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石為什么有不同的顏色

匿名用戶 | 2017-05-23 07:14

全部答案

(共1個回答)
  • 螢石(Fluorite),又稱氟石,是一種礦物,其主要成分是氟化鈣(CaF_2),含雜質較多,Ca常被Y和Ce等稀土元素替代,此外還含有少量的Fe2O3,SiO2和微量的Cl,O3,He等。自然界中的螢石常顯鮮艷的顏色,硬度比小刀低。它可以用于制備氟化氫。純凈的螢石為無色,但因含有較多Y、Ce、Ca等元素,造成螢石結構空位,產生色心而致色,常見的顏色有淺綠色至深綠色,藍、綠藍、黃、酒黃、紫、紫羅蘭色、灰、褐、玫瑰紅、深紅等。按常見顏色劃分螢石可劃分出綠、紫、藍等品種。*綠色螢石:藍綠、綠、淺綠色。較常見的為晶簇。古有軟水綠晶之說,現已不用。*紫色螢石:深紫、紫.常呈條帶狀分布。古有軟水紫晶之稱,現已不用。*藍色螢石:灰藍、綠藍、淺藍,往往表面深,中心淺。*黃色螢石:桔黃至黃色,常呈條帶狀出現。*無色螢石;無色透明至半透明以單晶或晶簇出現。
    匿名用戶 | 2017-05-23 07:14

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