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底地殼的組成

匿名用戶 | 2017-05-19 04:58

全部答案

(共1個回答)
  • 洋殼即大洋型地殼。是分布于大洋盆地之下的地殼。根據地震和重力研究,大洋型地殼與大陸型地殼有根本區別。它的結構總是比大陸型地殼更為均一,自上而下,系由沉積層和硅鎂層(5—6km)組成,平均密度為3.0克/立方厘米,缺失硅鋁層。近來一般把大洋型地殼從上到下分為三層:①未固結的沉積物,在大西洋中平均厚度為1km,在太平洋底厚度僅0.5km。②固結的沉積物,厚約1.7km,p波速度為5km/秒。③厚度不到5公里的可能是玄武巖或輝長巖層,其中p波速度為6.7公里/秒。洋殼的沉積厚度在不同的海域也有顯著的變化,但鎂鐵質的第三層卻相當均勻,在這一點上與厚度變化甚大的大陸型地殼的硅鎂層有很大不同。有人把“安山巖線”作為大洋型地殼和大陸型地殼的分界線。此線的大陸一側主要是安山巖、英安巖、流紋巖等,硅質較多(>50%),為大陸型地殼;而北線的大洋一側主要是橄欖玄武巖、粗面巖等,硅質較少(<50%),為大洋型地殼。
    匿名用戶 | 2017-05-19 04:58

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