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溶地貌與丹霞地貌的區別

匿名用戶 | 2017-05-23 10:30

全部答案

(共1個回答)
  • 兩者區別:1.從外觀上看,丹霞地貌呈紅色的的景觀。而喀斯特地貌呈白色的景觀2.發育的母質不一樣,丹霞地貌發育在紅色的沙礫巖上所以呈現紅色,而喀斯特地貌發育在石灰巖上所以呈現白色一:喀斯特地貌(karstlandform),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巖石進行溶蝕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又稱巖溶地貌。除溶蝕作用以外,還包括流水的沖蝕、潛蝕,以及坍陷等機械侵蝕過程。水對可溶性巖石所進行的作用,統稱為大喀斯特作用。這種作用及其產生的現象統稱為喀斯特。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島碳酸鹽巖高原的地名,當地稱為Kras,意為巖石裸奔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巖石地區。形成原理喀斯特地貌形成為石灰巖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巖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時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碳酸氫鈣[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擴大。這種現象在南歐亞德利亞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巖地區的這種地形笼統地稱之喀斯特地貌。[2]形成條件可溶性巖石喀斯特地貌可溶性巖石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根本條件,我國西南地區之所以喀斯特地貌分布廣泛,最主要的是這里有其發育的主體。大量的碳酸鹽巖、硫酸鹽巖和鹵化鹽巖在流水的不斷溶蝕作用下,在地表和地下形成了各種奇特的溶洞。鹵化鹽巖>硫酸鹽巖>碳酸鹽巖;由于碳酸鹽巖種類較多,其各類巖石溶解度隨著難溶性雜質的多少而定,石灰巖>白云巖>泥灰巖。從巖石結構分析,結晶質巖石晶粒愈大溶解度愈小;等粒巖比不等粒巖溶解度要小。巖石透水性巖石具有一定的孔隙和裂隙,它們是流動水下滲的主要渠道。巖石裂隙越大,巖石的透水性越強,巖溶作用越顯著。在溶洞中,巖溶作用愈強烈,溶洞越大,地下管道越多,喀斯特地貌發育越完整,并且形成一個不斷擴大的循環網。流水作用1.流水的溶蝕作用水的溶蝕能力來源于二氧化碳(CO2)與水結合形成的碳酸(H2CO3),二氧化碳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功臣,水中的二氧化碳主要來自大氣流動、有機物在水中的腐蝕和礦物風化。下面幾個化學方程式反映了巖溶作用的進行:H2O+CO2==H2CO3;喀斯特地貌H2CO3==HCO3--+H+(第一步:形成碳酸和碳酸根離子)H++CaCO3==HCO3-+Ca2+(第二步:H+與CaCO3反應生成HCO3-,從而使CaCO3溶解)這幾步反應在大自然間是十分復雜的過程,因為溫度,氣壓,生物,土壤等許多自然條件制約著反應的進行,并且這些反應都是可逆的,水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反應向右進行,就有利于CaCO3的分解;巖溶作用進行比較容易,反之則不利于巖溶作用。2.流水的流動作用流動的水溶蝕性更強烈一些,這是為什么?因為水中的二氧化碳需要得到及時的補充,水的溶蝕作用才能順利進行,水的溶蝕能力才得以鞏固加強。同時,流動的水帶動河底砂礫對巖石進行機械侵蝕,這樣更有利于巖溶作用的深入。氣候影響比如我國西南地區氣候濕潤,降水量大,地表徑流相對穩定,流水下滲作用連續,并且降水使流水得以更新和有效補充。因此巖溶作用得以延續進行。二:丹霞地貌(Danxialandform),定義為“有陡崖的陸相紅層地貌”,1928年馮景蘭等在廣東省仁化縣丹霞山考察時首先命名。形成丹霞地貌的是一種沉積在內陸盆地的紅色巖層,這種巖層在千百萬年的地質變化過程中,被水切割侵蝕,形成了紅色山塊群形成原因紅層地貌中所謂“紅層”是指在中生代侏羅紀至新生代第三紀沉積形成的紅色巖系,一般稱為“紅色砂礫巖”。水平構造地貌指由產狀水平或近于水平的第三紀厚層紅色砂礫巖為主組成的平坦高地,受強烈侵蝕分割、溶蝕和重力崩塌等綜合作用而造成平頂、陡崖、孤立突出的塔狀地形。丹霞地貌發育始于第三紀晚期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這次運動使部分紅色地層發生傾斜和舒緩褶曲,并使紅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區。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處集中,沿巖層垂直節理進行侵蝕,形成兩壁直立的深溝,稱為巷谷。巷谷崖麓的崩積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時,形成坡度較緩的崩積錐。隨著溝壁的崩塌后退,崩積錐不斷向上增長,覆蓋基巖面的范圍也不斷擴大,崩積錐下部基巖形成一個和崩積錐傾斜方向一致的緩坡。崖面的崩塌后退還使山頂面范圍逐漸縮小,形成堡狀殘峰、石墻或石柱等地貌。隨著進一步的侵蝕,殘峰、石墻和石柱也將消失,形成緩坡丘陵。在紅色砂礫巖層中有不少石灰巖礫石和碳酸鈣膠結物,碳酸鈣被水溶解后常形成一些溶溝、石芽和溶洞,或者形成薄層的鈣化沉積,甚至發育有石鐘乳。沿節理交匯處還發育漏斗。在砂巖中,因有交錯層理所形成錦繡般的地形,稱為錦石。河流深切的巖層,可形成頂部平齊、四壁陡峭的方山,或被切割成各種各樣的奇峰,有直立的、堡壘狀的、寶塔狀的等。在巖層傾角較大的地區,則侵蝕形成起伏如龍的單斜山脊;多個單斜山脊相鄰,稱為單斜峰群。巖層沿垂直節理發生大面積崩塌,則形成高大、壯觀的陡崖坡;陡崖坡沿某組主要節理的走向發育,形成高大的石墻;石墻的蝕穿形成石窗;石窗進一步擴大,變成石橋。各巖塊之間常形成狹陡的巷谷,其巖壁因紅色而名為“赤壁”,壁上常發育有沿層面的巖洞。
    匿名用戶 | 2017-05-23 10:30

相關問題

  • 1
    問: 壽山石的石質區別
    答: 壽山高山凍石與青海凍石的區別壽山高山凍石目測質地堅亮,常有小的黑點(稱黑針)存在半透明的肌理當中,刀感滑爽,手感光滑,手掂感墜手(因其密度大的緣故);青海凍石目測質地松暗,常有白色棉絮狀紋理和煙色絮狀紋存在半透明的肌理當詳情>>
  • 2
    問: 瓷砂和瓷土的區別?
    答: 瓷砂的主要礦物成分為石英、高嶺土,其它有鉀長石、鈉長石和云母等;呈為灰白色、灰黃色、淡黃色、黃紅色、淺紅色砂狀;化學成分:SiO2 70-80%,Al2O3≥17%,K2O+Na2O<3%,CaO<0.詳情>>
  • 3
    問: 高嶺土和高嶺石主要區別在什么地方?
    答: 高嶺土是一種以高嶺石族粘土礦物為主的粘土和粘土巖。主要礦物成分主為高嶺石、埃洛石、水云母、伊利石、蒙脫石以及石英、長石等。呈潔白細膩、松軟土狀。高嶺石是一種含水的鋁硅酸鹽,主要是長石和其他硅酸鹽礦物天然蝕變的產物。純者白詳情>>
  • 4
    問: 石英、云母和長石的區別求簡單回答關鍵是云母不知道怎樣識別
    答: 純凈的石英晶體無色透明,但常因含一些包裹體和微量元素而顯示不同的顏色,一般為乳白色、無色、灰色;玻璃光澤,斷口油脂光澤。比重:2.22~2.65;莫氏硬度:7.0。長石常見乳白色,但常因含有多種雜質而被染成黃、褐、淺紅、詳情>>
  • 5
    問: 壽山石的石質區別
    答: 壽山高山凍石與青海凍石的區別壽山高山凍石目測質地堅亮,常有小的黑點(稱黑針)存在半透明的肌理當中,刀感滑爽,手感光滑,手掂感墜手(因其密度大的緣故);青海凍石目測質地松暗,常有白色棉絮狀紋理和煙色絮狀紋存在半透明的肌理當詳情>>
  • 6
    問: 斜長石和鉀長石肉眼鑒別的主要區別在于什么?
    答: 鑒定長石時要特別注意雙晶的觀察.當旋轉標本,發現長石解理面上出現一半反光,一半不反光時,此即為卡斯巴雙晶;當出現相間反光時即為聚片雙晶.鉀長石常具卡斯巴雙晶,而斜長石常具聚片雙晶.這才是區別鉀長石和斜長石最重要的標志.2詳情>>
  • 7
    問: 重晶石粉和沉淀硫酸鋇有什么區別請從物理和化學兩
    答: 從化學上講重晶石粉和沉淀硫酸鋇的主要成分都是硫酸鋇,但重晶石粉是含有雜質的硫酸鋇,沉淀硫酸鋇是純凈的硫酸鋇(幾乎沒有雜質)。從物理上講重晶石是白色的斜方晶體,而硫酸鋇沉淀是膠狀沉淀。詳情>>
  • 8
    問: 石英石與重晶石的區別
    答: 石英化學成分主要為SiO2,純凈的石英晶體無色透明,但常因含一些包裹體和微量元素而顯示不同的顏色,一般為乳白色、無色、灰色;玻璃光澤,斷口油脂光澤。比重:2.22~2.65;莫氏硬度:7.0;PH值詳情>>
  • 9
    問: 重晶石與石膏的區別
    答: 重晶石是鋇的最常見礦物,它的成分為硫酸鋇;重晶石的晶體呈大的管狀,晶體聚集在一起有時可形成玫瑰花形狀或分叉的晶塊,這稱為冠毛狀重晶石。純的重晶石是無色透明的,一般則呈白、淺黃色、淡褐色具有玻璃光澤。硬度:3~3.5;比重詳情>>
  • 10
    問: 塑料添加劑滑石粉和碳酸鈣的區別
    答: 塑料添加劑滑石粉和碳酸鈣的區別:1、塑料添加劑添加劑是指分散在塑料分子結構中,不會嚴重的影響塑料的分子結構,而能改善其性質或降低成本的化學物質。塑料添加劑用途:添加劑的加入,能促使塑料改進基材的加工性、物理性、化學性等功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