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岫玉的特點.分類

匿名用戶 | 2017-05-23 11:35

全部答案

(共1個回答)
  • 岫玉(Xiuyanjade)以產于遼寧岫巖縣而得名,為中國歷史上的名玉之一。岫巖玉,產于“中國玉鄉”遼寧省鞍山市岫巖縣。岫巖山清水秀,寶藏遍野,以盛產岫巖玉聞名中外,特別是兩次“國石”評選活動中,岫巖玉名列榜首,堪稱遼東半島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基本特征成分岫巖玉物質成分復雜,物理性質、工藝美術特征等亦多有差別,因而它不是一個單一的玉種。按礦物成分的不同,可將岫巖玉分為蛇紋石玉、透閃石玉、蛇紋石玉和透閃石玉混合體三種,其中以蛇紋石玉為主。據紅外吸收光譜曲線圖顯示出蛇紋石玉組成,并含少量纖蛇紋石、膠蛇紋石。透閃石主要由透閃石組成,綠泥石玉主要由葉綠泥石組成。通過顯微鏡、透射電子顯微鏡、X射線衍射分析、差熱分析等手段亦可將岫巖玉分段劃分為蛇紋玉、花色玉、綠泥玉三種。蛇紋玉的礦物成分不盡一致,例如:①綠色蛇紋玉,主要由利蛇紋石組成;②黃色蛇紋玉,主要由利蛇紋石組成,也含有纖蛇紋石、葉蛇紋石;③白色蛇紋玉,主要由葉蛇紋石組成。花色花色玉可分為花斑玉、花玉兩種:花斑玉指在其白色中有較多的綠色斑塊,綠斑由葉綠泥石組成,白色部分為透閃石。花玉指在其白色中有灰、黑、藍紫色斑帶,這種斑帶由黑色礦物和菱鎂礦組成,白色部分為葉蛇紋石。綠泥玉呈墨綠、綠、淺綠色,主要由淡斜綠泥石組成。結構由于不同石的礦物成分及其成因、粒度大小、共生關系等方面的差異,因而岫巖玉的玉石結構亦頗有特色。經偏光顯微鏡觀察,其中最重要的為細均粒變晶結構,如蛇紋石玉的纖維鱗片變晶結構、透閃石的纖維柱狀變晶結構、綠泥石玉的鱗片變晶結構等。交代結構在岫巖玉中亦普遍發育,其中常見的有交代殘余結構、交代環邊結構、交代溶蝕結構等。但據電子顯微鏡觀察,岫巖玉主要為交織結構,其中的礦物相互穿插、交叉和鑲嵌。如果這種結構發育得越好,礦物質粒度愈細,愈均一,則岫巖玉的硬度就越大。岫巖玉的構造主要為致密塊狀,優質玉石尤其如此。那些呈脈狀穿插構造、片狀構造、碎裂構造的玉石,質地較差或完全不符合質量要求。顏色岫巖玉的顏色有深綠、綠、淺綠、黃綠、灰綠、黃褐、棕褐、暗紅、蠟黃、白、黃白、綠白、灰白、黑等色。如此豐富顏色的存在,常使岫巖玉有極其美麗的“巧色”。顏色的深淺與鐵含量的多少有關,含鐵多時一般色深,反之則色淺。玉石還有強烈的蠟狀光澤、玻璃光澤,有的顯油脂光澤;微透明至半透明,少數秀明。其透明度與礦物成分和化學成分有關。當岫巖玉全部由蛇紋石組成時,其透明度高。如果其中有雜質含量達5%~10%,則透明度差。當岫巖玉中鐵、鎂含量高時,其透明度往往較差;反之則透明度會增高。折射率1.49~1.57。硬度為4.8-5.5,密度為2.45~2.48克/厘米3。研究表明,其硬度與它本身的結構有關,平行纖維的切面比垂直纖維的切面硬度大。例如,其中的蛇紋石玉平行纖維方向的硬度為5.82,垂直纖維方向為5.61;綠泥石玉平行纖維方向的硬度為2.91,垂直纖維方向的為2.86,等等。不僅如此,岫巖玉的硬度還與其化學成分有關,如鐵的含量愈大、鎂的含量愈小,其硬度愈高。在中國的已知玉中,岫巖玉為中檔玉石,少數質地特別優良者屬于中高檔玉石。礦物組合葉蛇紋石、纖維蛇紋石、膠蛇紋石,滑石,菱鎂礦、透閃石、方解石、白云石、石英、綠泥石、水鎂石、褐鐵礦、水云母。[2]化學成分在化學成分方面,由于岫巖玉中不同玉種的礦物組成及其共生組合的不同,因而其化學成分也有較大的差別(表12-30,據遼寧省地質礦產局七隊):蛇紋石玉相對富鎂、富硅、貧鋁。透閃石相對富硅、富鈣、貧鎂,綠泥石玉則相對貧鎂、貧硅、富鋁。蛇紋石由于與之共生的脈石礦的不同,因而化學成分也有所不同。一般質純的蛇紋石玉的化學成分常接近蛇紋石礦物各種組分的理論含量,而共生有較多脈石礦物的質地較差的蛇紋石玉各種組分的含量則變化較大。如果富含硅酸鹽礦物,則SiO2、CaO含量增高,MgO含量降低。例如,含透閃石的透閃石蛇紋石玉含SiO256.8%,MgO24.36%,Cao12.70%,Al2O30.51%,等等。研究表明,以上蛇紋石玉、透閃石玉、綠泥石玉的化學成分分別與葉蛇紋石、透閃石、葉綠泥石的單礦物理論組成分含量接近,特別是透明度好的蛇紋石玉則更接近葉蛇紋石的理論含量值。至于岫巖玉中的微量遠素,蛇紋石玉以近礦的蛇紋巖、菱鎂巖含硼高(10~20倍)為特點。在其他可以檢出的微量元素中,明顯大于克拉克值的有砷、銻、鎘、鍺、銀、鋅,其含量與近礦圍巖相近。總的變化趨勢是,硼、鉻、銅、鋅的含量從礦體向圍巖逐漸降低,其中明顯地小于克拉值的是鉻少三倍,鎳少1倍,鈷少1倍。(一)蛇紋石質玉(岫玉、花玉等)性質:硬度:4.5~5.5度密度:2.61克/立方厘米耐火度:1500~1600度顏色:綠、黃、白、紅、黑等成分:氧化鎂(MgO)42.1%二氧化硅(SiO2)43.8%氧化鈣(CaO)0.15%結晶水(H2O)11.7%三氧化二鐵(Fe2O3)0.64%(二)透閃石質玉(老玉、河磨玉、石包玉)性質:硬度:6.36~6.46度密度:2.91~3.1克/立方厘米折射率:1.60~1.62顏色:黃白、綠、青、黑、糖色成分:二氧化硅(SiO2)61.28%氧化鎂(MgO)24.25%氧化鈣(CaO)11.56%氧化鐵(FeO)0.39%三氧化二鋁(Al2O3)0.86%氧化鈉(Na2O)0.16%(三)蛇紋石質玉和透閃石質玉的混合體(甲翠)性質:硬度:4.91~5.83度密度:2.66克/立方厘米顏色:白綠相間成分綠色成分:二氧化硅(SiO2)42.38%氧化鎂(MgO)43.60%氧化鐵(FeO)2.16%三氧化二鋁(Al2O3)0.18%白色成分:氧化鎂(MgO)27.42%二氧化硅(SiO2)56.89%氧化鈣(CaO)13.22%氧化鐵(FeO)0.37%資源分布岫巖玉所在地區位于中朝地臺遼東臺隆營口-寬甸古隆起的西端,區內古老地層發育,構造復雜,變質作用強烈,為岫巖玉礦床的形成提供良好的條件。玉石礦體主要成透鏡體狀,賦存于古代遼河群大石橋組的富鎂碳酸鹽巖層中,受一定的層位控制,特別是其中的白云石大理巖-菱鎂礦層為最主要的含玉層位。礦床在成因上屬于層控變質熱液交代型玉石礦床。產量現知岫巖玉在遼東半島分布較廣,產量較大。僅以岫巖縣而論,其著名的北瓦溝礦區即為資源相當豐富、開采時間較長、年產量甚大的礦區。除此之外,在岫巖縣境內還發現有10多處礦床或礦點。其他如寬甸、鳳城、丹東等地也有岫巖玉礦床、礦點或礦化線索發現。其含礦地層亦均為元古代遼河群大石橋組的富碳酸鹽巖層。國家標準GB/T16552-1996“珠寶玉石名稱”中“岫玉”名稱,專指帶有地方性名稱概念岫巖縣產出的岫巖玉。岫玉產于遼寧省岫巖滿族自治縣的哈達碑鎮,距縣城21公里,分布在北瓦溝、王家堡子一帶。1992年哈達碑鄉發現一塊重達260.76噸的岫玉塊體,輾轉運抵鞍山市,1995年10月,以精湛工藝雕成玉佛,1996年占地2萬平米的鞍山玉佛苑正式竣工,成為著名的旅游景觀。1996年6月18日哈達碑鎮瓦溝村瓦溝山半山坡,發現一塊露頭高25米,最大直徑30米,體積約2.4萬立方米,重約60000噸的岫玉,是迄今世界上所發現的最大的岫玉。河流中的岫玉卵石稱河磨玉,是一種品質上乘的玉料。岫玉的地質產出特征遼東地區下元古界遼河群大石橋組地層以巨厚的白云石大理巖建造為特征,原巖系海相富鎂碳酸鹽沉積建造,厚度392~604米,岫玉主產于三段中——上部,含礦巖系還有白云質大理巖、透閃石白云質大理巖、菱鎂礦巖、滑石巖、透閃石巖、方解石大理巖。在中生代時期由于地殼運動巖層產生褶皺隆起,同時伴有巖漿巖體侵入,大量含SiO2的熱液沿層間構造滲透交代,岫玉的主要成礦帶賦存于白云質大理巖、菱鎂礦巖中,屬熱液蝕變產物。基本種類岫玉的品種主要根據其產地進行劃分。1.岫巖玉是產于遼寧省岫巖縣的蛇紋石玉,歷史悠久,量最多,市場上所見的岫玉大多產自此地。岫巖玉是以豆綠色為主色的多色玉石,屬蛇紋石的變種閃化輝綠巖。岫巖玉質地細膩,硬度高。白色的岫巖玉稱“白岫玉”,黃色的岫巖玉稱“黃岫玉”。2.酒泉岫玉產于甘肅省祁連山地區,又稱祁連玉或祁連山玉。是一種含有黑色團塊的暗綠色蛇紋石玉。酒泉岫玉多呈里綠色、黑色條帶狀,半透明至徽透明,硬度較小。3.信宜岫玉又稱南方岫玉、南方玉,產于廣東省信宜市境內。此地所產岫玉表面有深淺不一的綠色花紋,大多呈黃綠色、綠色,玉石表面有蠟狀光澤。4.陸川岫玉產于廣西壯族自治區陸川縣。玉石表面有淺白色的花紋。5.臺灣岫玉產于臺灣省花蓮縣,常含鉻鐵礦等包裹體。玉石表面有暗綠色的條紋。岫巖玉分類岫巖玉是岫巖出產的各種玉石的統稱,它包括礦物學上所稱的“透閃石玉”、“蛇紋石玉”和“透閃—蛇紋石玉”三大類;如果從顏色上分,可以分為碧玉、青玉、黃玉、白玉、花玉等10幾種;按產地類型分,可以分為井玉、坑玉、石包玉、河磨玉等;按產地分,有瓦溝玉、細玉溝玉等等。河磨玉產于岫巖偏嶺鎮細玉溝的河床里,它外包石皮,內藏美玉,是玉中珍品,價格十分昂貴。所謂“河磨玉”,顧名思義,就是在河床里經過幾十萬年、甚至幾百萬年河水和沙石的沖擊、磨涮,表層逐漸氧化形成成石皮,而內部的美玉完好無損被包裹起來。明代的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稱“河磨玉”為“千年璞”,它的品質可以和新疆和田玉相媲美。河磨玉學名為“透閃石玉”。顏色可以分為白玉、黃白玉、綠玉、墨玉4個基本類型。其主要化學成份為二氧化硅、氧化鎂、氧化鈣、三氧化二鋁、氧化鐵、氧化鈉等。它的硬度為摩氏6.0—6.5度,平均值為摩氏6.3度。密度為2.91—3.02克/立方厘米,平均值為2.96克/立方厘米。老玉產于岫巖偏嶺細玉溝,屬于“透閃石”質玉,因為開發使用比較早,所以稱為“老玉”。它的主要化學成份為二氧化硅、氧化鎂、氧化鈣、三氧化二鋁、氧化鐵、氧化鈉等。它的硬度為摩氏6.0—6.5度,平均值為摩氏6.3度。密度為2.91—3.02克/立方厘米,平均值為2.96克/立方厘米。從顏色上分主要有黃白玉、青玉、碧玉和墨玉4種,其中以黃白玉最為珍貴。它的突出特點是質地異常細膩、溫潤,外表微透明,呈蠟狀、油脂狀光澤,多呈翠綠色,類似翡翠。岫玉產于岫巖哈達碑鎮瓦溝村,國際上稱其為“新山玉”,在當地人們又習慣稱它為“岫玉”。岫玉屬蛇紋石玉,它的主要礦物成份是葉蛇紋和纖維蛇紋石,硬度在4.7—5.5度之間,平均值為5.2度。密度為2.49—2.64克/立方厘米,平均值為2.58克/立方厘米。岫玉的顏色多種多樣,其基本色調為綠色、黃色、白色、黑色、灰色5種,每一種又都可根據色調由淺到深的具體變化分為多種。它的突出特點是質地細膩、溫潤,外表呈玻璃狀光澤,顏色絢麗多彩,透明度較高,非常漂亮,適合雕制比較大型的工藝品。花玉產于岫巖哈達碑鎮瓦溝村。花玉是指蛇紋石玉在地表氧化帶受次生褐鐵礦浸染的玉種,即一部分富含硫化鐵的蛇紋石玉,當其處于地表氧化帶時,由于風華作用,其中的硫化鐵發生分解,形成鐵的溶液,沿著蛇紋石的裂隙滲透浸染形成黃褐色褐鐵礦或紅色赤鐵礦,從而使蛇紋石玉被染上黃色、褐色或紅色的斑塊和條紋。在當地被俗稱為“花玉”。它的化學成份和硬度基本與岫玉相同。甲翠主要出產在岫巖的三家子鎮、大房身鎮等地,是岫巖玉的一個特殊品種,是介于透閃石玉和蛇紋石玉之間的玉種,它具有透閃石玉與蛇紋石玉的綜合成份和特性。甲翠的顏色不是單一的顏色,而是白綠相間的混合色,基本不透明或微透明,極象是翡翠,因此開始時人們把它叫做“假翠”。后經有關專家鑒定正式將其命名為“甲翠”。它的硬度約在4—5度之間。平均密度為2.66克/立方厘米。“甲翠”適合用來雕制爐、瓶、薰、鼎等素活,也可雕制小型的飾品。
    匿名用戶 | 2017-05-23 11:35

相關問題

  • 1
    問: 馬蘭黃土的特點
    答: 馬蘭黃土呈淺灰黃色,疏松、顆粒較均勻,以粉砂為主,呈塊狀,大孔隙顯著,垂直節理發育,偶夾黑壚土型古土壤。層中鈣質結核小而少,常零散分布。粘土礦物主要是伊利石、蒙脫石和少量高嶺土、針鐵礦等。其厚度分布不均勻,從數米到數十米詳情>>
  • 2
    問: 珍珠巖防火板的產品特點
    答: 1、天然環保、無毒無放射性2、防火、防潮、耐腐蝕3、質輕、隔熱、吸音、保溫性好4、美觀、經濟、方便(可安裝、附于或嵌入結構中)5、可切、可刨鋸、具有較高的可塑性,能滿足實際應用的不同需要。詳情>>
  • 3
    問: 酒泉玉的分類
    答: 按產地講,有中壩玉(樂都)、丹麻玉(湟中)、柴達木玉(海西)等。按礦物成份、顏色變化分,以蛇紋石為主的稱蛇紋玉,多呈暗綠、墨綠色,質地細膩,硬度較小;以閃透石、淡斜綠泥石為主組成的為軟玉;以鈣鋁榴石、透輝石、斜長石等為主詳情>>
  • 4
    問: 云母石的分類
    答: 云母礦主要包括有黑云母、白云母、金云母、絹云母、鋰云母、綠云母等。根據云母含有金屬離子的不同,云母族又分為白云母亞族、黑云母亞族和鋰云母三個亞族,白云母亞族主要有比較常見的白云母、絹云母和比較少見的鈉云母,黑云母亞族有金詳情>>
  • 5
    問: 青田石的特點種類
    答: 青田石的特點青田石最大特點是一塊石頭有多種顏色,甚至多達十幾種顏色,天然色彩十分豐富。細青田奇石具有“六相":即純──是指石質分子結構細密,具有溫潤之感;凈──是指無雜質,具有清靜之感;正──是指不邪氣,具有正詳情>>
  • 6
    問: 噴出巖的分類
    答: 狹義的噴出巖即指各種熔巖。熔巖具有兩種含義,一是指噴出地表后揮發分逸散的熾熱熔融狀態的巖漿,又稱熔漿;一是指由熔漿冷卻凝固而形成的巖石。沒有冷卻的熔漿可以沿山坡或河谷流動,其前端多呈舌狀,稱為熔巖流。由于熔漿化學成分的差詳情>>
  • 7
    問: 石英、重晶石、方解石,根據哪些特征把它們區分出來?
    答: (1)石英為二氧化硅,石英無解理;石英硬度大,油脂光澤。(2)方解石成分為碳酸鈣,方解石解理明顯,滴5%稀鹽酸起泡。(3)重晶石為硫酸鋇重晶石,比重大于1,重晶石的晶體常呈管壯,硬度小。詳情>>
  • 8
    問: 臺山玉的四個特色
    答: 臺山玉的特色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它那豐富多樣的色彩,不認識它的人,一看去還以為它是壽山石。紅、白、黃、桔、棕、黑、青、灰等顏色和壽山石比較,雖不盡相同,但壽山石有的顏色在臺山玉中均可找到。二是它的質地,臺山玉捧在手心,讓詳情>>
  • 9
    問: 請教黃色的重晶石與黃色的方解石如何區分
    答: 晶形完全不同,重晶石是斜方晶系,方解石是三方晶系,常見的重晶石基本都是板狀的晶體。比重也差的不少,重晶石4.5,方解石2.8。詳情>>
  • 10
    問: 鎳礦的分類?
    答: 按照礦床成因可將我國鎳礦分為巖漿型、風化殼型、海相沉積型和熱液型4種類型。其中巖漿型鎳礦無論是在儲量還是開采量上都占有明顯的優勢,其中超大型4處,大型13處,約占全國總量的93%,并且伴生礦產多、綜合利用價值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