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
  • 問答列表
  • >
  • 7大陸與海洋地殼結構有何差異?莫霍面有哪些特征?

7大陸與海洋地殼結構有何差異?莫霍面有哪些特征?

匿名用戶 | 2017-05-19 10:35

全部答案

(共1個回答)
  • 大陸與海洋地殼結構的差異:從地殼厚度上看,陸殼一般要厚于洋殼,從巖層新老上看,洋殼一般要新于陸殼,因為形成新巖石的大洋中脊在洋殼上。洋殼即大洋型地殼。是分布于大洋盆地之下的地殼。根據地震和重力研究,大洋型地殼與大陸型地殼有根本區別。它的結構總是比大陸型地殼更為均一,自上而下,系由沉積層和硅鎂層(5—6km)組成,平均密度為3.0克/立方厘米,缺失硅鋁層。一般把大洋型地殼從上到下分為三層:①未固結的沉積物,在大西洋中平均厚度為1km,在太平洋底厚度僅0.5km。②固結的沉積物,厚約1.7km,p波速度為5km/秒。③厚度不到5公里的可能是玄武巖或輝長巖層,其中p波速度為6.7公里/秒。洋殼的沉積厚度在不同的海域也有顯著的變化,但鎂鐵質的第三層卻相當均勻,在這一點上與厚度變化甚大的大陸型地殼的硅鎂層有很大不同。有人把“安山巖線”作為大洋型地殼和大陸型地殼的分界線。此線的大陸一側主要是安山巖、英安巖、流紋巖等,硅質較多(>50%),為大陸型地殼;而北線的大洋一側主要是橄欖玄武巖、粗面巖等,硅質較少(<50%),為大洋型地殼。大陸地殼覆蓋地球表面的45%,主要表現為大陸、大陸邊緣海以及較小的淺海。地殼的化學組成以硅鋁質為特點,可分為兩大類巖石:一類是地殼上部的相對未變形的沉積巖或火山巖堆積,另一類是已經變形變質的沉積巖、火成巖和變質巖帶。后者構成地球表面的山脈或在地殼深部,前者多在地殼表層的盆地及其邊緣。地殼可以承受強烈的板塊構造運動,所以能尋找到38億年前的地殼。莫霍面特征:地幔與上下層不同物質的分界處稱為不連續面。外面的被命名為莫霍不連續面,深處的則是古登堡不連續面。在莫霍面上,地震波的縱波和橫波傳播速度增加明顯,彈性和密度隨深度逐漸增加,地幔物質密度、硬度大于地殼。此面以上物質平均化學組成與玄武巖相似,密度約2.9×10^3kg/m^3;此面以下物質平均化學組成與橄欖巖相近,密度約3.1-3.3×10^3kg/m^3。莫霍面溫度為400-1000/℃事實上,自莫霍面被提出以來,眾多學者開始關注其形成和演化。當下認為莫霍面分為兩種,一種為地震學莫霍面(SeismicMoho),代表地震波波速的突然提高;另一種為巖石學莫霍面(PetrologicMoho),這種莫霍面沒有顯示出地震波波速的異常,而是由淺部到深部漸變至地震學莫霍面以下的地震波波速水平。巖石學莫霍面經常在造山帶的巨厚地殼位置出現,是下部地殼在高溫高壓下變質到榴輝巖相而形成的。
    匿名用戶 | 2017-05-19 10:35

相關問題

  • 1
    問: 輝石巖的鑒定特征
    答: 頑火輝石成分為Mg2[Si2O6]Fe2[Si2O6],MgO和SiO2為主,次要成分為Al、Ca、TiO2和MnO,含Fe量少于5%。屬斜方晶系,晶體呈柱狀,通常完好的晶體少見,雙晶常見,大多數以水蝕卵石產出。顏色為無詳情>>
  • 2
    問: 白鎢礦的結構性質?
    答: 白鎢礦是一種礦石,外形為粒狀石塊,白色帶黃,有脂肪光澤。橙色,雙錐狀晶體,晶體碩大,且尖端呈透明深橙色。與方解石白云母和黑色錫石共生,其中白鎢礦和方解石具有螢光性。加熱或經紫外線照射,略呈紫色。是煉鎢的主要原料。組成化學詳情>>
  • 3
    問: 實驗室需要構建一套小型膨脹蛭石制作設備,有相關技術的可以電話聯系13022192317
    答: 詳情>>
  • 4
    問: 藍田玉的礦物學特征
    答: 1.偏光顯微鏡下的特征:藍田玉為蛇紋石化大理巖,方解石主要為粒狀結構,葉蛇紋石主要為隱晶質結構、鱗片變晶結構;并可見蛇紋石交代大理巖形成的隱晶質結構,還可見含有晶形保存較好的透輝石、橄欖石及少量白云母等礦物。2.電子探針詳情>>
  • 5
    問: 葉臘石雕刻原石里有石棉這種物質嗎?葉臘石石棉開采出來用在哪些地方?
    答: 詳情>>
  • 6
    問: 黑鎢礦的鑒定特征
    答: 黑鎢礦的化學成分為(Fe,Mn)WO4,晶體屬單斜晶系的氧化物礦物。礦物和條痕顏色均隨鐵、錳含量而變化,含鐵愈多,顏色愈深,一般為褐紅色至黑色,條痕黃褐色至黑褐色,金屬光澤至半金屬光澤,有一組完全的板面解理,比重7.2-詳情>>
  • 7
    問: 石英、重晶石、方解石,根據哪些特征把它們區分出來?
    答: (1)石英為二氧化硅,石英無解理;石英硬度大,油脂光澤。(2)方解石成分為碳酸鈣,方解石解理明顯,滴5%稀鹽酸起泡。(3)重晶石為硫酸鋇重晶石,比重大于1,重晶石的晶體常呈管壯,硬度小。詳情>>
  • 8
    問: 橄欖巖的結構特征
    答: 橄欖巖是超基性侵入巖的一種。主要由橄欖石和輝石組成。橄欖石含量可占40%~90%,橄欖石一般為鎂橄欖石和貴橄欖石,輝石為斜方輝石或單斜輝石。有時含少量角閃石、黑云母或鉻鐵礦,在中國西藏的一些超基性巖中還發現了金剛石、石墨詳情>>
  • 9
    問: 巖漿巖的冷凝特征
    答: 巖漿巖是由巖漿直接冷凝形成的巖石,因此,具有反映巖漿冷凝環境和形成過程所留下的特征和痕跡,與沉積巖和變質巖有明顯的區別。不論噴出巖,還是侵入巖,大部分巖漿巖都是塊狀結晶的巖石,只有少數急速冷卻形成的玻璃質巖石,如黑耀巖,詳情>>
  • 10
    問: 天青石的礦石特征
    答: 天青石的化學分子式為SrSO4,是自然界中最主要的含鍶礦物,屬于正交(斜方)晶系的硫酸鹽礦物。天青石的理論化學組成為SrO56.4%,SO343.6%,但有時天青石中的Sr被Ca或Ba部分置換,生成類質同象鈣天青石或鋇天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