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
  • 問答列表
  • >
  • 誰知道外蒙古現在咋樣,比如說經濟,軍事等等都可以

誰知道外蒙古現在咋樣,比如說經濟,軍事等等都可以

匿名用戶 | 2017-05-23 10:15

全部答案

(共1個回答)
  • 1、蒙古國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2∶1,旗面由三個垂直相等的豎長方形組成,兩邊為紅色,中間為藍色。左邊的紅色長方形中有黃色的火、太陽、月亮、長方形、三角形和陰陽圖案。旗面上的紅色和藍色是蒙古人民喜愛的傳統顏色,紅色象征快樂和勝利,藍色象征忠于祖國,黃色是民族自由和獨立的象征。火、太陽、月亮表示祝人民世代興隆永生;三角形、長方形代表人民的智慧、正直和忠于職責;陰陽圖案象征和諧與協作;兩個垂直的長方形象征國家堅固的屏障。2、蒙古國徽呈圓形。圓面為藍色,中間是一匹飛奔的駿馬,馬中間的圖案與國旗上的相同,馬之下是一個法輪。圓周由褐色和金黃色的花紋裝飾,下方飾以白色的荷花花瓣,頂端是三顆寶石。3、蒙古節日:獨立日:3月13日國慶日:7月11日憲法紀念日:1月13日春節:蒙語稱“白月”,日期與我國藏歷新年相同,是蒙古民間最隆重的節日,以前稱為“牧民節”,只在牧區慶祝。1988年12月,蒙古大人民呼拉爾主席團決定,春節為全民的節日。國慶節-那達慕。7月11日。1921年蒙古人民革命黨領導的人民革命取得勝利,7月10日,在庫倫(今烏蘭巴托)成立君主立憲政府。蒙后定其次日為國慶日。1997年6月13日,蒙古國慶中央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決定將蒙國慶易名為“國慶節-那達慕”。那達慕,蒙語意為“游戲”或者“娛樂”,原指蒙古民族歷史悠久的“男子三競技”(摔跤、賽馬和射箭),現指一種按著古老的傳統方式舉行的集體娛樂活動,富有濃郁的民族特點。1922年起,定期在每年的7月11日舉行,成為蒙古國慶活動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4、政府國家權力最高執行機關,政府成員由國家大呼拉爾任命。現政府由人革黨聯合其它政黨于2008年9月組成。政府成員為:總理桑吉·巴亞爾、人革黨議員米耶貢布·恩赫包勒德任副總理,B.道爾格勒任政府辦公廳主任,蘇·巴特包勒德任對外關系部長,T.巴達木朱奈任食品農牧業輕工業部長,T.甘迪任勞動社會保障部長,D.照力格任礦產能源部長,人革黨總書記云奧特根巴亞爾任教育文化科學部長,尼亞木道爾吉任法律內務部長。民主黨主席阿拉坦呼亞格任第一副總理,L.包勒德任國防部長,S.巴亞爾朝格特任財政部長,H.巴特圖勒格任建筑、城市建設交通部長,L.鋼蘇赫任自然環境旅游部長,S.拉木巴任衛生部長。5、政黨實行多黨制。截至2006年6月,共有23個政黨。主要有:(1)蒙古人民革命黨(MongolianPeople’sRevolutionaryParty)。1921年3月1日成立,原稱蒙古人民黨,1925年3月改稱現名。黨員約16萬名。1997年2月該黨召開的二十二大確定黨的性質為“民族民主主義性質的中左翼政黨”,理論基礎為“民主社會主義思想”。2005年6月該黨召開二十四大,選舉產生了250名成員組成的代表會議,組成新的領導委員會。現任主席米·恩赫包勒德,總書記桑·巴亞爾,書記永·奧特根巴雅爾、伊德沃赫騰、楚·烏蘭。(2)民主黨(DemocraticParty)。2000年12月6日由蒙古民族民主黨、社會民主黨、民主復興黨、宗教民主黨和民主黨合并而成。號稱黨員逾16萬。黨的宗旨是重視人的發展、人的權力和自由,并視個人能力大小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黨的目標是鞏固蒙古政治獨立;建立合理、強大的經濟體制;建立開放的社會;建立良政;將社會發展與國際社會進步密切接軌。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每四年召開一次會議。全國協商委員會(相當于中央委員會)下設8個常設委,負責日常工作。黨的監察機關是獨立于任何個人的基本章程委員會,對黨章負責。黨主席查·額勒貝格道爾吉。6、司法機構法院行使司法權,由最高法院和各級地方法院構成。最高法院現任大法官索·巴特德勒格爾,2005年10月就職。檢察機構由總檢察署和各級地方檢察署構成。現任總檢察長蒙·阿勒坦呼亞格,1999年6月就職。7、軍事蒙古人民軍于1921年3月18日創建。總統兼任武裝力量總司令。1996年起實行文職國防部長制度。武裝力量總參謀部獨立于國防部。實行義務兵役制,1998年起增加了替代、合同兵役和抵償服役制。1992年起服役期改為一年。2004年總兵力共有2萬人。1997年開始對武裝力量組織結構進行調整,其編制體制由師-團制轉入了旅-營制。8、自然地理面積為156萬平方公里,是亞洲中部的內陸國家,地處蒙古高原。東、南、西三面與中國接壤,北面同俄羅斯的西伯利亞為鄰。西部、北部和中部多為山地,東部為丘陵平原,南部是戈壁沙漠。山地間多河流、湖泊,主要河流為色楞格河及其支流鄂爾渾河。境內有大小湖泊3000多個,總面積達1.5萬余平方公里。屬典型的大陸型氣候。冬季最低氣溫可至-40℃,夏季最高氣溫達35℃。9、人口250.4萬。蒙古是一個地廣人稀的草原之國,平均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5人。人口以喀爾喀蒙古族為主,約占全國人口的80%,此外,還有哈薩克族、杜爾伯特、巴雅特、布里亞特等15個少數民族。過去大約40%的人口居住在鄉下,20世紀90年代以來城市居民占總人口的80%,其中生活在烏蘭巴托的居民占全國居民總數的1/4。農業人口主要由飼養牲畜的游牧民組成。主要語言為喀爾喀蒙古語。居民主要信奉喇嘛教,根據《國家與寺廟關系法》的規定,喇嘛教為國教。還有一些居民信奉土著黃教和伊斯蘭教。蒙古民族是一個游牧民族,善于騎馬,因此也被稱為“馬背民族”。蒙古人愛馬,并將其視如珍寶,在蒙古的國徽上就畫有一匹駿馬。10、首都烏蘭巴托(UlanBator)。常住人口94.2萬(2004年底)。平均氣溫為-2.9℃。蒙古包是蒙古人祖祖輩輩住慣了的移動房屋,是牧民在草原上逐水草而居的家。首都烏蘭巴托曾被稱為“氈包之城”,就是在今天的這座現代化城市里,也能在林立的高樓之間見到蒙古包。11、簡史蒙古國原稱外蒙古或喀爾喀蒙古。蒙古民族有數千年的歷史。公元13世紀初,成吉思汗統一大漠南北各部落,建立統一的蒙古汗國。1279-1368年建立元朝。1911年12月蒙古王公在沙俄支持下宣布“自治”。1919年放棄“自治”。1921年蒙古人民革命成功,同年7月11日成立了君主立憲政府。1924年11月26日廢除君主立憲,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國(thepeople'srepublicofmongolia)。1945年2月,英、美、蘇三國首腦雅爾塔會議規定,“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現狀須予維持”,并以此作為蘇參加對日作戰的條件之一。1946年1月5日,當時的中國政府承認外蒙古獨立。1992年2月改名為“蒙古國”。12、行政區劃除首都外,全國劃有21個省:后杭愛省、巴彥烏勒蓋省、巴彥洪格爾省、布爾干省、戈壁阿爾泰省、東戈壁省、東方省、中戈壁省、扎布汗省、前杭愛省、南戈壁省、蘇赫巴托爾省、色楞格省、中央省、烏布蘇省、科布多省、庫蘇古爾省、肯特省、鄂爾渾省、達爾汗烏勒省和戈壁蘇木貝爾省。13、政治總統是國家元首兼武裝力量總司令,任期4年,最多可連任一屆。國家大呼拉爾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行使立法權。國家大呼拉爾可提議討論內外政策的任何問題,并將以下問題置于自己特別權力之內予以解決:批準、增補和修改法律;確定內外政策的基礎;宣布總統和國家大呼拉爾及其成員的選舉日期;決定和更換國家大呼拉爾常設委員會;頒布認為總統已經當選并承認其權力的法律;罷免總統職務;任免總理、政府成員;決定國家安全委員會的結構、成員及權力;決定赦免等。國家大呼拉爾為一院制議會,其成員由有選舉權的蒙古國公民在普遍、自由、直接選舉的法律基礎上以無記名投票的方式選出,任期四年;國家大呼拉爾主席、副主席從國家大呼拉爾委員中產生,任期四年。政府為國家權力最高執行機關,政府成員由國家大呼拉爾任命。14、經濟蒙古草原遼闊,畜牧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礦產資源豐富。現已探明的有銅、鉬、金、銀、鈾、鉛、鋅、鐵和煤等80多種礦產,其中煤蘊藏量約500-1520億噸,螢石蘊藏量約800萬噸、鐵20億噸、磷2億噸、銅800萬噸、鉬24萬噸、鋅6萬噸、金3000噸、銀7000噸、石油15億桶。額爾登特銅鉬礦已列入世界十大銅鉬礦之一,居亞洲之首。森林面積為1830萬公頃,全國森林覆蓋率為8.2%,木材蓄積量為12億立方米。水蘊藏量為60億立方米。畜牧業是傳統的經濟部門,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工業以輕工、食品、采礦和燃料動力工業為主。主要旅游點有哈爾和林古都、庫蘇古爾湖、特列爾吉旅游渡假勝地、南戈壁、東戈壁和阿爾泰狩獵區等。出口產品主要有銅鉬精礦,羊毛、山羊絨、皮張、地毯和其他畜產品等;進口商品主要有機器設備、燃料油和日用品等。貨幣名稱:圖格里克(togrog)。15、文化教育全國15歲以上人口中,文盲約占2%。實行國家普及免費普通教育制。2004-2005學年,各類學校畢業生共計12.81萬人,比2004年增加8.4%。2005-2006學年,普通教育學校一年級新生5.57萬人。全國有全日制普通教育學校近700所,高校177所,其中國立高校49所,主要有:國立大學、科學技術大學、教育大學、國立農牧業大學、醫科大學、人文大學、文化藝術大學等,私立高校122所,主要有奧特根騰格爾大學、蒙古商業學院、烏蘭巴托學院、鄂爾渾學院等。根據政府間文化教育科學合作協定,蒙與50個國家交換留學生。16、人民生活1998年1月1日起,實行五天工作制。2002年5月,蒙政府重新確定最低生活標準,全國5個地區的最低生活標準為19100-24600圖格里克不等。2002年12月,蒙政府會議決定將月工資最低標準定為30000圖格里克,自2003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2003年,勞動者月平均工資為8.31萬圖格里克。2005年,共計54.8萬人被納入社會保險,社會保險基金平均每月向每人發放補助3.65萬圖格里克。政府向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標準家庭的18歲以下未成年人每月發放3000圖格里克補助。政府提出的興建4萬套住房和為初婚家庭一次性補助50萬圖格里克的補貼被列入2006年度財政預算,獲國家大呼拉爾批準。17、新聞出版主要報刊有:《日報》、《世紀新聞報》、《今日報》、《真理報》(蒙古人民革命黨機關報)、《索音博報》(軍報)、刊物《明報》、《民主報》和《蒙古新聞報》等。創建于1921年的蒙古通訊社(簡稱蒙通社)1957年10月改為國家通訊社。創辦于1931年的蒙古廣播電臺(烏蘭巴托廣播電臺)為國家廣播電臺。蒙古電視臺(國家電視臺)于1967年9月建臺。還有烏蘭巴托電視臺。1994年12月,蒙俄合資“太空電視公司”在蒙開播第二套俄羅斯電視節目。1995年8月開播有線電視節目。1996年4月建立的“鷹”電視臺為蒙美合資私營電視臺,只在烏蘭巴托市范圍內播放節目,其中30-40%的節目是蒙語節目,其余主要轉播美國CNN節目。1996年9月建臺的“MN-25頻道”是蒙古最早的私營電視臺。18、外交20世紀90年代以后,蒙古開始奉行“多支點”外交政策,即在與俄羅斯、中國兩大鄰國發展均衡的睦鄰友好合作關系的同時,重點加強與美、日、德等西方大國的交往,以獲取外援發展經濟。2000年蒙古議會通過的政府施政綱領規定,積極推行與民族根本利益和穩定發展目標相一致的獨立、開放、多支點的外交政策。保持外交政策的連續性和一致性,繼續堅定不移地鞏固蒙古國獨立、主權和在國際組織中的地位。與中國關系1949年10月16日,蒙古與中國建交。1960年5月31日,中蒙在烏蘭巴托簽訂友好互助條約,同年10月12日生效。1962年簽訂邊界條約。20世紀60年代中后期,兩國關系經歷了曲折。1989年兩國關系實現正常化。1994年4月兩國簽署《中蒙友好合作關系條約》。1998年12月,巴嘎班迪總統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雙方發表了闡明21世紀兩國關系發展方針的《中蒙聯合聲明》。1999年7月,江澤民主席對蒙古進行國事訪問。2003年6月,國家主席胡錦濤對蒙古國進行國事訪問,兩國并發表聯合聲明。2004年7月,巴嘎班迪總統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兩國發表發表聯合聲明。2005年11月,蒙古國總統恩赫巴亞爾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蒙古國概況--國際--人民網http://world.people.com.cn/GB/8212/72474/72475/5044850.html
    匿名用戶 | 2017-05-23 10:15

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