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分章分節.

匿名用戶 | 2017-05-22 11:41

全部答案

(共1個回答)
  • 八年級上冊
    中國的疆域和人口
    第一節 中國的疆域
    偉大的祖國(位置)
    半球位置:東半球、北半球
    海陸位置: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
    經緯度位置:4°N—53°N;73°E—135°E,東西跨經度60多度(跨5個時區,相差4個小時),南北跨緯度近50度.大部分在北溫帶,小部分在熱帶,沒有寒帶.
    遼闊的疆域:
    1、領土的四端:最北:漠河鎮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最南:曾母暗沙
    最西:帕米爾高原;最東:黑龍江與烏蘇里江的匯合處.
    2、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千米.居第3位..
    瀕臨的海洋:從北往南有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及太平洋.海岸線長1.8萬千米.
    內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峽.海域面積300萬平方千米.
    眾多的鄰國
    陸界線:2萬多千米
    陸上鄰國:14個: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不、緬、老、越
    隔海相望的國家:日、韓、菲、馬、文、印尼
    第二節中國的行政區劃
    歷史上的行政區劃:早在春秋戰國,清朝影響最大.
    行政區劃
    三級行政區劃:省、縣、鄉三級及特別行政區
    34個省級行政單位: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各省級行政區的簡稱和行政中心:
    名稱:P6的三字經
    簡稱和行政中心:P8
    第三節 中國的人口
    人口數量世界第一:
    總量:2000年達12.95億;占世界21.2%.
    省區分布:最多:河南省;最少:澳門.
    人口增長速度較快
    新中國成立以來人口增長快的主要原因:(1)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醫療衛生條件的改善.(2)死亡率下降,出生率上升.
    我國的人口增長趨勢:呈直線上升.
    東部地區和特大城市的人口增長快的原因是人口遷移
    分布疏密不均.
    1、地理分布特點:東部人口密度大、人口多;西部人口密度小、人口少.(沿海河湖、平原、
    盆地交通和經濟發達等地區人口多)
    2、農村、城鎮人口他布特點:農村人口比重大城市人口比重小.(63、8%,36、2%)
    三、我國的人口政策:
    我國人口總量仍持續增長的原因:人口基數大,青少年比重高.
    我國人口的基本國策: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第四節中國的民族
    一、56個民族
    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漢族人口占92%,少數民族占8%.
    少數民族人口不一:壯族人口最多.
    各民族具有平等的地位.
    二、大雜居、小聚居.(這是我國民族分布特點)
    1、漢族主要分布在東部的中部
    2、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5個少數民族自治區,臺灣與福建為高山族,福建省有畬族,少數民族最多的省區是云南省.)
    三、獨特的民族風情:
    彝族 ——火把節 白族——三月三歌會 藏族——曬佛節 傣族——潑水節
    蒙古族——那達慕大會 漢族——賽龍舟 朝鮮族——跳跳板 苗族侗族——蘆笙節
    中國的自然環境
    中國的地形
    地勢西高東低
    我國地勢的突出特征: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分布
    三級地勢階梯的概況:P20
    階梯名稱平均海拔地形類型分界線
    第一階梯4000米以上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二階梯1000—2000米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云貴高原、準噶爾盆地
    第三階梯500米以下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和三大丘陵
    西高東低的地勢對氣候、河流、交通、經濟、水能的影響:
    對氣候:使暖濕氣流從東至西深入內地形成降水;
    對河流:許多大江大河自西向東流入海洋;
    對交通:東西向的河流溝通了東西交通;
    對經濟:方便了沿海和內陸的聯系;
    對水能:在階梯的交界處,落差大,水能豐富,有利發電.
    山脈縱橫交錯
    山脈構成地形的骨架
    山脈縱橫交錯,把全國分成若干地形區
    山脈成為地形區的界線P27的表格1
    我國主要山脈的走向和分布P20——P21
    三列東西向的山脈
    三列東北—西南向的山脈
    西北—東南向的山脈
    南北向的山脈
    弧形山脈:喜馬拉雅山
    中華五岳:泰山、華山、衡山、恒山、嵩山
    地形復雜多樣
    地形特點:復雜多樣,五種地形類型齊全,山區面積廣大.(五種地形比例圖)
    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主要地形區特征:
    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 ——世界屋脊,雪山連綿,大江大河發源地;
    內蒙古高原——地表坦蕩
    黃土高原——千溝萬壑,黃土廣布;
    云貴高原——石灰巖廣布,地表崎嶇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最大;內有我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和豐富的
    油氣資源
    準噶爾盆地——綠洲和墾區,受大西洋濕潤氣流影響.
    柴達木盆地——內陸高原盆地和聚寶盆;
    四川盆地——紫色盆地,內有成都平原(天府之國)
    三大丘陵: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林業和牧業
    三大平原:東北平原——最大,黑土廣布;
    華北平原——黃淮海平原,地勢低平
    長江中下游平原——魚米之鄉
    中國的氣候
    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
    氣候復雜多樣
    氣溫分布與溫度帶
    我國冬季氣溫分布特點:南北溫差大.成因:緯度位置
    我國夏季氣溫分布特點:南北普遍高溫.成因:緯度位置
    溫度帶的劃分與分布:P30—31表格和圖2、16.
    我國降水的時空分布與干濕地區
    空間上分布即地區分布:從東南沿海向西內陸遞減.成因:受夏季風影響.
    時間上分布即季節變化與年際變化:降水集中在夏秋季節,降水年際變化大.(由南往北降水的月數漸少,總量漸少,但集中在7、8月;降水年際變化漸大)
    我國的干濕地區:P33表格
    季風氣候顯著
    什么是季風:夏季——偏南風;冬季——偏北風
    夏季風影響降水和時空分布
    夏季風影響雨帶推移及帶來的旱澇災害,P36第二段
    冬季風幾乎不帶來降水
    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劃分:大興安嶺—陰山—岡底斯山為界線
    季風氣候顯著的原因:位于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東南部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間,海陸熱力差異大.
    大陸性特征強烈:與世界上同緯度的其它地區相比,氣溫冬季明顯偏低,夏季明顯偏高.
    特殊天氣
    寒潮:概念、侵入路徑和影響范圍(青藏高原海南省、臺灣、云貴高原等不易受影響)
    危害:農作物受凍等.
    梅雨與伏旱:6月中旬—7月中旬與7月中旬---8月中旬;江淮地區.
    臺風:夏秋季節
    沙塵暴:在干燥的春季多發生.
    對我國影響最大的氣象災害——旱澇災害
    洪澇:夏秋季節
    干旱:影響最大、最常見、范圍最廣.
    中國的河流
    外流區為主
    流域與水系、外流河與內流河、外流區與內流區的概念.
    內外流區的劃分界線:大致是大興安嶺—陰山—岡底斯山
    外流區
    主要外流河及注入的海洋
    注入太平洋:黑龍江、烏蘇里江、遼河、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閩江、珠江、瀾滄江
    注入印度洋:雅魯藏布江、怒江.
    注入北冰洋:額爾齊斯河
    外流河的水文特征:見表格
    內流區
    主要內流河:塔里木河:我國最長的內流河,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
    內流河的水文特征:見表格
    內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對比
    夏季風盛行時水文特征水量水位結冰期含沙量
    水量大水位上漲形成汛期無結冰期遼河、海河、
    黃河含沙量大
    成因降水量大氣溫高
    冬季風盛行時水文特征水量小水位下降形成枯水期秦嶺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結冰期
    成因降水量小1月氣溫在0度以下
    我國的主要湖泊
    青藏高原湖區:青海湖是我國第一大內流湖,也是我國最大的湖泊.
    東部平原湖區:鄱陽湖(第一大淡水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
    滾滾長江
    長江的源流概況
    (1)發源地、流經的省區和主要地形區、注入海洋;
    (2)長度、入海水量、流域面積;
    (3)上、中、下游的劃分;
    (4)主要支流及湖泊
    2、長江的水能開發
    水能最集中的河段:集中在上游河段源頭至宜賓段三峽段;原因:落差大,降水豐富.
    長江三峽:由矍塘峽、巫峽、西陵峽組成;位于第二和第三階梯的交界處;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具有防洪、發電、航運、水產養殖、供水、灌溉、旅游等功能,世界最大的水電站.
    葛洲壩、二灘、龔嘴、丹江口等
    黃金水道
    有利條件:降水豐富,江闊水深,終年不凍,干支流通航里程長約7萬千米.
    運輸價值:水運成本低;流域經濟發達,資歷源豐富;與南北向的鐵路線相交,聯系廣泛.
    貨運量占全國的60%.
    4、長江之害在于中下的洪澇災害:上游地區植樹造林;中下游地區興建分洪蓄洪工程,加固江防大堤.
    滔滔黃河
    黃河的源概況
    發源地、流經省區和主要地形區、注入海洋;
    長度、流域面積;
    上、中、下游的劃分
    主要支流
    黃河的水能開發
    水能集中上、中游
    主要水電站:龍羊峽、李家峽、劉家峽、青銅峽、三門峽、小浪底等
    3、“地上河”的成因與危害及治理
    成因:黃土高原土層疏松,地形支離破碎中游地區夏季降水集中,沖刷作用大
    中游地區植被差下游地區是平原,水流平緩,泥沙沉積.
    (2)危害:在于下游的決口改道.
    (3)治理:根本在于加強上中游地區黃土高原的水土保持:植樹造林;修筑梯田;打壩淤地; 下游:加固江防大堤;修建分洪工程;修建水利樞紐工程.
    長江與黃河的對比:
    項目長江黃河
    發源地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青藏高原上的巴喀拉山
    源頭沱沱河約古宗列曲(卡日曲)
    注入海洋東海渤海
    長度6300千米,我國第一長河5500千米,第二長河
    流域面積180萬平方千米75萬平方千米
    上中下游的劃分源頭——宜昌——湖口—入海口
    上 中 下源頭——河口——舊孟津——入海口
    上 中 下
    支流與湖泊北:雅礱江、岷江、嘉陵江、漢江
    南:烏江、湘江、贛江湟水、洮河、汾河、渭河、涇河
    流經省區青、藏、川、滇、渝、鄂、湘、贛、皖、蘇、滬;鄱陽湖、洞庭湖、太湖、巢湖青、川、甘、寧、內蒙古、晉、陜、豫、

    流經地形區青藏高原、橫斷山脈、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青藏高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
    水文特征流量大、汛期長、含沙量小、無結冰期流量小、汛期短、含沙量大、有結冰期
    第三章中國的自然資源
    自然資源概況
    什么是自然資源
    概念:
    主要類型:氣候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海洋資源
    自然資源的特征
    科學技術進步不斷拓展資源開發和保護的空間:空氣、風景
    自然資源數量巨大,但又是有限的
    自然資源質量的差異
    自然資源分布的規律性和不均勻性
    自然資源的狀況處在不斷變化之中
    中國的土地資源
    人多地少
    土地是人類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資源
    “人多地少”是我國的基本中情:不及世界的1/3.
    類型齊全
    各類土地資源齊全:耕地、林地、草地等(各類土地利用類型比例圖)
    草地面積廣,居世界前列.
    林地一比重小.
    用占世界7%的耕地養育占世界22%的人口.(1.3億公頃)
    區域差異明顯:空間分布不平衡,土地生產力區域差異明顯
    耕地分布在東部季風區的平原和盆地地區
    林地分布在東北、西南、和東南山區
    草地分布在內蒙東部,青藏高原的東部和南部.
    難以利用的土地比重較大,分布在新疆,內蒙古和青藏高原
    土地資源質量的區域差異:
    區域地形熱量與降水土地類型
    東部季風區北方平原廣,耕地多熱量較低,降水少旱地為主
    南方丘陵山地耕地少熱量高,降水豐富水田為主
    西部內陸荒漠為主耕地少熱量較為豐富,降水不足草地和荒漠為主
    青藏高原光照充足,熱量不足高寒荒野
    珍惜每一寸土地
    耕地存在的問題:人均少,后備土地資源不足,工礦與建筑用地占用及亂占耕地,使耕 地面積減少——對策:提高耕地的生產力,適當開墾荒地,提高利用率.
    林地存在的問題:管理不力,濫伐現象嚴重—對策:營林造林護林采育結合,永續利用
    草地存在的問題:超載,管理不力,造成退化——劃區輪牧,防災.
    中國的水資源
    地區分布懸殊——東多西少,南豐北缺,水土資源配合欠佳.
    南方約占全國總面積的40%,卻占全國總流量80%以上.
    黃、淮、海流域面積占全國耕地的38%,以上但水資源只占6%.
    水資源空間分布的五個帶:P66;圖3、17
    二、時間分配不均及其對生產的影響.
    季節變化大,夏秋多冬春少.
    年際變化大.
    對生產的影響——易造成干旱和洪澇災害.
    三、節約每一滴水
    地區分布不均——跨流域調水.
    時間分布不均——修水庫
    污染和浪費——節約和防治
    緩解缺水問題的根本途徑:節約用水,科學用水,保護水資源,防止水污染.
    南水北調工程:東、中、西三條路線:P69圖3、19
    水能資源:P70圖3、20中的主要水電站.
    中國的海洋資源
    多樣的生物資源
    優越的海洋自然環境
    地跨多個溫度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
    大陸架面積寬廣.
    海水溫度適中.
    四大海產:大黃魚、小黃魚、帶魚、烏贼
    四大漁場:黃渤海漁場、舟山漁場、南海沿岸漁場、北部灣漁場.
    水產養殖業發展迅速.
    豐富的礦產資源
    海上油田及分布:渤海灣盆地、東海盆地、北部灣盆地等
    海濱砂礦資源:16億噸,60多種.
    三、巨量的化學資源
    開發利用化學資源的途徑:提取海鹽、和鎂、溴、碘等化學元素
    海鹽生產及主要鹽場:海鹽總量世界第一,各省區都有鹽場.85%的海鹽在淮河以北的北方鹽區,長蘆鹽場最大,別有鶯歌海鹽場、布袋鹽場、淮北鹽場.
    保護“藍色國土”
    海洋有豐富的能源;
    海洋蘊藏著巨大可開發空間;
    海洋污染及其它問題:石油污染最為嚴重.赤潮時有發生.
    保護
    中國的區域差異
    秦嶺——淮河線
    秦嶺與淮河
    1、經過的省級行政區:甘肅、陜西、河南、安徽、江蘇
    2、走向與流向:東西向
    黃河與長江的分水嶺.
    二、秦嶺——淮河線的地理意義
    地理區域和地理界線
    秦嶺——淮河線南北兩側的地理差異:背P77表格內容和P78—79活動題
    四大地理區域
    四大地理區域的分界線:秦嶺——淮河線;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青藏高原邊緣線
    四大地理區域: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
    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
    北方地區南方地區
    位置范圍面積和人口位置秦淮以北,大興安嶺、青藏高原以東,內蒙古高原以南秦淮以南,青藏高原以東
    范圍東北三省、黃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甘肅、寧夏的東南部和江蘇、安徽兩省北部.長江中下游地區,南部沿海地區和西南地區
    面積占全國的20%.占全國25%
    人口占全國的40%占全國55%
    自然環境自然環境特征平原面積廣闊:東北平原、華北平原、渭河平原平原 、盆地、與高原、丘陵交錯分布;水網縱橫,河湖眾多,典型的水鄉特色.
    人文旅游資源古都有西安、北京、洛陽、開封等.云南的麗江、滇池、貴州的黃果樹瀑布等
    農業生產特征和主要農產 品農業生產條件以暖溫帶和中溫帶為主,降水量在400—800毫米之間熱量充足,降水豐沛
    耕地類型旱地為主水田為主
    作物熟制長城以北:一年一熟;
    長城以南:兩年三熟或一年兩熟一年兩熟到一年三熟
    主要農產品長城以北:春小麥、甜菜;、玉米、高梁、大豆、馬鈴薯
    長城以南:冬小麥、花生、玉米、棉花、蕎麥、甘薯、谷子水稻、油菜、生豬、柑橘、茶葉、桑蠶、甘蔗、水產、熱帶作物
    水果蘋果、犁、桃、杏、柿、棗、葡萄柑橘、香蕉、荔枝、龍眼
    地方特產東北三寶:人參、鹿茸、貂皮;洛陽牡丹,蘭州白蘭瓜
    商品糧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江漢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陽湖平原、珠江三角洲、太湖平原、成都平原、江淮地區
    熱帶作物基地海南島、臺灣島南部、雷州半島、和云南西雙版納
    礦產資源和工業生產礦產資源
    P55—56煤:山西的大同、陽泉、西山和平朔,陜西的神府,河北的開灤、峰峰,黑龍江的雞西、鶴崗.
    鐵:河北的武安和遷安,遼寧的鞍山,海南石碌,四川攀枝花.
    石油:黑龍江大慶,山東勝利和中原,河北華北,遼寧遼河有色金屬多占優勢:
    銅礦—云南東川、東西德興
    鎢礦—江西大余
    汞礦—貴州銅仁
    錫礦—云南個舊
    銻礦—湖南冷水江(錫礦山)
    鉛鈄礦—湖南水口山
    工業基地東北重工業基地,京津唐綜合性工業基地滬寧杭綜合性工業基地,珠江三角洲輕工業基地
    工業中心太原、西安、蘭州等上海、武漢、重慶等
    傳統交通愛好馬;賽馬、滑冰船;賽龍舟
    主食面食稻米
    住房注意防寒通風散熱
    能源以火電為主:煤、石油以水電為主:水能資源豐富
    青藏地區和西北地區
    青藏地區西北地區
    基本概況位置橫斷山以西,喜山以北,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以南長城—祁連山—阿爾金山—昆侖山一線以北
    范圍西藏、青海和四川的西部內蒙古、新疆、寧夏、甘肅的北部
    面積占全國的25%占全國的30%
    人口占全國的1%占全國的4%
    民族以藏族為主,青海省東北部漢族較多.漢族為主,蒙古族、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
    自然環境特征和保護自然環境特征高寒,世界屋脊1、干旱,降水由東向西逐漸減少;2、氣溫冷熱變化劇烈;3、太陽輻射強;4河流少,多為內流河
    保護三江自然保護區:長江、黃河、瀾滄江的源頭;
    珍稀動物的保護:藏羚羊、雪豹、藏山羊
    農業和牧業農業生產條件低溫、太陽光照強干旱,太陽輻射強
    農作物青稞、豌豆、小麥、油菜長絨棉、優質瓜果、葡萄
    農業分布湟水谷地、雅魯藏布江谷地綠洲農業:天山山麓、河西走廊、寧夏平原、塔里木盆地和準噶爾盆地的邊緣
    牧業基地和主要牲畜牦牛、藏綿羊、藏山羊我國主要的牧區:內蒙古草原、河西走廊、天山牧場;三河牛、三河馬、細毛羊
    經濟交通公路: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公路;鐵路:青藏鐵路(北段:西寧—格爾木,南段:格爾木—拉薩);航空:以拉薩為中心
    礦產資源稀土礦—白云鄂博;鎳—金昌;
    煤—石嘴山、石炭井、伊敏河、霍林河;石油—克拉瑪依、南韁
    工業城市西寧、格爾木、拉薩、林芝包頭、
    西部大開發P96主要內容
    匿名用戶 | 2017-05-22 11:41

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