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
  • 問答列表
  • >
  • 誰知道貴州六盤水盤縣啊?那邊的環(huán)境和經濟怎么樣?交通方便嗎?

誰知道貴州六盤水盤縣啊?那邊的環(huán)境和經濟怎么樣?交通方便嗎?

匿名用戶 | 2017-05-19 12:06

全部答案

(共1個回答)
  • 盤縣位于貴州省西部,六盤水市西南部,是貴州的西大門,地處貴州通往云南的交通要道,素有“黔滇咽喉”之稱。具體位置在北緯25°19'36"--26°17'36",東經104°17'46"--104°57'46"之間。東鄰普安,南接興義,西連云南省富源、宣威,北鄰水城。全境南北長107公里,東西寬66公里,總面積4056平公里。縣人民政府駐地紅果。有漢、彝、布依、回、苗、白等28個民族。人口86。4萬。少數(shù)民族人口占12.7%。非農業(yè)人口占10.9%。盤縣歷史悠久,有距今約30萬年的舊石器時代古人類遺址—盤縣大洞(原名十里大洞)。古為夜郎地,漢屬宛溫。晉隸寧州,劉宋時置西安縣,南齊稱西寧縣。唐初為訓州地,貞觀八年(634年)置盤州,天寶后至宋代為于矢部(齊彌部)地。元初置普安路。后升招討司,繼改宣撫司,復為普安路。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衛(wèi)府并設,改普安路為普安府,另置普山府(土府),土流二知府與衛(wèi)同地分治。后普山府廢,普安衛(wèi)升軍民指揮使司(后變廢,復稱衛(wèi))。永樂元年(1043年)設普安安撫司,十三年(1415年)安撫司廢,改置普安州。萬歷十四年(1586年),遷普安州與普安衛(wèi)同城而治。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析州屬三營三里地置普安縣,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裁普...盤縣位于貴州省西部,六盤水市西南部,是貴州的西大門,地處貴州通往云南的交通要道,素有“黔滇咽喉”之稱。具體位置在北緯25°19'36"--26°17'36",東經104°17'46"--104°57'46"之間。東鄰普安,南接興義,西連云南省富源、宣威,北鄰水城。全境南北長107公里,東西寬66公里,總面積4056平公里。縣人民政府駐地紅果。有漢、彝、布依、回、苗、白等28個民族。人口86。4萬。少數(shù)民族人口占12.7%。非農業(yè)人口占10.9%。盤縣歷史悠久,有距今約30萬年的舊石器時代古人類遺址—盤縣大洞(原名十里大洞)。古為夜郎地,漢屬宛溫。晉隸寧州,劉宋時置西安縣,南齊稱西寧縣。唐初為訓州地,貞觀八年(634年)置盤州,天寶后至宋代為于矢部(齊彌部)地。元初置普安路。后升招討司,繼改宣撫司,復為普安路。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衛(wèi)府并設,改普安路為普安府,另置普山府(土府),土流二知府與衛(wèi)同地分治。后普山府廢,普安衛(wèi)升軍民指揮使司(后變廢,復稱衛(wèi))。永樂元年(1043年)設普安安撫司,十三年(1415年)安撫司廢,改置普安州。萬歷十四年(1586年),遷普安州與普安衛(wèi)同城而治。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析州屬三營三里地置普安縣,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裁普安衛(wèi)并入普安州。嘉慶十四年(1809年)升普安州為直隸州,十六年改普安州為普安直隸廳。宣統(tǒng)元年(1909年)改盤州廳。民國2年(1913年)改盤縣。解放后仍為盤縣。20世紀60年代,國家開展“三線建設”,為開發(fā)盤縣煤田,于1965年由盤縣劃出9個公社,云南宣威劃出3個公社設盤縣礦區(qū)(后改稱盤縣特區(qū))。1970年,盤縣特區(qū)與盤縣合并,仍名為盤縣特區(qū)。1985年末,特區(qū)轄17個區(qū)(鎮(zhèn)),93個鄉(xiāng)(鎮(zhèn));有漢、彝、布依、回、苗、白等28個民族。1993年“建、并、撤”后,全縣轄37個鄉(xiāng)鎮(zhèn)、747年行政村,后經合并為450個村。1999年更名盤縣,縣政府駐地搬遷紅果,到2003年底全縣有人口117萬人,其中農業(yè)人口約95萬人。全境地勢西北高,東部和南部較低,中南部降起。北部的牛棚梁子主峰海拔2865米,東北部的格所河谷海拔735米。相對高差2130米。由于地勢的間隙抬升和南北盤江支流的切割,形成了境內層巒疊嶂,山高谷深的高原山地地貌。山地面積占總面積的82.4%,丘陵地占9.2%,壩地占2.4%。宜林宜牧土地373.5萬畝(量算畝,下同),占土地總面積的61.3%,宜耕地面積145.5畝,占土地總面積的23.9%。其中較好的耕地僅4.7萬畝,占耕地面積的10%,多分布在海拔1000—1900米之間。區(qū)境屬亞熱帶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均氣溫15.2℃,年均無霜期271天,日照時數(shù)1593小時;年均降水量1390毫米,雨熱基本同季。5—10月的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88%,適宜于動植物的繁衍生長。亦時常出現(xiàn)局部性倒春寒、冰雹、洪澇、秋綿雨等災害性天氣。區(qū)境礦藏資源豐富。金、銀、銅、鐵、鉛、鋅、汞、石膏、石棉、大理石、冰洲石、煤層氣等均有分布。煤的儲量為105億噸,種類齊全,煤質優(yōu)良,為江南諸省之冠。明初煤炭即已作燃料使用。“三線建設”中,國家決定開發(fā)盤縣煤田。建設中,1966年來自全國20個省(市)、14個礦務局100多個單位1.5萬余人的建井隊伍投入建礦會戰(zhàn),70年代先后投產,規(guī)模之大、速度之快,全國少有。至1985年,盤江礦務局共有5個礦、6對井、2個選煤廠、1個水泥廠和其他附屬單位。地方煤礦如雨后春筍般的興起,盤縣成了國家重要的煤炭工業(yè)基地。1985年,全區(qū)原煤產量423萬噸,選精煤142萬噸,土焦64萬噸,煤炭工業(yè)產值達12879萬元,占工業(yè)產值的66.5%。盤縣文物名勝多。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舊石器時代遺址——盤縣大洞。列為貴州省文物保護單位的有中國工農紅軍二、六軍團“盤縣會議”會址。縣城南郊的碧云洞,自明代以來為文人青睞,留下許多詩文摩刻,地理學家徐霞客曾在游記中詳加描述。老廠有萬畝竹海,山川秀麗。竹中的泉水經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進行化學調查和水質評價研究,并通過國家級鑒定,為特殊水文地質與生態(tài)環(huán)境各件下形成的極低礦化度、極度低硬度、超低鈉、國際首次發(fā)現(xiàn)的一種天然優(yōu)質飲料水。妥樂村的千株銀杏形成獨有景區(qū)。盤縣銀杏產量為全省之最。2003年8月,盤縣縣委、縣政府適時提出了盤縣經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三大戰(zhàn)略目標”,即到2010年,把盤縣建設成中國煤電大縣、貴州畜牧大縣、珠江上游重要生態(tài)屏障。展開
    匿名用戶 | 2017-05-19 12:06

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