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能源且又多山的意大利為何如此發達

匿名用戶 | 2017-05-23 09:23

全部答案

(共1個回答)
  • 國家概況

    意大利全稱“意大利共和國”,位于歐洲南部,包括亞平寧半島及西西里島、撒丁島等島嶼.西與法國,北與瑞士,奧地利,東與斯洛文尼亞接壤,東西南三面臨亞得里亞海和第勒尼安海(都是地中海的子海).
    意大利古時稱過“艾諾利亞”“艾斯佩利亞”“威大利亞”,后因語言變化“威”音變“意”,即稱“

    意大利意大利亞”,意為“小牛生長的樂園”.又有人說,“意大利”名稱是由該國一個古代部落首領的名字演變而來的.意大利為羅馬帝國的發祥地.2至3世紀為古羅馬帝國全盛時期,版圖遍及整個地中海沿岸.14至15世紀文藝空前繁榮,成為歐洲“文藝復興”的搖籃.此后幾經分裂和外族入侵.1861年成立王國.1870年實現統一,建成意大利王國.1946年6月2日正式命名為“意大利共和國”.
    關聯歷史:在1870年爆發的普法戰爭中普魯士擊敗法國,翌年1月18日“德意志第二帝國”成立.德國、意大利的統一,改變了維也納體系的歐陸均勢.
    工業主要集中在北部,有米蘭,都靈,熱那亞的三角地區.主要工業部門有鋼鐵·汽車·造船·機械·化學·電子·紡織等.都靈是汽車城,米蘭是化學工業基地,熱那亞為造船工業.東部和中部,新興工業區,以中小企業集聚,多輕工業.南部西西里島以煉油工業為主,石油從北非·中東進口,塔蘭托建立在南部港口基礎上,便于進口鐵礦石和產品向國際市場輸出.
    旅游業發達,旅游收入是彌補國家收支逆差的重要來源.旅游業營業額達150萬億里拉(約合714億多美元),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凈收入約53萬億里拉(約合252億多美元).對外貿易是意大利經濟的主要支柱,外貿連年順差,是繼日本、德國之后世界第三大貿易順差國.進口主要以石油、原料和食品等為主,出口以機械設備、化工產品、家用電器、紡織、服裝、皮鞋、金銀首飾等輕工產品為主.國外市場主要在歐洲,進出口主要對象為歐盟和美國以及東亞和拉美地區.主要旅游城市是羅馬、佛羅倫薩和威尼斯.
    301338平方公里.位于歐洲南部,包括亞平寧半島以及西西里島、撒丁島等島嶼.北以阿爾卑斯山為屏障與法國、瑞士、奧地利和斯洛文尼亞接壤,80%國界線為海界.東、西、南三面臨地中海的屬海亞德里亞海、愛奧尼亞海和第勒尼安海,并且與突尼斯、馬耳他和阿爾及利亞隔海相望.海岸線長約7200多公里.全境4/5為山丘地帶.北部有阿爾卑斯山脈中部有亞平寧山脈.意、法邊境的勃朗峰(Monte Bianco)海拔4810米,居歐洲第二;多火山和地震,亞平寧半島西側有著名的維蘇威火山,西西里島上的埃特納火山是歐洲最大的活火山.最大河流是波河(po),發源于阿爾卑斯山南坡,水能蘊藏豐富.較大湖泊有加爾達湖(Lago di Garda)、馬焦雷湖(Lago Maggiore)、科摩湖(Lago di Como)等.大部分地區屬亞熱帶地中海氣候.年平均氣溫1月2~10℃,7月23~26℃.年平均降水量500~1000毫米.
    同其他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意大利存在著資源貧乏、工業起步較晚的劣勢.但意大利注意適時調整經濟政策,重視研究和引進新技術,促進經濟發展.礦產資源僅有水力、地熱、天然氣、大理石、汞、硫磺等資源,還有少量鉛、鋁、鋅和鋁礬土等.工業主要以加工工業為主,所需能源和原料依賴外國進口,工業產品的1/3以上供出口.國家參與制企業比較發達,意大利的原油年加工能力為1億噸左右,有“歐洲煉油廠”之稱;鋼產量居歐洲第二;塑料工業、拖拉機制造業、電力工業等也位居世界前列.伊利、埃尼和埃菲姆三大國營財團掌握著經濟命脈,在全國工業產值中約占1/3,經營范圍涉及鋼鐵、造船、機械、石油、化工、軍火等部門.中小企業在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近70%的國內生產總值由這些企業創造,因此被世人稱為“中小企業王國”.在制革、制鞋、紡織、家具、首飾、釀酒、機械、大理石開采及電子工業等部門均占優勢,具有專業化程度高、適應能力強、勞動力安排富于伸縮性和產品出口的比例大等優點.以家庭式微型企業為主的“地下經濟”十分繁榮,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5%.農業可耕地面積約占全國總面積的10%.意大利旅游資源豐富,氣候濕潤,風景秀麗,文物古跡很多,有良好的海灘和山區發達,公路四通八達,旅館多為中小型.
    匿名用戶 | 2017-05-23 09:23

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