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有4個繁體的青花瓷是哪個朝代的?

匿名用戶 | 2017-05-23 07:17

全部答案

(共1個回答)
  • 青花瓷又稱白地青花瓷,常簡稱青花,漢族陶瓷燒制工藝的珍品。是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屬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鈷料燒成后呈藍色,具有著色力強、發色鮮艷、燒成率高、呈色穩定的特點。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見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則出現在元代景德鎮的湖田窯。明代青花成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時發展到了頂峰。明清時期,還創燒了青花五彩、孔雀綠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紅彩、黃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種。首先是1983年在江蘇南京雨花臺吳末晉初墓葬中,出土的一件青瓷釉下彩帶蓋盤口壺,繪畫羽人、鳥獸仙草云氣①。這是目前已知最早的釉下彩繪瓷器,說明在三國時瓷匠們已掌握了釉下彩工藝技術。這是一項具有重大意義的發明,為后來的青花、釉里紅等釉下彩繪瓷的出現開了先河,在中國陶瓷史上具有重大意義。隋代白瓷的燒制成功,唐早期唐三彩的出現,都為唐中期以后的唐青花燒制提供了條件。所以唐代青花的出現不是偶然的。1949年建國后隨著我國考古事業的蓬勃發展,宋代青花也相繼在浙江地區發現。之后元、明、清各代青花窯址在我國南方各省也都被發現。
    匿名用戶 | 2017-05-23 07:17

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