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在什么地方

匿名用戶 | 2017-05-23 07:49

全部答案

(共1個回答)
  • 概述拼音:Baoji英語:BaojiCity郵編:721000代碼:610300區號:0917車牌編號:陜C市樹:白皮松市花:西府海棠城市名片:省級文明城市(陜西首家、也是陜西唯一一家獲此殊榮的地級市,2006)國家園林城市(陜西唯一獲此殊榮的城市,西北五省僅有的三個國家園林城市之一,2006)全國百強城市(名列第81位,2003;名列第78位,2004;名列第73位,2006)中國品牌經濟城市(中西部地區唯一獲此殊榮的城市,2005)全國人民防空先進城市(2005)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城市(1997-2000,2005)全國雙擁模范城市“六連冠”(2000-2006)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2005,2008)中國優秀旅游城市(2000)省級園林城市(2004)國家衛生城市(使陜西實現了零的突破,2005)國家環保模范城市(西北首批國家環保模范城市,2005)全國知識產權試點城市(2007)第四屆中華寶鋼環境優秀獎(陜西惟一獲此殊榮的城市,2007)全國綠化模范城市(陜西省和西北地區唯一的城市,2007)數字化城管試點城市(全國第三批數字化城管試點城市,全省唯一一家數字化試點城市)全國社會保障服務中心建設試點城市(全省唯一一家被確定為全國試點的地級市,2007)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的旅游城市(陜西唯一獲此殊榮的城市,2008)金融生態城市(2008)中國人居環境獎(2009)國家節水型城市(全省唯一獲此殊榮的城市,2009)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試點城市(全國僅三個城市:吉林松原,山東濰坊,陜西寶雞;2009)國家森林城市(2009,第六屆中國城市森林論壇中榮獲)寶雞的城市精神:‘崇德尚礼、和諧包容、聞雞起舞、開放創新’[編輯本段]地理位置寶雞,古稱陳倉,是華夏始祖炎帝的故鄉,周秦王朝的發祥地,素有“炎帝故里、青銅器之鄉、佛骨圣地、民間美術之鄉”美譽。位于陜西關中西部,地處陜、甘、寧、川四省(區)結合部,處于西安、蘭州、銀川、成都四個省會(首府)城市的中心位置,隴海、寶成、寶中鐵路在此交會,是中國境內亞歐大陸橋上第三個大十字樞紐。轄九縣三區,市域面積1.82萬平方公里,總人口376萬,其中市區人口75萬,寶雞地處東經106°18′~108°03′,北緯33°35′~35°06′。東西長156.6公里,南北寬160.6公里。東連咸陽市,南接漢中市,西、西北分別與甘肅省天水市和平涼市毗鄰,全市總面積18172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555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60.44平方公里。寶雞地質構造復雜,東、西、南、北、中的地貌差異大,具有南、西、北三面環山,以渭河為中軸向東拓展,呈尖角開口槽形的特點。山、川、原兼備,以山地、丘陵為主,山地占總面積56%,丘陵占總面積26.5%;川原占總面積17.5,呈現“六山一水三分田”格局。[編輯本段]行政區劃截至2006年12月31日,寶雞市轄3個市轄區、9個縣。寶雞市面積1817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75.7萬人(2007年)人口出生率為9.97‰,死亡率為5.76‰,自然增長率為4.21‰渭濱區面積728平方千米,人口39萬。郵政編碼721000。金臺區面積332平方千米,人口37萬。郵政編碼721001。陳倉區面積2517平方千米,人口59萬。郵政編碼721300。區人民政府駐虢鎮。鳳翔縣面積1179平方千米,人口51萬。郵政編碼7214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岐山縣面積855平方千米,人口46萬。郵政編碼722400。縣人民政府駐鳳鳴鎮。扶風縣面積751平方千米,人口46萬。郵政編碼7222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眉縣面積863平方千米,人口30萬。郵政編碼722300。縣人民政府駐首善鎮。隴縣面積2418平方千米,人口25萬。郵政編碼7212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千陽縣面積959平方千米,人口13萬。郵政編碼7211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麟游縣面積1606平方千米,人口9萬。郵政編碼721500。縣人民政府駐九成宮鎮。鳳縣面積3187平方千米,人口10萬。郵政編碼721700。縣人民政府駐雙石鋪鎮。太白縣面積2780平方千米,人口5萬。郵政編碼721600。縣人民政府駐嘴頭鎮。*此處區劃地名資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編輯本段]自然環境[地理氣候]寶雞地處東經106°18′~108°03′,北緯33°35′~35°06′。東西長156.6公里,南北寬160.6公里。東連咸陽市,南接漢中市,西北與甘肅省天水市和平涼市毗鄰,全市總面積18172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555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33.1平方公里。寶雞地質構造復雜,東、西、南、北、中的地貌差異大,具有南、西、北三面環山,以渭河為中軸向東拓展,呈尖角開口槽形的特點。山、川、原兼備,以山地、丘陵為主,山地占總面積56%丘陵占總面積26.5%;川原占總面積17.5,呈顯“六山一水三分田”格局。寶雞屬于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全年氣候變化受東亞季風(包括高原季風)控制。冬季,處于強大的西伯利亞、蒙古高氣壓南側,受制于極地大陸氣團,天氣寒冷干燥;夏季,處于印度低氣壓和印緬低壓槽的東北部與西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西側,熱帶海洋氣團和極地大陸氣團常在本區上空交綏,或被單一的熱帶海洋氣團控制,溫熱多雨和炎熱干燥天氣交替出現;春、秋二季處在冬、夏季風調交替的過渡時期,使故里委升溫迅速且多變少雨,秋季降溫迅速又多陰雨連綿,成為關中秋季連陰雨最多的地區。日照比較充足,大部分地區年平均日照時數在2000~2200小時之間。室內平均氣溫以渭河平原谷地為最高,達12~14℃。本市年平均降水理在590~900毫米之間,是關中降水量最多的地區。[區域人口]寶雞市轄12個縣區,138個鄉鎮(36個鄉,102個鎮),12個街道辦事處。寶雞市轄9個縣3個區。3個區:金臺區、渭濱區、陳倉區;9個縣:鳳翔、岐山、扶風、眉縣、隴縣、千陽、麟游、太白、鳳縣。[自然資源](一)礦產寶雞礦產資源豐富,現已發現各類礦產地126處,探明儲量的85處;發現各類礦產26種,探明儲量的18種;主要礦種探明儲量的有:金5.242噸、銅8.6萬噸、鉛鋅250萬噸,另外還有大量的硫、磷、硅石、石灰石、大理石、紅柱石、煤、石墨等非金屬礦種,其中:鉛、鋅、金是寶雞的優勢礦種,已探明的儲量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今后探明儲量可能更多,潛在的經濟價值鉛鋅5.3億元,金37.4億元。(二)土地全市土地總面積1817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總面積568萬畝,有效灌溉面積279萬畝,占總耕地面積的53%。種植業面積較大,占66.4%,林業占4.4%,牧業占14.4%,副業占14.7%,漁業僅占0.1%。(三)水資源全市的河流以秦嶺為界,分屬黃河、長江兩大流域。秦嶺以北為黃河流域的渭河及基支流水系;秦嶺以南為長江流域的嘉陵江上游河段及漢江部分支流河源段水系。黃河流域各河流的流域面積占全區河流面積的70%左右;長江流域各河流的流域面積約占30%。全市的水資源總量為48.8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徑流量41.3億立方米,地下水可采量7.5億立方米。根據現有工程設施,可控制利用水資源量為11億立方米,占水資源總量的23%。(四)生物寶雞獨特的地理和氣侯條件,為各類植物、鳥類、獸類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共有資源植物2100多種,動物近500種,僅太白山自然保護區就有植物1550多種,野生鳥類192種,獸類62種。在野生動、植物中,有珍稀保護植物28種,占全省保護植物的75.7%,珍稀保護動物28種,占全省保護動物的93%。一類保護動物有大熊貓、金絲猴、羚牛、秦嶺虎、朱鹮(朱繯)等5種,占全省一類保護動物的100%。森林和草地是生態系統的主體,全區森林面積935.8萬畝,占全省森林面積的13%,森林覆被率達34%。[旅游資源]寶雞古稱陳倉,是華夏始祖炎帝的故鄉,周秦文化的發祥地,名勝古跡眾多,素有“青銅器之鄉”,“民間藝術之鄉”的美稱。其中:周原遺址位于岐山、扶風交界處,是古周人早期都城岐邑所在地,出土了大量青銅器、陶器、甲骨文等;北首嶺遺址位于市區金陵河對岸,距今7000多年,發現遺房32座、窯15個、墓439座及工具用具1700多件;市東的釣魚臺,為周朝姜太公釣魚處;周公廟為西周周公旦的采邑;這些景點向人們顯示了豐富的周秦文化。位于扶風縣法門鎮的法門寺,素有“關中塔廟始祖”之稱,建于1700多年前的東漢,是安放釋迦牟尼真身舍利的著名寺院,是一個“世界級”的旅游勝地;金臺觀位于市區陵原北坡,洞內有張三豐塑像,內還展有周素文化和民間工藝品;麟游縣的九成宮遺址,系隋唐皇家避暑勝地,現有眾多古物書碑;此外,鳳翔縣的東湖、隴縣的龍門洞,景色優美;市區南部的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山腳下有著名的湯峪溫泉,山上風光秀麗,珍禽異獸、奇花古木繁多,還有芳香寺、玉皇地、南太門、太白廟等殿堂寺廟,形成了人間仙境般的景色。[礦產資源]寶雞市自元古代至第四紀地層發育齊全,經歷多旋回構造變動和巖漿活動以及復雜的質變作用,形成多種內生礦床和沉積礦床,礦產資源豐富。境內已發現礦產資源23種,產地255處,以有色金屬礦占優勢。有鐵、銅、鉛鋅、鎳、金銀、鎢、鉑、汞、黃鐵等金屬礦產212種,石灰石、電石灰石、大理石、白云石、硅石、耐火粘土、螢石、磷塊巖、石英巖等非金屬礦產43種。寶雞地區煤礦主要集中在鳳縣,有草灘溝、羅缽庵、扈家窯等煤礦,隴縣娘娘廟、聯游北馬坊也有分布。境內地熱資源比較豐富,主要分布在渭河谷地、渭河北岸斷裂與秦嶺山前斷裂之間的狹長地帶,眉縣湯峪是陜西省內著名的溫泉療養地。[貴重藥材]寶雞地區是中藥材的適生地,現有中藥材1992種,其中動物藥415種,植物藥1478種,真菌藥35種,礦物藥12種。為了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在中藥材種植與加工方面,實施中藥現代化行動計劃,加快建立地道中藥材規范化種植基地,完善新藥開發體系和產品生產體系,大力推進中藥材種植產業化,中藥生產集團化。在全市中藥材種植適生區,以秦艽、紅豆杉、越菊、柴胡、地靈、黨參、花椒等品種為主,建立市級中藥材種植基地,每個品種基地規劃種植10-20萬畝,建立省級中藥材規模化種植基地縣、示范縣、示范園4個,爭取秦艽、紅豆杉、黃芪、越菊等品種進入國家級中藥材示范基地。重點扶持晨雞藥業公司、岐山金方藥業公司、秦嶺國藥廠和一批民營科技制藥企業(寶雞華西制藥有限公司、寶雞國豪制藥有限公司、寶雞市榮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太白山藥用植物研究所),促使其上規模、上水平。自然災害寶雞市處于陜西省天氣系統的上游,干旱、冰雹是寶雞兩種主要自然災害,中部的眉縣、扶風、岐山、陳倉區川塬地區氣候適宜,但降雨量分布不均,每年都有干旱時段出現。北部山區的隴縣、麟游、千陽、鳳翔、陳倉區西部山區,冰雹、干旱自然災害頻繁,據歷史記載,群眾防雹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雹期最早三月份出現,最遲十一月結束。[編輯本段]氣候與灌溉寶雞屬于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全年氣候變化受東亞季風(包括高原季風)控制。冬季,處于強大的西伯利亞、蒙古高氣壓南側,受制于極地大陸氣團,天氣寒冷干燥;夏季,處于印度低氣壓和印緬低壓槽的東北部與西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西側,熱帶海洋氣團和極地大陸氣團常在本區上空交匯,或被單一的熱帶海洋氣團控制,溫熱多雨和炎熱干燥天氣交替出現;春、秋二季處在冬、夏季風交替的過渡時期,使春季升溫迅速且多變少雨,秋季降溫迅速又多陰雨連綿,成為關中秋季連陰雨最多的地區。日照比較充足,大部分地區年平均日照時數在2000~2200小時之間。室內平均氣溫以渭河平原谷地為最高,達12~14℃。本市年平均降水量在590~900毫米之間,是關中降水量最多的地區。最佳旅游時間氣候:屬溫帶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足,年平均氣溫13攝氏度,極端最高氣溫42.7度(扶風),極端最低氣溫-25.5度(太白)。年降水量710-1000毫米。最佳旅游時間:春、秋季文化背景寶雞,是華夏始祖炎帝的誕生地,也是周秦王朝的發祥地。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因市區東南雞峰山有“石雞啼鳴”之祥兆而改稱寶雞。這里是佛、儒、道三家文化的匯集地,以出土佛骨舍利而聞名于世的法門寺在盛唐時期已成為皇家寺院和世界佛教文化的中心。寶雞境內的文物資源豐富,其中以青銅器為最多,現已陸續出土毛公鼎、大盂鼎等五萬余件青銅器,被譽為“青銅器之鄉”。著名文物古跡有:炎帝活動過的天臺山,佛教圣地法門寺,著名道人張三豐主持修道的金臺觀,典雅秀麗的五丈原諸葛亮廟,姜子牙隱居垂釣的釣魚臺,雄偉壯觀的周公廟,隋唐帝王皇家溫泉——湯峪溫泉,一代名流蘇東坡主持修建的鳳翔東湖等。境內的自然景觀更是獨樹一幟。有景觀奇特的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原始風貌鮮明的嘉陵江源頭和具有歐洲風格的隴縣關山草原。寶雞的民間藝術更是多姿多彩,獨具一格。皮影、木偶、剪紙、刺繡、社火、臉譜、泥塑、草編等都始終散發著周秦文化的遺風古韻,閃爍著中華原始文明的奇光異彩。[編輯本段]歷史發展寶雞古稱陳倉,據《三秦記》記載,陳倉以古陳倉山(今雞峰山)得名。寶雞之名始自唐肅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沿用至今。早在新石器時代,寶雞就是先民們活動生息的地區之一。寶雞共發現新石器文化遺址數百處,其中最著名的北首嶺遺址,據《中國大百科全書·考古學》記載,早期遺存為公元前5150~5020年的母系氏族公社時期,距今7150多年,是早于仰韶文化半坡遺址的一種文化遺存。寶雞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周秦王朝發祥地。公元前ll世紀,周先祖之一的古公亶父率族人遷徙到岐山下的周原(今寶雞市岐山縣),“古公乃貶戎狄之俗而營筑城郭室屋而邑別居之,作五官有司”(《史記·周本紀》),建立了周王朝早期的國家組織。古公亶父被后世尊為太王。周在古公亶父死后的季歷和文王時期,國勢發展很快,先后征服了西落鬼戎、始呼、翳徒之戎,鄰近的許多部落和方國也歸附于周,鞏固了周族在渭水中游的統治,為伐紂滅商,建立西周王朝奠定了基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以秦襄公攘夷,護送平王東遷之功,封襄公為諸侯,賜之岐以西之地,從此,建立了秦國。秦文公四年(前762年),秦在“汧渭之會”(今寶雞市眉縣附近)建立國都。秦憲公二年(前714年),為備戰攻戎,秦將國都由汧渭之會徙往平陽(今寶雞縣東陽平村),并建有封宮(《史記·秦本紀》)和羽陽宮(《漢書?地理志》)。以此為政治中心,至秦武公十一年(前689年),西起甘肅中部,東至華山一線,整個關中及渭水流域,基本為秦國所控制。秦德公元年(前677年),秦國遷都于雍(今寶雞市鳳翔縣)。此后,秦國先后有十八位國君以雍為國都,共歷時294年。秦穆公(前659~前621年)在位期間,“開地千里,遂霸西戎”。秦由一個落后的諸侯國,躋身當時最先進的國家行列之中,為以后東向攻滅六國,奠定了雄厚的基礎。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前221年),寶雞屬內史地。漢高祖元年(前206年),屬雍;漢高祖二年(前205年),改為中地郡;漢高祖九年(前198年),又改屬內史;景帝分屬右內史;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仍因之;太初元年(前104年),更名右扶風,為三輔之一。獻帝時(189~220年),省扶風都尉,置漢安郡。曹魏(220~265年)為扶風郡。晉惠帝時(290~306年),改為秦國。北魏太武帝時(424~452年),置秦平郡,兼置岐州。西魏(535~556年)改秦平郡為岐陽郡。隋初,置岐州;煬帝大業年間(605~618年),廢州置扶風郡。唐初置岐州;玄宗天寶年間(742~756年),改為扶風郡;肅宗至德元年(756年),改為鳳翔郡,不久又改為鳳翔府;代宗寶應年間(762~763年)因之,屬關內道。五代屬關西道。宋屬秦鳳路,為風翔府。金置天興軍.屬陜西西路。元初立鳳翔總管府,后更為散府,先后屬陜西等處行中書省、陜西漢中道肅政廉訪司。明仍為鳳翔府,隸陜西布政使司,分屬關西道。清初,仍沿舊制為鳳翔府;康熙九年(1670年),裁關西道,分隸西安糧鹽道;乾隆九年(1744年),改隸驛鹽道.為分巡鳳鄰道。民國2年(1913年),屬陜西省關中道;民國22年(1933年)撤道,由省直轄寶雞各縣;民國27年(1938年),在鳳翔設陜西省第九行政督察區,督察專員公署轄寶雞,鳳翔、千陽、隴縣、麟游、岐山、扶風、眉縣、武功、周至;民國30年(1941年)2月,第九區督察專員公署遷至寶雞。1949年7月14日寶雞解放,陜甘寧邊區政府寶雞分區機關進駐寶雞市。時領寶雞、風翔、岐山、扶風、千陽、隴縣、眉縣、風縣共8縣和寶雞市(縣級市)。1950年1月寶雞分區劃歸陜西省轄;5月2日,分區增領麟游、武功等6縣,共領14縣l市,1950年l0月11日改寶雞分區為專區。1953年1月30日,寶雞專區又增領興平、周至等5縣,并新設太白區,共領19縣l市l區。1956年10月1日,寶雞專區撤銷,原屬縣市直隸于省。1960年至1961年9月,寶雞市領風翔、隴縣、鳳縣(均為并縣以后)3縣。1961年,復設寶雞專區,領寶雞、鳳翔、岐山、扶風、麟游、武功、眉縣、鳳縣、千陽、隴縣、太白共ll縣和寶雞市(縣級市)。1966年,寶雞專區改領11縣,寶雞市為省轄。1969年專區改名寶雞地區,仍領11縣l市。1971年2月,地區撤銷。1971年3月至1979年3月,改為寶雞市(地級市)領11縣2區。1979年3月,復設寶雞地區,只領11縣;地市并存,寶雞市領金臺、渭濱2區。1980年8月,寶雞地區與寶雞市合并,以地級市領導縣、區代替地區領縣的體制,時領11縣2區。1982年12月,新設楊陵區,共領11縣3區。1983年11月,武功縣與楊陵區劃歸咸陽市轄;寶雞市轄金臺、渭濱2區和寶雞、鳳翔、岐山、扶風、麟游、隴縣、千陽、鳳縣、太白、眉縣10縣。2003年5月26日,寶雞縣撤縣成立陳倉區,寶雞市轄金臺、渭濱、陳倉3區和風翔、岐山、扶風、麟游、隴縣、千陽、鳳縣、太白、眉縣9縣。
    匿名用戶 | 2017-05-23 07:49

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