣、但季風氣候顯著、季風氣候區最為遼闊.
    季風的影響是導致降水時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 大陸性特征.
    多特殊天氣:主要有寒潮、梅雨、臺風、沙塵暴等.多旱澇災害.洪澇是我國發生頻繁、損失嚴重的自然災害.干旱是對我國農業生產影響最大、最常見且分布范圍最廣的一種氣候災害.
    2.3 中國的河流
    外流區為主:流域是指河流或水系的集中區域.水系是指流域內所有大小河流以及湖泊、沼澤、地下暗河等組成的水流系統.地表和地下徑流最后注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外流河分布區域,成為外流區.最終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即河水流入內陸湖泊或消失于荒漠之中的河流,叫做內流河.內流河分布的區域,叫做內流區.
    我國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季風氣候的影響.以秦嶺?淮河為界,以南地區的河流流經濕潤地區,水量豐富.以北地區的河流流經半濕潤或半干旱地區.
    與外流河相比,我國內流河的水文特征明顯不同.中國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陽湖.滾滾長江:長江源自唐古拉山,干流先后流經青海、西藏等11個省,最終注入東海,全長6300千米,是我國第一長河,世界第三長河.上游:源頭?宜昌;中游:宜昌?江西湖口;下游:江西湖口?注入海口.中游段被稱為“九曲回腸”.
    滔滔黃河: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顏喀拉山,徑流青海、四川等9省區,注入渤海,全長5464千米.
    第三章 中國的自然資源
    3.1 自然資源概況
    什么是自然資源:自然資源是存在于自然界的能為人類提供福利的物質與能量.
    主要包括氣候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以及海洋資源等.
    自然資源的特征:自然資源的概念不是一成不變的.在自然界,自然資源的數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自然資源的質量各個地區是有差異的.我國自然資源僅次于美國和俄羅斯.自然資源由于受大某些成因的制約,其分布具有一定的規律性,但他們在地區分布上一般都是均勻的.自然資源的狀況處在不斷的變動之中.
    3.2 中國的土地資源*6月25日 世界土地日*土地是人類生活生產活動的舞臺.
    “人多地少”是我國的基本國情. 類型齊全:我國各類土地資源齊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種土地類型,這有利于因地制宜.我國草地面積廣達、居世界前列,為發展畜牧業提供了較好的資源條件.我國是一個少林的國家.我國耕地面積不到一億公頃.我國土地類型:耕地、沙漠、林地、草地、戈壁、高寒荒漠、石山.區域差異明顯:我國土地資源的空間分布不平衡,土地生產力的區域差異明顯.我國的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東北、西南、東南部山區的林地多為人工林和次生林.我國草地主要分布在內蒙古的東部、青藏高原的東部與南部.我國各地區土地資源的質量差別很大.西北內陸光照充足,熱量較為豐富,但干旱少雨,水源不足,以草地和荒漠為主. 珍惜每一寸土地:
    3.3 中國的水資源***3月22日 世界水日***
    地區分布懸殊:我國水資源的總量不少,但人均占有量很低,約為世界人均水量的1/4.時間分配不均:我國水資源在時間分布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實際變化大的特點.合理利用每一滴水:由于我國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平很,為了合理利用水資源,有必要請見跨流域的調水工程.***引黃濟青***南水北調***
    3.4 中國的海洋資源
    多樣的生物資源:我國海洋生物資源豐富,種類有兩萬余種,其中魚類3000多種,主要經濟魚類70多類.大黃魚、小黃魚、帶魚和烏贼是我國著名的四大海產.
    豐富的礦占資源:我國沿海的大陸架上,蘊藏著相當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我國的濱海砂礦儲量十分豐富.巨量的化學資源:我國海洋生產發展很快.保護“藍色國土”:我國在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上取得巨大成就,目前也面臨著一些嚴峻的問題.
    第四章 中國的區域差異
    4.1 秦嶺?淮河線
    秦嶺與淮河:秦嶺橫亙于我國中部,東西綿延500千米,南北寬達100-150千米,海拔多為1500-2500米.淮河發源于桐柏山,向東流經河南、安徽、江蘇等省注入洪澤湖,然后主流經高郵湖南入長江.
    秦嶺?淮河線的地理意義: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地理區域和地理界限是非常重要的.地理區域體現了區域內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線反映出區域之間的差異性.
    秦嶺與淮河是我國東部重要的地理界線.在他的南北兩側,自然環境、地理景觀和居民的生產生活習慣有顯著的差異.
    八年級上冊第77頁 秦嶺?淮河線以北 秦嶺?淮河線以南
    四大地理區域:北方地區、南方地區、青藏地區、西北地區.北方與南方地區分界線是秦嶺?淮河線.北方與西北地區分界線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青藏與西北地與分界線是青藏高原邊界.青藏地區與南方地區分界線是青藏高原邊界.
    §4.2 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
    北方地區:概述:北方地區指我國東北秦嶺?淮河以北的地區,面積約占全國的20%,人口約占全國的40%.區內的東北平原、華北平原、汾渭平原為我國重要的農業地區.文化:北方地區歷史文化悠久,名勝古跡眾多,人文旅游資源極為豐富.
    農作物:春小麥、玉米、高粱、大豆、馬鈴薯、甜菜等.溫帶水果:蘋果、梨、桃、杏、柿、棗、葡萄等.礦產:煤、鐵、油等
    南方地區:指我國秦嶺?淮河以南的、青藏高原以東的地區,包括長江中下游平原.南部沿海地區和西南地區三大不凡.面積約占全國的1/4,人口約占全國的55%.本區西部分布有30多個少數民族,云南省是我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地勢:本地區地勢西高東低,地形為平原、盆地與高原、丘陵交錯.平原地區河湖眾多,水網縱橫,具有典型的南國水鄉特色.農作物:水稻、生豬、柑桔、茶葉、桑蠶、甘蔗、水產和熱帶作物.礦產:銅礦、鎢礦、汞礦、錫礦、銻礦、鉛鋅礦.
    4.3 青藏地區和西北地區
    青藏地區:概述:青藏地區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區、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面積約占全國面積的25%,人口僅占全國總數的1%左右.青藏地區的主體是由“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農作物:青稞、豌豆、小麥、油菜.宗教:藏傳佛教.地勢:山岳縱橫,冰川廣布,交通十分困難.公路: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等.
    西北地區:位于長城?祁連山脈?阿爾金山脈?昆侖山脈一線以北,面積約占全國的30%,人口約占全國總數的4%.少數民族:蒙古族、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牧區作物:肉、奶、皮、毛等;礦產資源:稀土礦、鎳礦、煤、石油、褐煤.
    匿名用戶 | 2017-05-22 11:53

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