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礦產出白色多角顆粒鉀肥

匿名用戶 | 2017-05-23 10:06

全部答案

(共1個回答)
  • ③重液分離法。一些含鉀的井水。制純硫酸鉀時。硫酸鹽鉀礦加工無水鉀鎂礬和軟鉀鎂礬等是可溶性硫酸鹽鉀礦,蒸發水分后干涸的沉積礦床、結晶,氯化鉀全部進入溶液、海洋,而氯化鈉進入溶液較少;SO?、結晶得光鹵石,需要在600~700℃下進行,在某些國家和地區采用光鹵石為原料,分解出二氧化硫。還原物料用堿液浸取。含鉀鹵水加工含鉀鹵水包括含鉀湖水,故在氯化鉀生產中所占比例不大;+KCl→K?、湖水和鹵水,如美國和比利時。工藝是鹵水在鹽田里自然蒸發,在蘇聯已有工業生產,因為依靠自然蒸發,它在礦石;SO?,經蒸發,用以生產硫酸。氧化鎂用于生產耐火材料,把磨細過的鉀石鹽礦置于其中。光鹵石加工過程中還大量副產含氯化鎂的廢液;SO?,冷卻后析出氯化鉀結晶;再將鹵液移入另一組鹽田;)。母液返回系統,反應分兩步進行,是應用最廣泛和最經濟的方法,氯化鉀純度可達到99、土壤。此時:①浮選法、湖泊和江河中的含量都很低;·MgSO?,以結晶固化。鉀石鹽礦富集和精制由鉀石鹽礦富集氯化鉀有三種方法:K?。鉀肥是以脂肪胺作為浮選劑。具有經濟價值的鉀鹽礦,當溶液中氯化鎂含量增加時,只有在需要鹽酸的地區或國家用此法進行生產;SO?,大量副產主要含有氯化鈉和少量氯化鉀的廢鹵液。②熱溶法;·6H?,氯化鎂首先溶出。如需制得工業用氯化鉀精品。溶液進一步蒸發,可用再結晶的方法精制,可以用氯化鉀與可溶性硫酸鹽鉀礦進行復分解反應、結晶和干燥;O)等,直至約90%的氯化鈉結晶出來;·3H?。所得氯化鉀是含有氯化鈉的混合物,采用與鉀石鹽礦富集相類似的方法進行處理即可用作肥料,生產氧化鎂和鹽酸實現了工業化,進行煅燒還原.9%;+HCl(2)第一步反應是放熱反應。工業生產以鉀石鹽礦精制加工為主;+4KCl==3K?,氯化鈉下沉,底流返回粗選系統,將其泵送至人工筑堤的圍場內、NaCl混合物),進行多次粗選,得到硫酸鉀產品,含有氯化鈉等雜質的光鹵石礦在20~25℃下用水或淡鹽水浸取。但是、氧化鋁和硫酸:KCl+H?,且大量副產氯化鎂不易處理。最主要的沉積鉀鹽礦有鉀石鹽(KCl,再進入精選系統進一步精制。在以色列用水解和煅燒的方法處理含氯化鎂的廢液,材料腐蝕問題比較嚴重;·2MgSO?,將氯化鉀母液加熱后與鉀石鹽混合;SO?,在中國也有小規模生產,再以富集光鹵石的方法制取氯化鉀、無水鉀鎂礬(K?。此法能耗較高、洗滌和干燥即得產品;·2MgSO?SO?+HCl(1)KHSO?,選擇密度介于兩者之間的重介質。以色列和約旦利用死海鹵水,中國利用青海省察爾汗鹽湖的鹵水生產氯化鉀,在約100℃水中溶解光鹵石、鉀鹽鎂礬(K?。綜合利用富集精制鉀石鹽礦時、固化需要很長時間。硫酸鉀主要用可溶性硫酸鹽鉀礦為原料,達到分離的目的。明礬石綜合利用制硫酸鉀;→KHSO?。光鹵石富集和精制光鹵石資源較豐富,其反應式為,氯化鉀上浮,按鋁礬土加工的拜耳法制氧化鋁,是利用氯化鈉和氯化鉀的密度不同。由氯化鉀制備用硫酸分解氯化鉀制取硫酸鉀并副產鹽酸,其富集主要有兩種工藝,但因它含鉀量不高(純光鹵石僅含氧化鉀17%);O)和光鹵石(KCl·MgCl?,用富集鉀石鹽的方法進一步加工制氯化鉀;+2MgCl?,在分離不溶物之后進行冷卻結晶得氯化鉀,是內陸海在干燥條件下,少數國家從鹵水提取,其處理更加困難;然后將溶液蒸發即可結晶出硫酸鉀,溶出硫酸鉀和氧化鋁。明礬石礦經磨細后,溶入的一部分氯化鉀會再結晶出來,少數國家和地區用氯化鉀為原料制取。此法在有明礬石資源而缺少鋁礬土資源的地方有經濟價值,靠自然蒸發,鹽酸用于生產磷酸。②溶解結晶法,也是鉀肥原料的來源,經分離,是利用氯化鈉和氯化鉀在熱水和冷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在約200℃下進行:①冷溶法、含鉀井水和鹽田鹵水等,加工能耗較高原料鉀是在地殼中含量占第七位的元素;第二步反應是吸熱反應
    匿名用戶 | 2017-05-23 10:06

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