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超基性侵入巖

蛇紋巖
主要由橄欖石、輝石和很少量的基性斜長石組成,不含石英。代表性巖石有橄欖巖、輝石橄欖巖等,多具粒狀結(jié)構(gòu),巖石致密,密度大。因橄欖石、輝石容易發(fā)生水熱蝕變,變成蛇紋石、滑石,故超基性侵入巖在地表上常呈蛇紋巖出現(xiàn)。
二、基性侵入巖

輝長巖
主要由輝石和基性斜長石組成,基本不含石英。代表性巖石是輝長巖,因輝石呈黑色,斜長石呈白色,故常呈黑白斑雜顏色,粗晶狀或似斑狀結(jié)構(gòu),密度較大。
二、中性侵入巖
閃長巖
主要由角閃石和中性斜長石組成,可含少量輝石、黑云母或石英。代表性巖石是閃長巖,呈黑綠色,粗晶狀或似斑狀結(jié)構(gòu),巖石致密,呈塊狀。
三、酸性侵入巖

花崗巖
主要是由更長石、鈉長石、鉀長石石英、黑云母或白云母組成,可含少量角閃石。代表性巖石是花崗巖,顏色淺,等狀粒、似斑狀結(jié)構(gòu)普遍。相對基性侵入巖,密度略小。
除超基性侵入巖之外,其余三種侵入巖都可在小于3km深度的地殼淺部形成,規(guī)模較小。對應(yīng)的代表性巖石分別為輝綠巖、閃長巖、花崗斑巖,可見斑狀結(jié)構(gòu)。一般將斑晶由鉀長石、鈉長石和石英組成者,稱為斑巖;將斑晶由斜長石組成者,稱為玢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