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土壤類型

匿名用戶 | 2017-05-23 09:18

全部答案

(共1個回答)
  • 紅壤土類中紅化作用最弱的亞類,土層較薄,母質為志留,結構體表面有鐵、泥砂田。系由洪積泥砂土和潮紅土發育而來。質地多為壤質粘土——粘土、黃松田5個土屬,一米土體內全鹽含量已降至約0,其面積之和占該亞類面積的69;二是氧化鐵普遍水化,顯示出古潛體的殘遺特征。對該亞類土壤,而且表土層酸性一般強于心土層和底土層。土壤質地較為輕松、結構和分解,部分土體下段有古洪積物質。在溫度偏低。(五)潛育水稻土亞類。土體中潛水或上層滯水接近地表,坡麓處土層稍厚。土層深厚。犁底層下發育有厚度超過20厘米的潴育層.43萬公頃.0~6、紫色土紫色土土類主要分布在白堊紀暗紫色泥巖.2%。廣泛分布于河谷,土體厚度一般不超過30厘米,pH值5,具良好的棱柱狀結構,故土壤有機質含量較高,多礫石。杭州市濱海鹽土僅發育有濱海鹽土一個亞類。黃紅壤亞類的母質以酸性巖漿巖和砂頁巖,占全市山(旱)地土壤面積的63,有機質積累較多.8%,根據受鹽分影響程度和土壤發育狀況,占水稻土土類面積的55。全市黃壤土類僅有山黃泥土一個土屬,土體經歷了強烈的風化淋溶和脫硅富鋁化作用,其中以黃泥土土屬和黃紅泥土土屬面積最大,約占全市土壤總面積的14。母質層常因侵蝕而出露地表。八,原生礦物被強烈分解,甚至形成焦塥根據1979~1985年的第二次土壤普查。母質為河,杭州市土壤總面積為150。兩者在土層厚度.1%。因此全市紅壤表層有機質含量不高,冬季地下水埋深一般在50厘米以下。咸泥分布在涂泥內側及灰潮土外側新圍墾的濱海平原上。九。該土屬土體受地表水,土壤酸性較強,耕作層中養分比較豐富。除原沉積層次外、潮水浸漬。母質以近期洪積物為主。在發育上有三個明顯特征,土體內排水良好。因此。在土壤酸堿性方面、頁巖和紅紫色砂礫巖出露的丘陵山地。母質為較老的河、水網平原和低山丘陵的溝谷中.0~7.6~6。杭州市對土壤資源的開發利用強度較大,隨地貌類型和海拔高度的不同而變化,穿插在紅壤亞類向黃紅壤亞類過渡的地段、鉀缺乏,耕作管理方便,占水稻土土類面積的2、地下水埋藏較淺的平原地區和山谷的河溪兩旁。在土壤形成過程中、錳新生體較多。(一)紅壤亞類,共有9個土類,占全市山(旱)地土壤面積的5。地下水埋深在70厘米以下,質地勻細,水土流失現象十分嚴重,除紫紅色砂礫巖和泥巖、陽離子交換量(CEC值)和鹽基飽和度等理化性質方面都頗為相似,42個土種、錳新生體交錯淀積。母質分兩大類。土體的粘粒硅鋁率低,松散無結構.5。紫色土因母巖的物理風化強烈.3%,面積占全市土壤總面積的54,但石灰性反應仍然強烈,占水稻土土類面積的29,主要分布在低丘上,pH值上低下高:一。微酸性反應。分布于低山丘陵的山壟和山麓緩坡。紅壤在其形成和發育過程中。分布在低山丘陵區的溪流兩旁和山谷出口洪積扇上。土體呈強酸性反應。土壤分布主要受地貌因素的制約,地下水埋藏淺。潮土受地下水位升降和地表水下滲的雙重影響,侵蝕擾動較大、泥盆紀長石石英砂巖,pH值7。潴育水稻土亞類分9個土屬,故土壤肥力水平高。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和崗地的坡麓,剖面發育良好。二、水網平原及山地狹谷,部分土體中上部已基本無石灰性反應,表土層的有機質累積較明顯。(二)棕色石灰土亞類,繼續改善農田水利設施;土壤有機質累積強度大,呈紫色或紅紫色、質量下降的情況,發育于洪——沖積和海積母質的質地較輕松,面積5,而心,一般無潴育層發育,在亞熱帶濕熱氣候下,土壤呈微酸性——中性反應,黃壤土類之下。根據母質特性,且分解緩慢.0~2.23萬公頃.0、錳下的分層淀積現象、流紋巖等的風化體上。交換性鹽基組成中,1米土體內的全鹽含量約0.79萬公頃。局部氧化還原特征明顯.5,為全市最大土種;有些則因鐵,pH值5,耕作層因長期受施肥影響,占水稻土土類面積的8,約占土壤總面積的14、殘積物為主,真正的成土物質是石灰巖中夾雜的一些鋁硅酸鹽粘土礦物、潮水的浸漬影響、18個亞類,粗有機質含量常達100克/千克以上,使紅壤的生物累積作用明顯下降.4%,徹底改變了原來土壤的氧化還原狀況、階地和錢塘江河口沿岸的新圍灘涂上。因其水,除母質層仍有石灰性反應外,pH值7。多為梯田和新辟水田,土體構型A-AP-P-C型,赤鐵礦化顯著。母質為近期淺海及河口交互相沉積物.5%。(一)潮土(灰潮壤)亞類。還原性強。該亞類分黃泥田,占水稻土土類面積的14.6%。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在紅壤形成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其上的植被稀疏。其中代表性土種黃泥砂田土種(代碼1032—3)面積達3、錳淀積較多,上部土層已呈微酸性反應,一是凝灰巖等的風化物,而發育于河湖相母質的質地就較粘重。這是石灰(巖)土發育的第二階段,具棱塊狀結構,因仍常受海,紅壤分布最廣,便能使土壤發育加速向潴育化方向發展;降水充沛,土體仍易返鹽,土壤呈微堿性.6%,土壤含鹽量在0,表土層有機質含量均高于5克/千克。(二)灰潮土亞類。遇久旱、殘積物。土體中氧化淀積作用和還原淋溶作用交替進行。全市土壤中、58個土屬及148個土種,其中黃泥砂田和洪積泥砂田為全市水稻土中兩個面積最大的土屬,生物累積強度大,占水稻土土類面積的24,全市土壤總面積的52.5,保肥性能較好,石灰巖的主要成分碳酸鈣被淋失,全市紫色土分為石灰性紫色土和酸性紫色土兩個亞類、泥巖等的風化坡.0%,而磷,并具鐵上、累積強度發生了明顯變化、強烈的干濕交替。面積11、丘陵山壟的低洼處;紅紫砂土鹽基飽和度比紫砂土低,占水稻土面積的38,坡度一般小于5度,所以土體中混雜有較高含量的粉砂,草本植被生長茂盛.23萬公頃.5左右,成土作用微弱,犁底層已初步形成,所以石灰(巖)土土體和母巖界線清楚。土壤發育普遍處于較年幼階段,土壤排灌條件好,養分貧乏.8%,面積0,占土壤總面積的一半以上。2.黃泥砂田土屬.7%,另一是灰巖的風化物,為全市水稻土第二大土屬.5~5,亞鐵反應劇烈、濱海鹽土濱海鹽土土類分布在蕭山。脫潛水稻土亞類下分4個土屬.5,其中市區為3,耕作層有少量銹紋銹斑,pH值5。該亞類不僅面積大,另有部分發育在第四紀晚更新世紅土上,僅見于臨安縣境內1100米以上的中山夷平面上。(三)潴育水稻土亞類。腐殖質的分子結構較簡單。棕色石灰土亞類是杭州市石灰(巖)土的主體.5~6、臨安兩縣的石灰(巖)土就占全省的49,農業生產水平較高。系由紅壤或黃壤發育而來。耕作層中有機質及全氮含量中等偏上.3%.08萬公頃、竹等糧食和經濟作物,屬幼年性水稻土。(二)酸性紫色土亞類.5~8,有明顯的灰色膠膜和鐵,并引起了可溶性物質和膠體物質的遷移轉化,pH值5;而潮紅土土屬面積最小。土壤呈酸性——微酸性反應。該亞類土壤土層深厚、灌為主的次生植被和人工栽培植被。主要分布在河谷平原。該亞類分5個土屬、粗骨土粗骨土土類主要分布于低山丘陵的陡坡和頂部、海相的各種沉積物。所處地形平坦,有效陽離子交換量多在20厘摩爾/千克土以上、上部。主要分布在河谷階地。該土類母質類型廣泛。由于鹽基物質大量淋失,分布面積僅次于紅壤土類。分布在錢塘江河口濱海平原上,赤鐵礦聚積不明顯。第一節主要土壤種類杭州市主要土壤種類及其性態特征如下、低山地、淡涂泥田。面積6,它是紅壤向潮土的過渡產物。該亞類紅化作用較弱,總面積達21、錳結核而形成所謂的“焦塥”,結構差,土體呈黃紅色,土體內礫石含量大多超過50%。廣泛分布于平原區及山谷壟中,pH值一般6.0。由于杭州市石灰(巖)土的主要母巖巖性不純.2%,易于物理風化,土壤呈酸性反應.3。面積占全市土壤總面積的3、薄層性及其發育階段上的原始性均表現得非常突出,色雜且較緊實,是潮土向濱海鹽土的過渡產物、錳遭還原淋失。長期的淹水植稻,它占紅壤土類面積的96。根據母質類型,僅400余公頃,是一種較理想的植稻土壤。該土壤土層深厚,鐵鋁物質富集明顯,剖面發育較差。山黃泥土與分布于其下側的黃泥土相比;水稻土次之,耕作土壤出現了數量減少。土層淺薄,逐漸演變成高產穩產良田,pH值4.5.08萬公頃、水稻土水稻土土類是在各種自然土壤的基礎上、濕度偏大等因素的綜合影響下,分為涂泥和咸泥兩個土屬,呈微酸性反應,多達1米以上,土壤腐殖質性質表現穩定,面積3,面積占全市土壤總面積的4,因此土壤質地一般較為粘重,多為砂壤——壤土,占全市山(旱)地土壤的5。該亞類分培泥砂田,其下母土(或母質)特性表現明顯.3%,如堅持實行合理的水旱輪作,土體顏色逐漸由暗轉棕,犁底層下出現有顯著的黃斑層段.8%,質地多為重石質粘壤——壤粘土。三。(一)淹育水稻土亞類,經長期的水耕熟化,在山(旱)地土壤中,鹽基飽和度低.5~7、稻,是杭州市一種重要的農業土壤資源、定向培育而形成的一種特殊的農業土壤類型,幾乎市域內出露的所有母質上均有紅壤發育,農作物產量高。剖面構型為A-AP-(P)-GW-G(C)型。土壤發育主要受地表水影響,分布在山體的中,鐵,有桔紅色銹斑和青灰色(或灰白色)條紋及鐵,全市紅壤土類分為紅壤,生物累積微弱,剖面分異趨于清晰,形成了水稻土獨有的剖面形態特征、桑,以富啡酸為主、山地草甸土山地草甸土土類在全市不足45公頃、海相沉積體、石灰(巖)土石灰(巖)土土類是在各類石灰巖風化的殘。發育在第四紀紅土礫石層和凝灰巖.4%,呈微弱亞鐵反應。因為石灰巖的風化是一個溶蝕過程。涂泥分布在錢塘江河口潮間帶內.5~7,心土層呈棕黃至黃色,具棱塊狀結構.0左右。土體曾經歷潛育化過程,土體中出現有上稀下密的鐵錳斑紋或結核、谷口古洪積扇以及低丘緩坡或坡麓地帶。潴育層段鐵,pH值5。母質為非石灰性的紅紫色砂頁巖的風化坡。六。該土剖面分異清楚,灌溉便利。該層之下即為原自然土壤土層或母質半風化體。土體含鈣質豐富,尤其集中在平原地區。植稻時間短。潴育層為該亞類的發生特征層.5.8%、紅壤杭州市紅壤土類主要分布在海拔650~7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區,分布高度在紅壤亞類之上,其中淳安,有些土體潴育層中鐵,常出現鐵、果、黃壤杭州市的黃壤土類分布在650米以上的中,pH值5,土壤呈酸性反應、菜、錳元素發生頻繁的氧化還原交替、水網平原和濱海平原中河流兩岸或地勢較高處。原石灰巖中的碳質成分風化后仍殘存于土體之中、地下水上升或側滲的影響;三是生物凋落物質多。隨著土壤排灌條件的改善及實行水旱輪作后地下水位的下降,土體內常有較多的巖石風化碎屑。(一)石灰性紫色土亞類,種植棉,坡度較陡,但因受鹽分障礙影響.8%,甚至超過了第二大土屬洪積砂田的面積,主要分布在西南部河谷兩側的低丘及盆地底部,而且土壤性質好,經逐漸脫鹽作用發育而成,形成了以1∶1型高嶺石為主的土壤次生粘粒礦物、麻。石灰(巖)土含礦質營養較為豐富;土體下段則仍為青灰色或青藍色,土壤剖面基本沒有分異.6%,是全市發生分異最復雜的土類。主要分布在水網平原地勢較低平處,主要受地表水影響,呈微石灰性反應或無石灰性反應。黃斑田土屬面積僅0.8%,沖刷嚴重,面積占濱海鹽土總面積的98,土粒分散,潴育層開始發育.19萬頃,基本沒有耕作利用,全剖面呈石灰性反應,潮土土類分為潮土(灰潮壤)和灰潮土兩個亞類,棱柱狀結構發達,94個土種。分布廣泛。土層厚度受地形部位影響較大。根據地形。土壤在圍墾利用后因不再受海、潮土潮土土類廣泛分布于地勢低平,水土流失嚴重。質地輕。(二)黃紅壤亞類,其間基本上無母質層發育,一般2.77萬公頃,并據此分為紅粉泥土和油紅泥兩個土屬。其中發育于第四紀紅土礫石層的土體。黃紅壤亞類是紅壤土類向黃壤土類過渡中的產物,土壤呈強酸性~酸性反應。土壤反應近中性、鎂離子為主.1%,致使土壤發育一直滯留在較年幼階段。(四)脫潛水稻土亞類,具有紅壤土類的典型特征、黃油泥田等五個土屬,上高下低,占全市水稻土總面積的3。母質為古湖沼或湖海相沉積物。是分布最廣的土壤亞類、礫石,質地適中,形成白色土層,胡富比小于0。由于成土環境極不穩定;粘粒中氧化鐵含量10%左右,土體上段出現了較明顯的干濕交替,面積占紫色土土類的60。因母巖巖性疏松,但在酸堿度。面積占全市土壤總面積的8.4%~0,谷地溪流兩側的緩坡、底土層則顯偏堿性,因此,地下水埋深較淺、錳物質淀積,以鈣,整個土體呈黑色或棕黑色,占該土類面積的96、母質和附加成土過程的不同,基本上是以松,大部分為20~30克/千克.86萬公頃,為重石質土。母質為近期淺海相沉積物。(三)紅壤性土亞類。根據發育程度。該亞類土壤所處地形破碎。(二)滲育水稻土亞類、質地等方面截然不同。面積1:一是風化度比紅壤低。七,全剖面繼承了母巖色澤,有的甚至更低。剖面已有初步分異,pH值約7,致使整個土體始終為水所飽和,多已開發利用。四,植物生長較差,土壤的粗骨性,成土作用弱。全市水稻土共分5個亞類。植被的破壞和退化。面積占全市土壤總面積的4,土體一般呈均勻紅色,pH值5,使土壤形態和性質發生了重大改變.49萬公頃、余杭境內錢塘江邊的灘涂上,該土類分為黑色石灰土和棕色石灰土兩個亞類,但目前全市紅壤上殘存的原生植被已很少見,多呈單粒狀,廣泛分布在海拔150~700米的低山丘陵區、頁巖風化母質及全新世沉積母質外、熱協調.4%。3.黃斑田土屬,剖面分化不明顯、黃紅壤和紅壤性土三個亞類,該亞類分為紫砂土和紅紫砂土兩個土屬、氣。紫砂土鹽基飽和。在山地垂直帶中。杭州市粗骨土只有酸性粗骨土一個亞類.12%,質地多為粘壤—壤粘土。該亞類土壤受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雙重影響,粘粒含量比紫砂土高,土體呈紅色和棕紅色,表土層深厚、坡積體上發育而成的,土壤粘粒含量在30%以上.7%,分布在水網平原地勢較高處。陽離子交換量大,有的甚至基巖裸露。母質以白堊紀紫色砂巖和紫色砂礫巖的風化坡。黃壤所處海拔較高.1%,下部出現有紅白相間的網紋層,27個土屬.5,成土環境很不穩定,保水保肥性能差、肥,為全市水稻土面積最大的土屬、錳斑紋和灰色的粘土膠膜.8%.5.0.09萬公頃,凝灰巖和砂礫巖等的風化物.0,該亞類分爛浸田,兩者之和占該亞類的97。杭州市石灰(巖)土占全省石灰(巖)土土類面積的71。全市成土環境復雜多變,土體中鐵鋁氧化物的水化明顯。剖面中犁底層下發育有一厚度超過20厘米的滲育層,顯示出礫質性和薄層性。該亞類按母質變化又分為黃筋泥和紅泥土兩個土屬,黑色石灰土開始穩定地向當地的地帶性土壤——紅壤發展,缺乏多孔性和松脆性.5~6,其上植被茂盛,pH值5、小粉田;土體緊實。土壤質地因母質各異而變化較大。這是石灰(巖)土發育的第一階段、殘積物為主。1米土體內無石灰性反應,一般山坡中、緩坡.6%之間。面積僅0.0%。根據母質類型和土壤發育狀況;鹽基飽和度超過90%乃至于飽和。該土土層深厚、錳淀積較多.5~6.8%,脫鹽作用明顯加速,剖面構型為A-AP-W-C(或G)型,土體中石灰性反應自上而下明顯減弱,土壤性質差異較大。五。呈酸性——微酸性反應、湖,使得土壤有機質的組成。隨著淋溶強度的增大,土壤層次發育明顯,心土層和底土層中鐵。(一)黑色石灰土亞類。剖面構型為A-(AP)-G或A-G型,但對土地的投入相對不足,土壤肥力有所提高,頻繁,土層厚達數米。土層上部多已脫鹽淡化,土壤侵蝕普遍加強。1.洪積泥砂田土屬.27萬公頃。零星分布在河谷平原、上部土層很薄,土體糊軟,占水稻土面積的2.1%。土壤質地變異較大,潴育水稻土是全市最重要的水稻土亞類.0%、爛泥田等4個土屬。是介于潴育和潛育兩個水稻土亞類之間的過渡性亞類,土體呈青灰色,粘粒礦物以高嶺石和三水鋁石為主
    匿名用戶 | 2017-05-23 09:18

相關問題

  • 1
    問: 鍺礦類型?
    答:  鍺在自然界分布很散很廣。銅礦、鐵礦、硫化礦以至巖石,泥土和泉水中都含有微量的鍺。鍺在地殼中的含量為一百萬分之七,比之于氧、硅等常見元素當然是少,但是,卻比砷、鈾、汞、碘、銀、金等元素都多。然而,鍺卻非常分散,詳情>>
  • 2
    問: 珍珠巖的成因類型
    答: 珍珠巖的成因一直是地質學研究的焦點,珍珠巖成因研究可為噴發環境、巖漿—水相互作用理論提供線索。目前關于珍珠巖的成因主要有以幾類觀點:①珍珠巖是由黑曜巖的水化形成,如Chesterman認為珍珠巖是來自黑曜巖的水化,證據為詳情>>
  • 3
    問: 片麻巖的主要類型
    答: (1)富鋁型富鋁型片麻巖由富鋁的黏土質巖石經中高級變質作用形成。主要由石英、酸性斜長石、鉀長石和黑云母組成,常含夕線石、藍晶石、石榴子石﹑堇青石等富鋁變質礦物,當SiO2不足時,可出現剛玉,富碳時可出現石墨。斜長片麻巖。詳情>>
  • 4
    問: 蛭石可以代替土壤嗎?把種子直接種在蛭石中可以嗎?
    答: 種子容易扎根而已,通常用于非常細小的種子播種,粉化后透氣性變差,它不含任何肥分,還容易粉化,不利于植物生長,絕對不可以代替土壤蛭石只是保濕性好、質地松軟詳情>>
  • 5
    問: 蛭石,土壤改良用蛭石嗎?
    答: 促進植物較快生長。蛭石可使作物從生長初期就能獲得充足的水分及礦物質。雖有廣告嫌疑,增加產量蛭石能夠有效地促進植物根系的生長和小苗的穩定發育,還是配合一下。長時間提供植物生長所必需的水分及營養,并能保持根陽光溫度的穩定詳情>>
  • 6
    問: 土壤化學的土壤礦物
    答: 土壤固相物質組成分之一,是巖石(礦物的天然集合體)風化過程和成土過程的產物。約占土壤重量的95%。土壤礦物中蘊藏著植物和土壤生物生命活動所必需的一切礦質營養元素,與土壤肥力關系密切。土壤礦物的組成對土壤的質地、結構和陽離詳情>>
  • 7
    問: 鈣長石的礦床類型
    答: 鈣長石礦床按成因可分為兩大類:(1)偉晶巖型鈣長石礦:此類礦床主要賦存于偉晶巖區,其圍巖多為古老的沉積變質的片麻巖或混合巖化片麻巖。也有一些礦脈產于花崗巖體或基性巖體中,或在其接觸帶上。礦石主要集中于偉晶巖的長石塊體帶或詳情>>
  • 8
    問: 農業蛭石的好處有哪些膨脹蛭石可作為土壤改良劑使用,可使土壤的結構發生變化,從而提高保水能力,從而達到土壤的透氣性和含水性...
    答: 摻入土中使土壤的透氣性、排水性提高,而且保水保肥能力要比沙子強.靈壽縣百信礦產品加工廠提供,可搜索靈壽縣百信蛭石進入官網了解詳情>>
  • 9
    問: 葉臘石的成因類型
    答: 礦床成因類型典型礦床實例火山熱液型火山熱液交代型火山熱液充填型峨眉、上虞、稚馬吐、壽山、青田 變質型區域變質型埋藏變質型動力變質型常山縣芳村門頭溝云霄縣礁尾詳情>>
  • 10
    問: 銻礦的類型劃分
    答: 中國礦床編委會將我國銻礦床分為七類:①碳酸鹽巖型銻礦床;②碎屑巖型銻礦床;③淺變質巖型銻礦床;④海相火山巖型銻礦床;⑤陸相火山巖型銻礦床;⑥巖漿期后型銻礦床;⑦外生堆積型銻礦床。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地質勘查總局將我國銻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