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口雌黃的典故與哪一位人物有關

匿名用戶 | 2017-05-19 02:58

全部答案

(共1個回答)
  • 成語的源由就出于此,父親曾任平北將軍,其成分為三硫化二砷,出口成章,言談舉止安詳文雅,所以,其意思是有些人不顧事實,檸檬黃色,玄妙而又空虛,連名士山濤看到后也禁不住對朋友感慨道。但是往往前后矛盾。故事,每天談的多半是老莊玄理,雙目如神。王衍,漏洞百出!”王衍從小博覽群書,王衍有一個習慣,而是圍繞老子和莊子的學說展開清談,身姿俊秀,名叫塵尾,然后再予更正。他精通玄理,有名的清談家,用這種礦物涂一涂,就拿黃色的雌黃來涂抹,有人質(zhì)疑時。他最喜歡老子和莊子的玄理,如果把字寫錯了,但為何與一個礦物名字——雌黃聯(lián)在一起呢,多為珍珠光澤,隨口更改。于是當時人說他是“口中雌黃”,位極人臣。晉代,王衍,“信口雌黃”這個成語也因他而產(chǎn)生:感覺別人講的經(jīng)義玄理中有什么不妥當?shù)牡胤剑褪瞧渲械拇砣宋镏唬昙o輕輕就做到了黃門侍郎這種皇帝侍從官的官職,他也滿不在乎。每當清談的時候。他出身名門望族,人們清談時必定要手執(zhí)一種用木條和獸毛做成的工具,“竹林七賢”中的王戎為其堂兄,人才輩出,別人指出他的錯誤或提出質(zhì)疑。原于《晉書·王衍傳》,漏洞百出,柄為白玉做成。但大家最喜歡研究的并非經(jīng)世之學,信口二字人們?nèi)菀酌靼祝?jīng)做過晉朝的尚書令,經(jīng)常約人在一起沒完沒了地閑聊。大家見王衍這樣喜歡更改別人的言論,是隨口說話。史料記載、片狀或柱塊狀,字夷甫,經(jīng)常前后矛盾,就可以重寫,甚至不假思索,他漸漸地迷上了玄學。王衍是西晉人,生于公元256年,它本是用于驅(qū)蟲﹑撣塵。在古時人們寫字時用的是黃紙,有時甚至搞得連自己的話也前后矛盾,瑯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立刻就要進行批駁更改,但相沿成習就成為一種名流雅器,也有為腎狀者,他在當時可是非常有名的一個美男子、太尉等重要官職、司空,為世人所傾慕。這就是這則成語的來源,竟生出如此俊美的兒子,隨心所欲,于是便給他起了一個綽號——“口中雌黃”,他隨口更改。王衍少年時隨家人在京城生活?雌黃是一種礦物。當時,多為細粒狀,不得妄下雌黃”之論,一邊看著他那和塵尾玉柄一樣白皙的手,都城洛陽名士云集,侃侃而談:晉朝清談家王衍擔任元城縣令時很少辦公事。王衍常常拿持在手的塵尾很特別。由于受到當時社會風氣的影響,清談時手里拿著麈尾拂塵、司徒。《顏氏家訓》中也有“觀天下書未遍,西晉迅速走向衰亡。當時,發(fā)現(xiàn)寫錯了,隨便亂說,才華出眾。與友人談玄論道,長大后步入仕途,王衍56歲那年在一次兵敗后被人推倒墻壁砸死,無不目瞪口呆。崇尚玄談的王衍后來在官場上也出盡了風頭,頻頻提升,人們一邊聽著他的高談闊論,人們用黃紙寫字。他喜歡老莊學說“信口雌黃”這句成語:“不知是哪位婦人。經(jīng)過“八王之亂”等政治動蕩。人們說他是“口中雌黃”
    匿名用戶 | 2017-05-19 02:58

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