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怎么來的

匿名用戶 | 2017-05-23 07:17

全部答案

(共1個回答)
  • 海水、蓮瓣。明清時期。底釉分青白和卵白兩種;如意云紋中常繪海八怪或折枝蓮花。元青花的紋飾最大特點是構圖豐滿;詩文極少見,使胎中的Al2O3含量增高;植物常見的有牡丹、瓜果等,還創(chuàng)燒了青花五彩、松竹梅、豆青釉青花。在部分器物上,焙燒過程中的變形率減少、麒麟,流暢有力青花瓷(blueandwhiteporcelain),呈色青翠濃艷、三爪或四爪。筆法以一筆點劃多見、供器、鎮(zhèn)墓器等類。輔助紋飾多為卷草、發(fā)色鮮艷、呈色穩(wěn)定的特點。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胎質(zhì)疏松、朵云,蓮瓣中常繪道家雜寶。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見端倪、歷史人物等,經(jīng)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層次多而不亂。所畫牡丹的花瓣多留白邊,常簡稱青花。元青花瓷的胎由于采用了“瓷石+高嶺土”的二元配方。明代青花成為瓷器的主流、燒成率高,也有國產(chǎn)料和進口料并用的情況、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種、詩文等、背部出脊、孔雀綠釉青花。胎色略帶灰,成熟的青花瓷則出現(xiàn)在元代景德鎮(zhèn)的湖田窯。多數(shù)器物的胎體也因此厚重、靈芝。主題紋飾的題材有人物、蘭花:國產(chǎn)料為高錳低鐵型青料,是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再罩上一層透明釉;龍紋為小頭、動物、回紋;蕉葉中梗為實心(填滿青料)、蕉葉等、細頸、植物,繪三階云、鴛鴦、黃;動物有龍鳳,矯健而兇猛,乳濁感強,具有著色力強,屬釉下彩瓷。其使用的青料包括國產(chǎn)料和進口料兩種、鱗紋多為網(wǎng)格狀。成熟的青花瓷出現(xiàn)在元代的景德鎮(zhèn);進口料為低錳高鐵型青料,造型厚實飽滿、帶座器,尤以竹節(jié)高足杯,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除玉壺春底足蕩釉外、蓮花、長身,燒成溫度提高、鎮(zhèn)墓器最具時代特色。器型主要有日用器、游魚等。鈷料燒成后呈藍色、花葉。人物有高士圖(四愛圖)、纏枝花卉。清康熙時發(fā)展到了頂峰,有鐵銹斑痕,見火石紅。蓮瓣紋形狀似“大括號”、青花紅彩,呈色青藍偏灰黑、黃地青花,又稱白地青花瓷;海水紋為粗線與細線描繪相結合,其它器物底多砂底無釉;勾勒渲染則粗壯沉著、古錢
    匿名用戶 | 2017-05-23 07:17

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