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解鐵礦石時,為什么要在低溫下進行

匿名用戶 | 2017-05-19 02:36

全部答案

(共1個回答)
  • 因為鐵礦石里面有FeCl3,易升華,大部分在超過100攝氏度時就揮發到空氣中去了,所以要低溫分解。鐵礦石的分解,在實際的應用中,根據礦石的特性,分析項目的要求及干擾元素的分離等情況,通常選用酸分解和堿熔融的方法。常用的酸分解法如下:(1)鹽酸分解鐵礦石一般能被鹽酸加熱分解,含鐵的硅酸鹽能溶于鹽酸,可加少許氫氟酸或氟化銨是試樣分解完全。磁鐵礦的溶解速度很慢,可加幾滴氯化亞錫溶液,是分解速度加快。(2)硫酸-氫氟酸分解試樣在鉑坩堝和塑料坩堝中,加1:1硫酸10滴、氫氟酸4-5ml,低溫加熱,待冒出三氧化二硫白煙后,用鹽酸提取。(3)硫酸或硫-磷混合酸(1:2)分解溶礦時需加熱至水分完全蒸發并出現三氧化硫白煙后,在加熱數分鐘。但因注意加熱時間不能過長,以防止生成焦磷酸鹽。目前采用堿熔法分解試樣更為普遍。常用的熔劑用碳酸鈉、過氧化鈉、氫氧化鈉、氫氧化鉀和過氧化鈉-碳酸鈉(2:1)混合熔劑等。熔融可在銀坩堝、鎳坩堝、高鋁坩堝或石墨坩堝中進行。也有用過氧化鈉在鎳坩堝中半熔的。由于鐵礦石中含有大量的鐵,用碳酸鈉直接在鉑坩堝中熔融會損害坩堝,且鉑也影響鐵的測定,故很少采用。對于含有硫化物和有機物的鐵礦石,應將試樣預先在500-600℃灼燒以除去硫及有機物,然后以鹽酸分解,并加入少量硝酸,使試樣分解完全。硝酸的存在影響鐵的測定,可加鹽酸蒸發除去。
    匿名用戶 | 2017-05-19 02:36

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