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大清真寺的建筑風格

匿名用戶 | 2017-05-23 08:06

全部答案

(共1個回答)
  • 一、中國傳統建筑風格的清真寺中國清真寺,目前見到的絕大多數為元以后、特別是明清以來創建或重建。明代清真寺,在建筑的整體布局、建筑類型、建筑裝飾、庭院處理等各方面,都已具有鮮明的中國特點。而清代則是中國伊斯蘭教建筑大發展的高峰時期,中國清真寺的特有建筑型制正是在此時完全形成的。這些中國傳統建筑風格的清真寺,具有以下特點:第一,中國寺院的完整布局。中國清真寺絕大多數采用中國傳統的四合院并且往往是一連串四合院制度。其特點是沿一條中軸線有次序、有節奏地布置若干進四合院,形成一組完整的空間序列:每一進院落都有自己獨具的功能要求和藝術特色,而又循序漸進,層層引深,共同表達著一個完整的建筑藝術風格。西安化覺巷清真寺,就是這類建筑的代表作。該寺總平面為一東西狹長的長方形,東西長245·68米,南北寬47·56米,總面積11684·54平方米。全寺分四進院落,每進院落均為四合院模式,設廳、殿、門樓,前后貫通。東端院墻正中的照壁,是全寺中軸線的起點,在這條中軸線上依次排列著木牌樓、“五間房”(二門)、石牌坊、敕修殿(三門)、省心樓(邦克樓)、連三門(四門)、鳳凰亭、月臺、礼拜大殿等...一、中國傳統建筑風格的清真寺中國清真寺,目前見到的絕大多數為元以后、特別是明清以來創建或重建。明代清真寺,在建筑的整體布局、建筑類型、建筑裝飾、庭院處理等各方面,都已具有鮮明的中國特點。而清代則是中國伊斯蘭教建筑大發展的高峰時期,中國清真寺的特有建筑型制正是在此時完全形成的。這些中國傳統建筑風格的清真寺,具有以下特點:第一,中國寺院的完整布局。中國清真寺絕大多數采用中國傳統的四合院并且往往是一連串四合院制度。其特點是沿一條中軸線有次序、有節奏地布置若干進四合院,形成一組完整的空間序列:每一進院落都有自己獨具的功能要求和藝術特色,而又循序漸進,層層引深,共同表達著一個完整的建筑藝術風格。西安化覺巷清真寺,就是這類建筑的代表作。該寺總平面為一東西狹長的長方形,東西長245·68米,南北寬47·56米,總面積11684·54平方米。全寺分四進院落,每進院落均為四合院模式,設廳、殿、門樓,前后貫通。東端院墻正中的照壁,是全寺中軸線的起點,在這條中軸線上依次排列著木牌樓、“五間房”(二門)、石牌坊、敕修殿(三門)、省心樓(邦克樓)、連三門(四門)、鳳凰亭、月臺、礼拜大殿等主要建筑物。中軸線的兩側,建有各式碑樓、石坊、南北對廳和廂房、門樓等各種附屬建筑,左右對稱,排列井然。庭院寬敞,與建筑物空間比例良好,整座寺院構成和諧一體的色調,猶如一幅宋卷軸畫的意境。這類完整的建筑布局,從北京東四清真寺、牛街礼拜寺、云南大理老南門清真寺、河南沁陽清真北寺、鄭州清真寺、安徽壽縣清真寺、山東濟寧和濟南的那些清真寺中,都基本上得到反映。院落的循序漸進,使清真寺顯得深邃尊嚴;建筑物的井然有序,突出了清真寺的嚴肅整齊和豐富性;整個藝術形體的重重疊落,又加強了主要建筑高大雄偉的姿態和巍峨氣勢。這種布局充分顯示出中國傳統建筑注重總體藝術形象的特點。第二,中國化的建筑類型。內地清真寺的結構體系和建筑型制,一般都具有中國的特點。這些特點突出表現在大門、邦克樓和礼拜大殿等主要建筑上。中國式的廟門制度。自明代以后,那種阿拉伯式拱券大門在內地已不多見,它已被中國式的寺廟大門所代替。西安化覺巷清真寺,借鑒孔子文廟的入口布局,將門樓設置在第一進院落東端南北兩側的院墻上,兩座門樓均為硬山式筒布瓦屋面,北大門正面門楣上磚雕“清真大寺”四字,別無其他裝飾。河北泊頭市清真寺,寺門座西朝東,寺門前有上馬石兩塊、旗桿一根,兩側有古式雕刻扇面八字墻陪襯,襯墻兩邊各開一便門供人出入。寺門門扇系朱紅大漆,吊耳銅環,上端為武式古棚出廈,五脊六獸,硬山筒布瓦屋面,系仿北京午門樣式。北京東四清真寺,大門原為三間磚砌封火墻式建筑,外面不露木材,門左右兩側各辟一房門以備平時出入,寺前有槐樹四棵,是中國一般的廟門制度。山東濟寧清真東大寺寺門為大式大木結構,三間五檁,屋頂為歇山造,用綠琉璃、黃剪邊,有跑龍脊,富麗堂皇。前為木柵欄門,后為清康熙年建石制日月坊。寺門懸明代匾額,門前列抱鼓石一對;左右有八字墻,墻上飾有綠色琉璃瓦,與中央白色石坊相襯托,交互輝映,甚為悅目。甘肅及西南迤西一帶清真寺,一般也多用三五開間的大門,大式大木結構。大門上起樓,多為三數層木塔式建筑。大門前時常利用前檐柱作為木牌坊三門,帶八字墻及斗栱等。這種大門既是清真寺的標志和出入口,又可以起到邦克樓的作用,一物三用。顯然,這種大門型制是我國伊斯蘭教建筑所獨具,在阿拉伯乃至世界其他地區清真寺建筑中是找不到的。中國傳統樓閣式的邦克樓。在我國內地清真寺中,阿拉伯尖塔式磚砌邦克樓已不多見,代替它的基本是中國傳統的木結構樓閣式建筑。這一類的邦克樓,我們可從北京牛街礼拜寺、西安化覺寺、河南鄭州清真寺、山東濟寧清真西大寺、云南巍山回回墩清真寺、四川成都鼓樓街清真寺、甘肅天水后子街清真寺、臨夏老王寺和多木清真寺等處見到。其特點是宏偉高大,木柱梁枋用料壯實,斗栱形體多很樸拙,與周圍建筑對比鮮明,在全寺建筑群體構圖中起著豐富輪廓的作用。中國大木起脊式的礼拜大殿。內地清真寺的礼拜大殿及主要配殿,通常都是大木起脊式建筑,用斗栱。大殿一般由前卷棚、大殿殿身、后窯殿三部分組成。這三部分各有起脊的屋頂,上面用勾連搭的形式連在一起,形成一座完整統一而又起伏靈活的大殿建筑。大殿的平面型制多樣化,有矩形、十字形、凸字形、工字形等。后窯殿一般不采用磚砌圓拱的早期做法,而是亦木亦磚,搭配使用。后窯殿的式樣更是百花齊放,有單檐、重檐、三重檐的十字脊或各種亭式脊,變化甚多,不勝枚舉。山東濟寧清真西大寺的大殿,是全國起脊式清真寺大殿中最大的一個,規模宏偉僅次于北京故宮太和殿,裝飾也極為豪華。全殿分卷棚、前殿、中殿、后殿四部分。卷棚三大間,矗立在全殿最前方。前殿建于清順治十一年(1654),5間11檁,斗栱單檐廡殿頂。中殿建于康熙二十年(1681),7間11檁,斗栱重檐歇山頂,其面闊、重檐與前殿明顯不同,說明其重要性大于前殿。后殿建于乾隆年間,面闊5間,三面圍廊,重檐歇山頂。因其地面高于中殿,重檐高度也高于中殿,再加上系三面圍廊式,從而又比中殿顯得更為重要。全殿成窄而深的平面,屋頂用勾連搭結構,使整座大殿建筑成一整體而又富于變化,有主次輕重之分,是一種極成功的處理手法。這種勾連搭結構,自明代以后便普遍使用于內地回族清真寺較大的礼拜殿,成為中國內地回族清真寺的一種典型形式。所謂“勾連搭”,是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坡頂平接,其間形成排水天溝,將雨水排向天溝兩端。這種建筑結構,使清真寺大殿在平面布置上富有極大的靈活性。一座大殿,經過幾十年、上百年之后,因穆民人口激增,殿內容納不下時,即可用幾個勾連搭,將大殿擴充增大。故清真寺大殿平面多為窄而深的長方形,這也是中國清真寺大殿建筑花樣繁多的重要原因之一。勾連搭的建筑結構,是中國伊斯蘭教大殿建筑所獨具而國內其他古建筑所沒有的。伊斯蘭教反對偶像崇拜,清真寺內無任何偶像,人們做礼拜時,只須面向麥加克爾白即可。所以清真寺大殿一般進深大于面闊,呈窄而深的平面。比如西安化覺寺:大殿面闊7間,通面寬32·95米;進深9間,通進深38·53米。中國傳統寺廟建筑,屋頂的總高與建筑的進深成正比,進深越大,屋脊越高。化覺寺大殿如也按照一般傳統做法,則該殿屋頂本身的高度將超過8米,會造成大殿本身造型及整個建筑群空間尺度的比例失調,殿室內部也必將為此增加大量的內柱而不利于礼拜使用。勾連搭式結構解決了這個難題。它將27·6米進深的前殿部分分為前后兩跨,做兩個平行的歇山屋頂,再與穿插上來的后窯殿屋頂相連,成為一組尺度合宜、形體豐富的大屋頂。不妨可以說,這種勾連搭式的大屋頂,是幾百年來中國穆斯林工匠大師的精心杰作,在中國古建筑史上亦應占有一重要地位。除勾連搭結構外,中國內地清真寺大殿建筑多為大木構架,起脊,帶斗栱,這是與阿拉伯風格的清真寺明顯不同之處。云南大理老南門清真寺大殿即是這種典型建筑之一。它的前廊部分,斗栱、斗底均向內頷,麻葉頭彎曲不太甚,為典型明代做法。大殿前部低矮,進殿內則突然“徹上露明”,舉架高大,給人以強烈的壯麗感覺。殿內梁架整齊直壯,坡度平緩,屋面幾乎成一條直線,無舉折。稍盡間的檁上,用很高的枕木墊起,屋角起翹很高,約達5·3米有余,故屋面凹度很大。屋頂用筒板瓦,望板也用板瓦,琉璃脊,兩山用琉璃磚砌成山花。顯然,這是一種已經民族化的中國伊斯蘭教建筑形式。第三,中西合璧的建筑裝飾。豐富多彩的建筑裝飾,是中國清真寺建筑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清真寺建筑的鮮明特點之一。不少清真寺都成功地將伊斯蘭裝飾風格與中國傳統建筑裝飾手法融會貫通,把握住建筑群的色彩基調,突出伊斯蘭教的宗教內容,充分利用中國傳統裝飾手段取得富有伊斯蘭教特點的裝飾效果。中國很多的著名清真寺,都以其精美的彩繪藝術見長。如西安化覺寺、山西太原古寺、山東濟寧大寺以及北京的東四寺、牛街寺、通縣寺等,其后窯殿及圣龕上的彩畫藝術精美絕倫,顯得極其富麗堂皇。一般而言,華北地區多用青綠彩畫,西南地區多為五彩遍裝,西北地區喜用藍綠點金。無論何種顏色的彩畫,都源于中國傳統當無疑問。而這些彩畫的共同之處又在于,不用動物圖文,全用花卉、幾何圖案或阿拉伯文字為飾。這是中國伊斯蘭教裝飾藝術的一個顯著特色。西安化覺巷清真寺大殿,是中國內地清真寺彩繪裝飾藝術的代表作。殿內吊頂全部做成井形天花,天花支條為綠地紅邊,井內為綠地紅花,瀝粉貼金。全殿天花彩繪六百余幅,岔角、圓光皆為阿拉伯文組成的圖案,一幅一文各有千秋,充分表現了中國清真寺古建筑彩畫的獨特手法。后窯殿的制作尤為精麗。壁龕前一對圓柱,柱身全部為紅地瀝粉貼金的阿拉伯文圖案,柱上的枋木及門罩、垂柱等均施彩畫,猶如圣龕前掛上一層華麗的垂幔。壁龕呈尖拱狀,龕內為阿拉伯文和幾何紋裝飾;圍繞這一壁龕,向左右及上方做層層擴大的木雕裝飾,直至將整個壁龕墻面做滿。在以伊斯蘭教傳統裝飾紋樣為基調的情況下,多處組織了中國傳統的寶瓶、牡丹等圖案,使這個伊斯蘭教壁龕呈現出一定的中國風味。特別是壁龕左右的另外兩個開間,雕飾均以荷花和菊花為題材,配制均勻齊整、大小比例各不相同的圖案結構,對稱中有變化,變化中有統一,形質動蕩,氣韻飄然,線條流暢而準確,層次豐富而含蓄,純然為中國傳統的裝飾風格。壁龕與其左右開間的不同氣質和不同風韻,和諧地統一在一起,構成一片完整的紅地金花墻面,使后窯殿滿室生輝。也有許多清真寺,殿堂不施彩畫,樸素簡潔,高雅明快,別具風韻。青海湟中縣洪水泉清真寺、寧夏石嘴山清真寺、甘肅臨夏和臨潭一帶的清真寺均如此。這一類寺的裝飾,多以雕刻精美的小木作和磚作見長。也有的寺,如安徽安慶清真寺,殿內不僅有精美動人的雕刻,而且在殿內金柱上懸掛著一對對長大的木雕金地阿拉伯堆體經文的對聯,使深沉的殿堂金光閃爍,顯現出尊嚴華貴的氣氛。以洪水泉清真寺為例。該寺的磚雕藝術非常精妙:大殿前卷棚左右筒子墻、八字墻及照壁等處的磚雕,是國內少見的精品。寺門左右八字墻上布滿的雕花,呈現出優美的質感,尤其是迎門那座青磚照壁,正面全部用六角形繡球式的花瓣雕成,如百花齊放。在陽光的照射下,花卉瓣紋形成一種柔和的韻律,使人賞心悅目,嘆為觀止。這些青磚磨雕的美麗紋樣,正是中國穆斯林多少世紀以來積累的智慧和技藝成果。寺內的小木作裝飾也極精美可觀,如邦克樓的六角形網狀窗欞、大殿的格門雕刻,全是佳作。后窯殿內部壁面尤其精致,壁面全為木鑲,做兩部分處理:上部作天宮樓閣式,由平坐欄桿、格門、斗栱,上承天花藻井;下部為格門式屏風,格心雕有各種山水花卉,裙板雕刻壽字;最下面是須彌座,也雕滿各式博古紋樣。圣龕邊緣,雕有卷草花紋;龕頂尖拱上部雕一碩大傘形圖案,圖案內滿雕卷草花卉,與龕邊緣花紋相連。圣龕的左右及上部,則為極光平的木板墻,全無雕飾,襯托出花紋的豐富和美麗。這些精美的木雕,絕不使用一絲一毫的油彩,均露出淡黃褐色木面,古色古香,淡雅清麗,樸素大方,確是難得的藝術珍品。中國清真寺的石工裝飾亦足有道者。如山東濟寧清真東大寺,抱鼓石、蟠龍柱、盤花柱、石柱礎上面的雕飾,全是少見的精品;寺內照壁上的二龍戲珠、麒麟走獸,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八字墻上的琉璃、六角形的磨磚,均屬上乘之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座康熙三十九年(1700)季春所建的石刻日月坊。它立于全寺第一道木柵門及大門之間,3門4柱,寬厚安穩,氣勢威嚴。中門額枋上雕有“敦化”二字,筆法渾厚,刀法有力。坊上雕刻獅、羊、麒麟及山水、花卉、云朵,大小額枋上全刻卷草;正中頂端有一石刻寶瓶,兩旁各飛一團石云,云上分別托著一輪紅日和一彎新月。令人感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宇宙蒼穹盡在眼底。石坊通體潔白,與后面大門八字墻的綠色琉璃交相輝映,別具風采。伊斯蘭教建筑裝飾的一個基本原則是不用動物形紋,最常使用的花紋是卷草花卉等物,即使是正脊、大吻等,也全部以植物葉莖形式塑成,然后進行燒制。彩繪、木雕、磚雕、石雕一般也均如此。這種裝飾手法,突破了中國古建筑使用龍鳳及各種走獸的制度,豐富了中國古建筑裝飾內容。但是也須承認,由于中國傳統裝飾已經根深蒂固地滲入到清真寺的建筑細部,不可避免地也出現了一些獸形題材的裝飾。如泊頭市清真寺屋脊的吻獸,北京東四清真寺門前抱鼓石的獅子,濟寧清真東大寺的跑龍脊,石柱上的蟠龍,石坊上的麒麟和羊,照壁上的二龍戲珠和麒麟,石碑下的玄武等。盡管總的數量不多,但這種不符合伊斯蘭教義的裝飾確有存在。一般群眾喜聞樂見的這些吉祥物,被用于清真寺的建筑裝飾,有的寺甚至以之命名(鳳凰寺、仙鶴寺、獅子寺、麒麟寺),也是別具一格的。第四,富有中國情趣的庭園處理。中國清真寺大多具有濃厚生活情趣的庭園風格,反映出中國穆斯林不避世厭俗、注重現實的生活態度。他們在寺院內遍植花草樹木,設置香爐、魚缸,立碑懸匾,堆石疊翠,掘地架橋,大有“小橋流水”的園林風味。試想,人們在完成嚴肅的宗教功課之余,漫步庭院,觀賞那裊裊香煙、吐芳花木,站在小橋聽流水潺潺、賞金魚游嬉,內心該是何等欣慰。西安化覺巷清真寺的庭院布置可謂中國清真寺的佼佼者。在其第四進南北庭院中央,建鳳凰亭一座。主亭六角形,兩座邊亭為三角形,承襲中國傳統木牌樓手法,三亭相連,有如鳳凰展翅,風格輕巧,極富庭園趣味,與那宏偉壯觀的礼拜大殿及月臺的嚴肅宗教氣氛,形成鮮明的對比,效果極佳。亭西有登月臺之甬道,長約10米,兩側置石欄板,欄板外有海棠形魚池,池深約2米;池底砌盆座,疊石成峰,高約4米,南峰曰“招云”,北峰曰“邀月”;通道下有石拱涵洞,貫通魚池,意境若橋,兩峰頂端,泉石涓滴,時聞水聲淙淙。分明一塵不染之佳境,暗隱園林畫意之靜幽。第五,中國清真寺的伊斯蘭教特點。無論其如何花樣繁多,也無論其如何大量吸收中國傳統建筑手法,中國清真寺都必須嚴格遵循伊斯蘭教建筑的一些基本原則,具備伊斯蘭教建筑的某些特點。從主要建筑設置上看,中國清真寺一般都有礼拜大殿、邦克樓或望月樓、沐浴室,大殿的內部有圣龕(米合拉布)及其右側(大殿西北角)的宣教臺(敏拜爾)。從方向上看,無論寺址位于東南西北哪個方向,其礼拜大殿一律建在坐西朝東的方向,圣龕均背向西面。這是因為位于中國西方的麥加克爾白是伊斯蘭教朝向,全世界穆斯林礼拜時都必須面向它。湖北原武昌清真寺方向不正,寺門面向東北;所以大殿建為六角形的六方重檐周圍廊式,殿門雖與寺門一樣面向東北,但圣龕恰在正西,符合伊斯蘭教的朝向要求。這種既堅持教規原則又因地制宜靈活施建的處理手法,確實是富于創造精神的。伊斯蘭教反對偶像崇拜,中國清真寺大殿,無論其華麗還是淡雅,無論飾以彩畫還是素雕,大都是以美化的古蘭經文作為裝飾,從而使殿內清新爽目。上述種種伊斯蘭教原則,使中國千姿百態的清真寺具有共同的特色,從而將其與偶像廟宇區別開來,在中國宗教建筑之林中,別有一種風貌。二、阿拉伯建筑風格為主的清真寺在中國,以阿拉伯建筑風格為主的清真寺也不少。這類清真寺,多分布在新疆維吾爾等民族地區;在內地,則或是早期的某些古寺,或是近年來的新建寺。(一)中國早期清真寺的建筑特點唐宋時期是伊斯蘭教開始傳入中國時期,也是伊斯蘭教建筑在中國出現時期,有人亦稱之為伊斯蘭教建筑的移植時期。這一時期遺存的清真寺為數不多,而且都在東南沿海地區。歸納起來,這一時期清真寺建筑的特點大致有如下幾個方面:第一,從工程用料上看,多為磚石結構。廣州懷圣寺光塔、泉州清凈寺門樓及大殿均如此。清凈寺大門及大殿石墻的砌法很獨特,系長石條及正方形丁頭交替使用法,使石墻外觀每隔一層即是一方塊形物,殿面極富裝飾趣味。這種砌石法,據說常見于伊朗一帶,國內則極為少見。廣州光塔,不僅塔身上下全用磚石砌成,塔內盤旋而上的兩條蹬道也皆為磚砌。這種磚砌邦克樓雙蹬道的建筑技術,對我國磚砌佛塔的建筑技術產生過明顯的影響,在中國工程技術史上應占一席之地。第二,從平面布置看,早期清真寺多非左右對稱式,不甚注意中軸線。邦克樓或望月樓一般都建在寺前右隅。清凈寺大門開在寺南墻東側,進門有甬道,沿著甬道向左轉彎即為礼拜大殿。這種大門與大殿密集的平面布置,與我國傳統的寺殿制度明顯不同,是西方清真寺的制度。建于宋末的江蘇揚州仙鶴寺,平面布置也非左右對稱式,而是屈卷為仙鶴狀,用小天井而非四合院式,獨具特色,亦屬難得。第三,從外觀造型上看,基本是阿拉伯情調。如廣州懷圣寺光塔,古稱“番塔”,顧名思義,其型制與我國佛塔當顯然不同。塔平面圓形,底徑8·85米;舊志謂塔高16·5丈;今據廣東省建筑設計院測量,其露出地面部分總高度為35·75米,估計塔下土埋部分尚有幾米。整座建筑恰如一支兀立蒼穹的巨大蠟燭,凡兩層,下層如燭身,上層如燭心。塔為雙層磚壁筒式結構,內壁之中用土填實,成為塔心柱。雙壁間砌蹬道兩條,相對盤旋而上,從底至頂各為154級磚階。每上數階,即設一窗口以采光線。塔身內外均墁白灰,故外表光潔古樸,“望之如銀筆”。塔頂舊有一金雞,可隨風轉,以測風向;后被人盜去一足,又為颶風所墜,塔頂改裝葫蘆;今為葫蘆形寶頂。總之,這是一座阿拉伯式樣的建筑。其他如泉州清凈寺門樓,核其型制,亦與中世紀阿拉伯世界普遍流行的伊斯蘭教寺院的式樣相若:長方形的寺門,蔥頭形的尖拱,包括它的門楣、門頂都頗具異國情調。第四,從細部處理上看,早期清真寺也是阿拉伯風格。還以清凈寺為例。該寺大門平面為一窄而深的長方形,分為內外兩部分:外部是敞開式門廳,內部為封閉式門廳。兩個門廳由四道尖拱券狀門組成。第一道拱門高10米,寬3·8米,拱頂甚尖。拱門用輝綠巖石裝飾,圖案華麗。門內作穹窿頂,上有密肋8條,狀似藻井,飾以龜斑紋,象征宇宙的無窮威力。在此穹窿頂下,即為第二道拱門。此門高6·7米,較外門略小,也以輝綠巖石為飾,層層疊疊,象征安拉的無尚崇高。頂下為一門洞,安有普通大小雙扇門板。第三道和第四道拱門,高度分別為4·3米和4·06米。在這兩門之間的甬道上,罩一完整的磚砌圓頂蓋,即“拱北”。拱北涂堊潔白,毫無裝飾,古樸大方。這種門外有門的門樓建筑,尖拱大門的發券做法,蜂巢狀的小尖拱雕飾,氣勢雄偉壯麗,正是阿拉伯地區伊斯蘭教建筑特色之一。第五,中國早期清真寺建筑中也揉進一些中國傳統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比如金雞,作為吉祥的象征,是我國古建筑裝飾中喜用的題材;而伊斯蘭教認為雕塑和繪制任何人物、動物形象都屬非義行為,絕不用于清真寺建筑。廣州懷圣寺光塔上原用金雞為飾,顯然為這座阿拉伯式伊斯蘭教建筑增添了一點中國風采。再如,泉州清凈寺大門雖屬阿拉伯式樣,但其門下柱上雕刻使用云紋,上飾卷草,則應屬中國式。裝飾磚墻用輝綠巖石,是中國泉州的地方特色,為他處所少見。有學者甚至認為,清凈寺大門內那三層穹窿頂的設計和砌筑方法,其實是中國傳統建筑方法中藻井式的變體;在此半圓的天花藻井上飾以龜紋圖案,與我國宋代《營造法式》相若;其藻井的做法,以肋骨數據為主,與定縣古料敵塔及南京南唐李昪(biàn)陵的做法多有雷同。綜上所述,中國早期清真寺采用磚石結構,平面布置、外觀造型和細部處理上,基本都取阿拉伯式樣,是以阿拉伯建筑風格為主的建筑物。但盡管當時受中國傳統木結構建筑影響很少,這種影響也并非絕無。這些清真寺的建造,一方面為中國古代建筑增添了新法式,新內容;另一方面也為伊斯蘭教建筑的中國化奠定了基礎,進行了某些嘗試。到元代,這種嘗試更加趨于大膽,除一般外觀仍基本保留阿拉伯形式、后窯殿用磚砌圓拱頂做法之外,已開始吸取中國傳統建筑的平面布局和木結構體系,出現了從阿拉伯式建筑向中國建筑的過渡形式或中西混合形式的清真寺。如杭州鳳凰寺、定縣礼拜寺等均如此。這些清真寺以獨特的無梁殿結構以及精美的伊斯蘭教石雕,豐富了我國古建筑文化的藝術寶庫;同時也是中國與阿拉伯兩種文化相互影響和交流的歷史見證。展開
    匿名用戶 | 2017-05-23 08:06

相關問題

  • 1
    問: 本人在西安市讀書..寒假最后幾天想去西安周圍轉轉..各位朋友注意偶..寒假快結束了..大概四五天吧..
    答: 也是漢代帝王陵墓中規模最大:“晴天日出入南山;人§西安住宿的地方都能代辦東西線的旅游服務:華清池華清池因為有唐玄宗和楊貴妃的傳說而名聲遠播。陵東南有17座陪葬墓,咸陽博物館唯一值得看的只有西漢三千彩繪兵馬俑詳情>>
  • 2
    問: 西安哪賣種花用營養土、蛭石、珍珠巖等?謝謝!
    答: 中信珍珠巖廠詳情>>
  • 3
    問: 雄黃粉西安那里有賣
    答: 黃粉有生熟之分。熟的中醫藥店一般有賣!生的可點著火,生的不賣詳情>>
  • 4
    問: 12月想去西安玩。可是從來沒去過。請問......
    答: 殿內原有的老子石刻像,藍田玉被視為保健玉,或者跟黃牛的小巴是45元/。其他景點,又寬又厚、21:00——17、燈光噴泉第三站:乘5路:解放路隴海酒店一層賈三灌湯包子店,如果吃的人太多了的話,于是最后一天的中飯偶們特地跑去詳情>>
  • 5
    問: 暑假自助旅游到西安求助
    答: 市內有610旅游專線車、南稍門,可以買些柿子和石榴§記住兵馬俑大門外小販賣的盒裝兵馬俑2~3元/、11,武士俑:00、發式的不同:可乘1、二、鐘樓;以5,是乾陵的陪葬墓之一;中式早餐40元/,包出租車要400元§在火車站詳情>>
  • 6
    問: 西安花卉市場有賣蛭石的
    答: 西安東郊西光花卉市場有賣蛭石的。詳情>>
  • 7
    問: 唯沃手機陜西安康售后
    答: 旬陽三寶。紫陽三寶。白河老三寶、國寶大熊貓、重晶石:茶葉:金錢橘。寧陜珍獸有三寶、蠶絲和冬桃、珙桐樹:桐油、綠松石、赤岸牛、蠶絲和栲膠。安康礦產有三寶、沙金、特大首烏:沙金:桐油、汞礦貴州,陜西內外實罕見。白河新三寶安康詳情>>
  • 8
    問: 西安旅游4個人4天全攻略帶住宿
    答: 一天臨潼,一天法門寺和乾陵,兩天西安市區。第一天:兵馬俑、秦始皇陵、華清池1.在西安火車站東廣場(火車站售票口前面)坐游5(306)路(首班7點,7元。注意有冒充游5的黑車),兵馬俑下。現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是通票(包括秦詳情>>
  • 9
    問: 西安特產有哪些
    答: 其品種適宜于藝術館。還有藍田玉,滿足了中外游人的購物需求,色彩斑瀾、玉硯、墨玉。水晶餅以西安德懋恭生產的最為正宗有名,紅色印章蓋中央”的贊譽,滋潤適口、輝綠石、氧化鎂。而德懋恭水晶餅是古城西安名特風味食品,花紋奇、健身球詳情>>
  • 10
    問: 請幫我制定一個西安的五日游
    答: D2(12月24日)行程—西安市內景點:大雁塔(25元,另登塔20元)—大雁塔北廣場(免費)—陜西歷史博物館(35元)—碑林(30元)—關中書院(免費)—西安古城墻(10元)—鐘樓(20元)—鼓樓(20元)—回民街(免費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