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物的種類有哪些

匿名用戶 | 2017-05-23 07:16

全部答案

(共1個回答)
  • 巖石) 覆蓋在地球上的堅固部分稱為巖石.巖石有各式各樣的種類,通常我們所稱呼的石頭,就是巖石破碎之后的樣子.巖石是在各種不同的地質作用下產生的,是由一種或多種礦物有規律地組合而成的礦物集合體.如花崗巖由石英、長石、云母等多種礦物組成.根據成因,巖石可分三大類:即由巖漿活動形成的巖漿巖;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積巖;由變質作用形成的變質巖.研究巖石有很重要的意義:(土)人類需要各種礦產,而礦產與巖石密切相關;(2)巖石是研究各種地質構造和地貌的物質基礎;(3)巖石是研究地殼歷史的依據.
    (巖漿巖) 也稱“火成巖”.地殼深處或來自地幔的熔融巖漿,受某些地質構造的影響,侵入到地殼中或上升到地表凝結而成的巖石:在距地表相當深的地方開始凝結的稱為“深成巖”,如橄欖巖、輝巖、花崗巖等;噴出地表或在地表附近凝結的稱為“噴出巖”,如玄武巖、流紋巖等;介于深成巖和噴出巖之間的是“淺成巖”,如花崗巖、正長斑巖等.
    三種常見的巖漿巖:
    1.花崗巖 是分布最廣的深成侵入巖.主要礦物成分是石英、長石和黑云母,顏色較淺,以灰白色和肉紅色最為常見,具有等粒狀和塊狀構造.花崗巖既美觀抗壓強度又高,是優質建筑材料.
    2.橄欖巖 侵入巖的一種.主要礦物成分是橄欖石及輝石,深綠色或綠黑色,比重大,粒狀結構.是鉑及鉻礦的惟一母巖,鎳、金剛石、石棉、菱鐵礦、滑石等也同這類巖石有關.
    3.玄武巖 一種分布最廣的噴出巖.礦物成分以斜長石、輝石為主,黑色或灰黑色,具有氣孔構造和杏仁狀構造,玄武巖本身可用作優良耐磨的鑄石原料.
    (沉積巖) 又叫“水成巖”.是在常溫常壓條件下巖石遭受風化作用的破壞產物,或生物作用和火山作用的產物,經過長時間的日曬、雨淋、風吹、浪打,會逐漸破碎成為砂礫或泥土.在風、流水、冰川、海浪等外力作用下,這些破碎的物質又被搬運到湖泊、海洋等低洼地區堆積或沉積下來,形成沉積物.隨著時間的推移,沉積物越來越厚,壓力越來越大,于是空隙逐漸縮小,水分逐漸排出,再加上可溶物的膠結作用,沉積物便慢慢固結而成巖石,這就是沉積巖.沉積巖分布極廣,占陸地面積的75%,是構成地殼表層的主要巖石.
    四種常見的沉積巖:
    1.礫巖 一種顆粒直徑大于2毫米的卵石、礫石等巖石和礦物膠結而成的巖石,多呈厚層塊狀,層理不明顯,其中礫石的排列有一定的規律性.
    2.砂巖 顆粒直徑為0.1~2毫米的砂粒膠結而成的巖石.分布很廣,主要成分是石英、長石等,顏色常為白色、灰色、淡紅色和黃色.
    3.頁巖 由各種黏土經壓緊和膠結而成的巖石.是沉積巖分布最廣的一種巖石,層理明顯,可以分裂成薄片,有各種顏色,如黑色、紅色、灰色、黃色等.
    4.石灰巖 俗稱“青石”,是一種在海、湖盆地中生成灰色或灰白色沉積巖.主要由方解石的微粒組成,遇稀鹽酸會發生化學反應,放出氣泡.石灰巖的顏色多為白色、灰色及黑灰色,呈致密塊狀.
    變質巖: 地殼中的火成巖或沉積巖,由于地殼運動、巖漿活動等所造成的物理、化學條件的變化,使其成分、結構、構造發生一系列改變,這種促成巖石發生改變的作用稱為變質作用.由變質作用形成的新巖石叫做變質巖,例如由石英砂巖變質而成的石英巖,由頁巖變質而成的板巖,由石灰巖、白云巖變質而成的大理巖.變質巖常有片理構造.
    三種常見的變質巖:
    1.大理巖 由石灰巖或白云巖重結晶變質而成.顆粒比:石灰巖粗,礦物成分主要為方解石,遇酸劇烈反應,一般為白色,如含不同雜質,就有各種不同的顏色.大理巖硬度不大,容易雕刻,磨光后非常美觀,常用來做工藝裝飾品和建筑石材.
    2.板巖 由頁巖和黏土變質而成.顆粒極細,礦物成分只有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敲擊時發出清脆的響聲,具有明顯的板狀構造.板面微具光澤,顏色多種多樣,有灰、黑、灰綠、紫、紅等,可用做屋瓦和寫字石板.
    3.片麻巖 多由巖漿巖變質而成.晶粒較粗,主要礦物成分為石英、長石、黑云母、角閃石等.礦物顆粒黑白相間,呈連續條帶狀排列,形成片麻構造.巖性堅,但極易風化破碎.
    C、(礦物) 是地殼內外各種巖石和礦石的組成部分,是具有一定的化學成分和物理性質的自然均一體.大部分礦物是固體,也有的是液體(如自然汞、石油)或氣體(如C02、H:S等).
    礦物學家把所有礦物分為有機礦物和無機礦物兩種:前者種類比較少,主要是碳氫氧化合物,如:琥珀等.后者在地球上數量眾多,由于每年都有幾十至幾百種新礦物被發現,據統計,目前已有三四千種.許多種礦物是我們日常生活離不開的,例如:中小學生幾乎天天都用鉛筆,制造筆心的石墨就是礦物的一種.我們每餐都用的食鹽也是天然石鹽礦物的一種,可以說人類時時刻刻都離不開礦物.
    有機礦物的化學成分是碳氫化合物,無機礦物的化學成分比較復雜,門捷列夫周期表中的一百多個化學元素,都可以組成無機礦物.既可以是一個元素獨立存在,也可以是多個元素的組合.一個元素獨立存在的礦物較普遍,如:Fe(鐵)元素可以形成自然鐵礦物,Ag(銀)元素可以形成自然銀礦物,Au(金)元素可以形成自然金礦物等.兩個以上的元素組合可以形成幾千種礦物,最簡單的如兩個元素Si(硅)和O,可以組成Si02,由這兩個元素組成的礦物可以是石英、柯石英和鱗石英等.Fe和O兩個元素可以組成亦磁鐵礦、赤鐵礦以及磁鐵礦等,亦鐵礦和磁鐵礦都是煉鐵的主要原料.三個元素組成的礦物就更多了,例如:CusFeS4是斑銅礦、CuFeS2是黃銅礦、CoAsS是輝砷鈷礦等.
    (地殼里為什么有各種各樣的礦物) 在自然界里,我們可以見到各式各樣的礦物:有的質地堅硬,有的柔軟;有的色澤鮮明,有的平淡無奇;形象不一,種類繁多.然而不管有多少種,總超不出自然界的各種元素.這些元素在地殼的長期演化過程中,不斷化合、分解、遷移,終于造成今天我們看到的三千多種礦物,它們是構成地殼的物質基礎.
    (巖石與礦物的區別) 巖石是由一種或多種礦物組成的固體,但它并不具備礦物的基本特性.巖石與礦物之間的區別就好像飛機模型和制造這些模型的材料之間的區別.正如巖石的構成要素是礦物一樣,飛機模型的構成要素是輪胎、機翼、發動機和其他組成部分.巖石的基本特點是所有的巖石都是混合物.
    煤、石油、天然氣屬于可燃性有機巖,而不是礦物.
    (礦物是怎樣形成的) 形成礦物的途徑,一條是通過巖漿的活動.在巖漿里有著地球上的各種元素.這些元素,在巖漿的高溫熔融的條件下,發生化學變化,形成了多種化合物和一些單質.由于地下各處巖漿的化學成分不一樣,還因為巖漿在冷卻時,溫度、壓力等條件都在發生變化,而一定環境只適于一定的礦物生成,因此,由于巖漿冷卻形成的礦物,種類是很多的.還有一條途徑是通過水和大氣,有時還有生物的作用,使已經形成的礦物發生化學變化,或者使溶解在水中的元素或化合物之間互相作用并沉淀堆積起來,造成各種次生的礦物.例如高嶺石是長石、云母等與水作用,風化變成的.
    (礦物的外表特征和物理性質) 各種礦物都具有一定的外表特征和物理性質,它可以用來作為識別礦物的依據.
    (礦物的形狀) 礦物的形狀是各種各樣的.有些礦物能形成整齊的晶體,如食鹽是立方體,水晶是六面體,云母是六邊形的片狀.有些礦物則呈不規則的葡萄狀、粒狀、纖維狀、放射狀等,我們經常看到的礦物多半是一些不規則的塊狀.
    (礦物的顏色) 礦物具有各種顏色,有些礦物的名字就是根據它的顏色命名的,如黑云母是黑色,赤鐵礦是棕紅色,黃銅礦是黃色.有些礦物是無色的,如水晶等.
    (礦物的解理與斷口) 有些礦物被敲打后,常沿一定方向裂開,形成光滑平面,這種性質叫解理.如方解石受力后按三個方向裂開,形成具有光滑表面的菱形體小塊;云母可按一定方向揭成一葉葉的薄片.另一些不具解理的礦物被敲打后,常形成各種形狀的破裂面,叫做斷口,如石英常有貝殼狀斷口.
    (礦物的硬度) 礦物的軟硬程度叫做硬度.一般用兩種不同的礦物互相刻劃,來比較礦物的相對硬度.德國礦物學家弗里德里希.莫斯用這種互相刻劃的方法,于1812年形成了十種普通礦物(從最軟到最硬)的等級(見圖表:教學參考P98).
    D、(礦產) 一切埋藏在地下或分布于地表(包括地表水體)的可供人類開采的天然礦物資源,被廣泛稱為礦產.按工業上的不同用途,礦產可分為三大類:
    (1)金屬礦產 指經冶煉從中提取金屬元素的礦產.可分為以下幾種:1)鋼鐵基本原料金屬礦產,如鐵、錳、鉻;2)有色金屬礦產,如銅、鉛、鋅、鋁、鎂、金、銀;3)稀有金屬礦產,如鋰、銣、鈹;4)分散元素礦產,如鍺、硒;5)放射性元素礦產,如鈾、鐳.
    (2)非金屬礦產 指經簡單加工可提出非金屬原料或直接可應用的礦產.可分為以下幾種:1)冶金輔助原料礦產,如菱鎂礦、耐火黏土、硅石等;2)特種非金屬礦產,如金剛石、水晶、石棉、云母等;3)化工原料非金屬礦產,如磷、硫、鈉鹽、天然堿等;4)建筑材料非金屬礦產.
    (3)燃料礦產 如煤、油頁巖、石油、天然氣等.
    (礦產的開采) 分布在地表的和埋藏得比較淺的,可以露天開采;埋藏得比較深的,需要開鑿礦井,在地下開采.我國開采、利用礦產有悠久的歷史.早在2000年前,就知道利用煤做燃料冶煉銅、鐵.我國還是世界上利用石油和天然氣最早的國家,“石油”一詞最早見于宋代著名科學家沈括的著作.
    (太陽能) 是另一種廣泛利用的清潔能源.太陽是光明的象征,46億年來太陽一直照耀著地球,送來光和熱.將陽光聚焦,可以將光能轉化為熱能.在日照充足的地方,人們在生產和生活中已大量使用太陽灶、太陽能熱水器和干燥器.
    (地熱) 地球自身提供的能源.地球開始形成的時候曾經是一個熾熱的行星,在漫長的地質年代里,地球表面逐漸冷卻,但內部仍然保存了大量的熱能.同時,地球內部放射性元素在不斷地蛻變,這種化學反應也在不斷地釋放熱量.由于地幔和地殼熱傳導比較慢,地殼以下的溫度逐步上升,越接近地核溫度越高.在大多數地區,每下降100米溫度要上升2~3攝氏度.表面上看這個數字不大,但是,聚沙成塔,地下熱就是一個十分可觀的能量來源.據估計,僅僅地面以下3千米范圍內的地熱資源就相當于3萬億噸煤提供的熱量,差不多等于全世界煤炭開采量的1 000倍.
    (不可再生的能源) 礦物燃料和核燃料統稱不可再生的能源,它們都要經過若干世紀的蓄積才能形成,不可能在幾代人的生活期間補充起來.
    [可再生的能源] 包括木材、水能、潮汐能、風能、地熱、太陽能以及水中的氫等.這類能源能自行更新,天然地補充.水力發電很少污染大氣,潮汐能和風能也是潛力很大的無污染能源.在水能、潮汐能、風能、地熱能等天然能源中,人類最理想的能源是太陽能和氫燃料.它們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清潔能,只要找到經濟有效的應用技術,它們的優越性是其他能源所不能比擬的
    匿名用戶 | 2017-05-23 07:16

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