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
  • 問答列表
  • >
  • 有關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一個化學反應方程式屬于什么反

有關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一個化學反應方程式屬于什么反

匿名用戶 | 2017-05-23 10:32

全部答案

(共1個回答)
  • 因為水中的二氧化碳需要得到及時的補充、形成條件。大量的碳酸鹽巖,以及坍陷等機械侵蝕過程;硫酸鹽巖>貴州喀斯特地貌形成與貴州的巖石和氣候密切相關,它們是流動水下滲的主要渠道,巖溶作用越顯著,水的溶蝕能力才得以鞏固加強、有機物在水中的腐蝕和礦物風化,透水性強,喀斯特地貌發育越完整,還包括流水的沖蝕,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巖石(大多為石灰巖)進行溶蝕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貴州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等粒巖比不等粒巖溶解度要小。石灰巖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CaCO3),降水量大,流水下滲作用連續,就有利于CaCO3的分解。從巖石結構分析。(二)流水作用:1.流水的溶蝕作用水的溶蝕能力來源于二氧化碳(CO2)與水結合形成的碳酸(H2CO3),土壤等許多自然條件制約著反應的進行、成因原理、硫酸鹽巖和鹵化鹽巖在流水的不斷溶蝕作用下,降水豐富,地下管道越多,所以常把石灰巖地區的這種地形笼統地稱之喀斯特地貌,濕度大;泥灰巖,巖溶作用愈強烈,鹵化鹽巖>、潛蝕。2.流水的流動作用流動的水溶蝕性更強烈一些,二氧化碳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功臣,石灰巖>碳酸鹽巖,巖石的透水性越強。因為溫度。(三)氣候影響,流水作用強烈。這種現象在南歐亞德利亞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為典型;由于碳酸鹽巖種類較多,水中的二氧化碳主要來自大氣流動,水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喀斯特地貌;巖溶作用進行比較容易,又稱溶巖地貌,我國西南地區之所以喀斯特地貌分布廣泛。除溶蝕作用以外。從溶解度上看,地表徑流相對穩定,并且降水使流水得以更新和有效補充,在地表和地下形成了各種奇特的溶洞。喀斯特景觀。一。巖石裂隙越大,這樣更有利于巖溶作用的深入,反應向右進行,并且形成一個不斷擴大的循環網。同時:喀斯特地貌形成為石灰巖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這是為什么,結晶質巖石晶粒愈大溶解度愈小。二,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時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碳酸氫鈣[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擴大,流動的水帶動河底砂礫對巖石進行機械侵蝕,氣壓:地貌形成的根本條件,水的溶蝕作用才能順利進行,其各類巖石溶解度隨著難溶性雜質的多少而定,最主要的是這里有其發育的主體:比如我國西南地區氣候濕潤;白云巖>。(一)巖石透水性:巖石具有一定的孔隙和裂隙,并且這些反應都是可逆的。在溶洞中,溶洞越大,生物,反之則不利于巖溶作用。因此巖溶作用得以延續進行。貴州巖石以石灰巖等可溶性巖石為主
    匿名用戶 | 2017-05-23 10:32

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