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血石由什么元素組成

匿名用戶 | 2017-05-19 02:15

全部答案

(共1個回答)
  • 雞血石的物質組成
    1.礦物組成
    雞血石主要由迪開石(質量分數常為85%~95%)、辰砂(質量分數常為5%~15%)組
    成,并含高嶺石、珍珠陶土、硬水鋁石、明礬石、黃鐵礦和石英等(質量分數常為1%~5%)
    等其他礦物.雞血石的“地”主要由迪開石或高嶺石與迪開石的過渡礦物組成;而“血”主
    要由辰砂組成,其中微粒狀辰砂(5%~50%)被迪開石或高嶺石所包裹,辰砂呈浸染狀分布.
    雞血石的礦物成分與其質地有一定關系.當雞血石由迪開石和辰砂這兩種極細粒狀礦物
    組成時,其質地細潤,呈半透明狀,猶如膠凍,有“凍地雞血石”之稱;當它含有較多的明
    礬石(HM=3.5~4)時,其透明度降低以至不透明,光澤減弱以至無光澤,硬度增大,同時脆
    性也增大;當它含有較多的石英(HM=7)、黃鐵礦(HM=6~6.5)或次生石英巖化晶屑、玻屑
    凝灰巖殘留物時,由于這些雜質的硬度高于迪開石的硬度,因而有礙于雞血石的美觀和不利
    于雕刻,工藝上稱之為“砂釘”.
    2.化學組成
    辰砂的化學式為HgS.
    迪開石、高嶺石、珍珠陶土的化學式同為Al4(Si4O10)(OH)8.
    雞血石的結構與構造
    1.結構
    雞血石主要呈顯微隱晶質結構、顯微粒狀結構、顯微鱗片狀結構和纖維鱗片狀結構.在
    掃描電鏡下觀察,迪開石呈假六方板狀或他形粒狀,結晶顆粒細小(0.005~0.2mm),結構致密,為鱗片狀集合體;而辰砂呈微細粒狀、他形粒狀或鱗片狀,結晶顆粒細小(0.005~0.1mm),常聚集成斑塊狀、條帶狀等,分布于迪開石或高嶺石與迪開石的過渡礦物中.
    2.構造
    雞血石主要呈極致密塊狀構造,個別為變余角礫狀構造.血呈細脈狀、條帶狀、片狀、團塊狀、斑點狀和云霧狀散布于地上.
    血按其分布形態可劃分為點狀、線狀和團塊狀.所謂點狀,即辰砂微粒呈星點狀、浸染
    狀或云霧狀.線狀是指辰砂微粒沿雞血石的裂隙分布,當垂直裂隙面切割時,呈脈狀,沿裂
    隙面切割則呈面狀,血很薄.而團塊狀則是指辰砂微粒呈團塊狀分布于雞血石的地中或辰砂
    與地融為一體,血深厚.

    雞血石的光學性質
    1.顏色
    雞血石的顏色包括“地”的顏色和“血”的顏色兩部分.“地”通常呈白、灰白、灰黃白、乳白、瓷白、灰、淺灰、深灰、灰黑、黑灰、青灰、紅、粉紅、紫紅、黃、黃灰、褐黃、
    淺黃綠、深綠、黑褐、黃褐、棕、黑、無色以及它們的混合色.地的顏色取決于迪開石的吸
    收光譜中的峰位及峰高.迪開石的吸收光譜(用偏振顯微吸收光譜儀測試)是由一個吸收邊
    和三個吸收峰疊加而成,其中主吸收峰是一個寬峰,在562nm左右,處于黃綠色的波長范圍內,主要吸收黃綠光,當該峰高強時,黃綠光被大量吸收,剩余的紫、紅光混合成紫光,則迪開石呈紫色;而當該峰高較低時,則僅吸收少量的黃綠光,使黃、綠光混合為黃綠色.
    “血”常呈鮮紅、朱紅(大紅)、暗紅和淡紅色.血的顏色是由辰砂的顏色、含量、粒度
    及分布狀態所決定的.辰砂的顏色是由微量元素決定的.據陳志強等(1993)用電子探針分
    析發現,辰砂中的Hg、S均發生類質同象代替,其中少量Hg2+被Fe2+、Zn2+取代;而少量S2-被Se2-、Te2-取代,且隨著感光元素硒(Se2-)、碲(Te2-)含量的增加,血的顏色從鮮紅向朱
    紅到暗紅變化.當辰砂的質量分數小于9%或大于20%時,血色均不夠鮮艷;只有其質量分
    數介于9%~20%之間時,血色才鮮艷.辰砂的粒度大(>0.05mm),血色較暗;其粒度越
    細小(0.005~0.05mm),血色越純正;辰砂顆粒分布越均勻,血色越明快.另外,辰砂上所覆蓋的迪開石顏色較深、厚度較大或透明度較差,迪開石對光的吸收也較多,致使血色較暗;反之,在辰砂上僅覆蓋薄薄一層無色透明的迪開石,因迪開石對光的吸收也較少,致使血色更鮮艷.換言之,辰砂的顏色越艷麗、含量適當、粒度越小、分布越均勻及迪開石的顏色淺、厚度薄、透明度好,則血色鮮艷明快、純正無邪,即呈暖色調,工藝上稱之為“艷”.
    2.光澤
    雞血石的原石一般無光澤或呈土狀光澤,個別透明度好者呈蠟狀光澤或油脂光澤;其拋
    光面一般呈蠟狀光澤或油脂光澤,個別可呈玻璃光澤;而其中的“血”(辰砂)可呈金剛光澤.
    3.透明度
    雞血石呈不透明至近于透明,多呈不透明至微透明,個別凍地雞血石近于透明.
    4.光性特征
    非均質集合體.
    5.折射率
    “地”約1.56(點測法);“血”>1.81.
    6.多色性
    無.
    7.紫外熒光
    常不特征.
    8.吸收光譜
    不特征.

    雞血石的力學性質
    1.密度
    高嶺石的密度為2.60—2.63g/m3,迪開石的密度為2.62g/cm3,珍珠陶土2.5g/m3,辰砂的密度為8.0~8.2g/m3.含血較少的雞血石的密度為2.53~2.68g/m3,不同產地不同品種雞血石的密度因血所占的比例大小不同而變化較大.
    2.硬度
    雞血石系由多種不同硬度的礦物組成的集合體,但以迪開石為主,因而雞血石的硬度可用迪開石的硬度來代替.其摩氏硬度為2~3,而昌化雞血石的摩氏硬度略高于巴林雞血石的硬度.
    3.韌性
    雞血石具有極致密的結構,因而韌性極好,具有滑感,并具抗水解性.但韌性也有性綿
    (裂紋或隱裂較少)和性脆(裂紋或隱裂較多)之分.綿性雞血石硬而不脆,多為水坑雞血石
    或靠近地表的雞血石,石性柔和,特別受刀或奏刀,雕刻時,石屑呈刨花狀,具有“粘性”;
    而脆性雞血石多為旱坑雞血石或地下深處的雞血石,石性脆裂,有時在雕琢快完工之際碎裂,
    雕刻時,石屑呈渣狀或粉狀.
    4.斷口
    雞血石多呈貝殼狀至平坦狀斷口,斷面較光滑.

    放大檢查
    “血”成微粒或細粒狀成片或零星分布于“地”中.
    希望決絕了你的疑問.呵呵.記得給獎勵哦.
    匿名用戶 | 2017-05-19 02:15

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