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亂扔電池感覺沒有污染

匿名用戶 | 2017-05-22 11:56

全部答案

(共1個回答)
  • 重金屬汞、鎘、錳、鉛等。當廢電池日曬雨淋表面皮層銹蝕了,其中的成分就會滲透到土壤和地下水,人們一旦食用受污染的土地生產的農作物或是喝了受污染了的水,這些有毒的重金屬就會進入人的體內,慢慢的沉積下來,對人類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據測量一節一號電池爛在土壤里,可以使一平方米土地失去利用價值;一個扣鈕電池可以污染60萬升水,相當于一個人一生的飲水量。就近全球50億人來計每個月每人丟一顆電池,一年累積下來600億顆電池,對地球的破壞力可說是很大的了,其對人類健康危害造成的后果更難以想象了,據統計,僅北京市每年因廢電池而進入自然環境的汞竟然達到29.6噸,這數目不能不讓人頭痛。所以廢舊電池是不可以隨意丟棄的。在廢電池回收上,各國都很重視。另外,發達國家生產的各類鋅錳子電池已是無汞電池了。而且發達國家也不允許進口含汞電池。因此中國的含汞電池也不能進入歐美發達地區。電池主要含鐵、鋅、錳等,此外還含有微量的汞。汞的揮發溫度低,是一種毒性較大的重金屬。很多地方的土壤中也含有微量的汞,汞礦所在地土壤的背景值較高。在汞礦開采、提煉、含汞產品加工過程中,如密閉措施不夠完備,釋放到空氣中的汞(蒸氣)對操作人員健康影...重金屬汞、鎘、錳、鉛等。當廢電池日曬雨淋表面皮層銹蝕了,其中的成分就會滲透到土壤和地下水,人們一旦食用受污染的土地生產的農作物或是喝了受污染了的水,這些有毒的重金屬就會進入人的體內,慢慢的沉積下來,對人類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據測量一節一號電池爛在土壤里,可以使一平方米土地失去利用價值;一個扣鈕電池可以污染60萬升水,相當于一個人一生的飲水量。就近全球50億人來計每個月每人丟一顆電池,一年累積下來600億顆電池,對地球的破壞力可說是很大的了,其對人類健康危害造成的后果更難以想象了,據統計,僅北京市每年因廢電池而進入自然環境的汞竟然達到29.6噸,這數目不能不讓人頭痛。所以廢舊電池是不可以隨意丟棄的。在廢電池回收上,各國都很重視。另外,發達國家生產的各類鋅錳子電池已是無汞電池了。而且發達國家也不允許進口含汞電池。因此中國的含汞電池也不能進入歐美發達地區。電池主要含鐵、鋅、錳等,此外還含有微量的汞。汞的揮發溫度低,是一種毒性較大的重金屬。很多地方的土壤中也含有微量的汞,汞礦所在地土壤的背景值較高。在汞礦開采、提煉、含汞產品加工過程中,如密閉措施不夠完備,釋放到空氣中的汞(蒸氣)對操作人員健康影響很大。此外,汞法燒堿、汞法醋酸、汞法聚氯乙烯、汞法煉金、高汞鉛鋅礦采選等行業排放大量的含汞廢水。有的企業一年就向下游排放十幾噸汞。日本的水俁病就是化工企業幾十年向一條河流排放大量含汞廢水,下游水系中汞逐漸累積造成的。正因為如此,發達國家比較早地開始研發無汞工藝和無汞產品。從用汞大戶開始,逐步削減汞的消耗量。目前,發達國家淘汰了汞法燒堿、汞法醋酸、汞法聚氯乙烯等耗汞工藝,汞的消耗量已經很低。專家們認為,由于電池污染具有周期長、隱蔽性大等特點,其潛在危害相當嚴重,處理不當還會造成二次污染。據介紹,我國沿海某省的一些農民在回收鉛酸蓄電池中的鉛時,因為回收處理不當,把含有鉛和硫酸的廢液倒掉,不僅造成了鉛中毒,而且使當地農作物無法生長。三、建議菏澤市盡快出臺支持廢電池回收再生的政策據有關部門反映,廢舊電池的回收利用目前看來是沒有經濟效益的,不大可能贏利。所以許多地方回收再利用也就停留在“紙上談兵”的狀態。但菏澤是中國著名的牡丹之鄉、書畫之鄉、戲曲之鄉、武術之鄉。這里歷史人文景觀燦爛,歷史上堯、舜、禹、劉邦、曹操都長期在這一帶活動,孫臏、莊周、汜勝之、劉晏、黃巢、宋江都出生在這里,有堯王墓、百獅坊、孫濱旅游城、仿山遺址等100多處名勝古跡,還有每年一度的菏澤國際牡丹花卉、中國林產品交易博覽會也都在次舉行。菏澤市位于山東、江蘇、河南、安徽四省交界處,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各種資源豐富,是一個有著很大發展潛力的城市!按照中央提出的“構建資源節約型與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理念,應加快廢舊電池回收與資源化處理步伐,深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這也是菏澤市創建全國生態園林城市的需要。為此,建議菏澤市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盡快建立廢舊電池的回收中心與處理機構:1、加強廢舊電池回收的宣傳力度,進一步提高全市人民對廢舊電池危害的認識。把回收廢舊電池的活動成為人們的自覺行為。2、多種途徑設立廢舊電池回收點:如:各大中小學、幼兒園,部隊、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住宅小區、大型超市等,農村可以在小店、村委、街道辦事處等地。對回收或不回收的單位、企業或職能部門要進行獎勵與處罰。由于廢電池在運輸、貯存過程中,可能造成環境污染,因此,還應建立起完善的廢電池運輸管理制度,貯存管理制度,把好運輸、貯存關口,防止二次污染。3、建議廠家在包裝物或單體電池上用文字標注環保宣傳內容,如不能作生活垃圾處理、注意回收等。4、廢舊電池的回收是循環再利用的第一步,進行再處理是循環再利用的關鍵。菏澤市政府應在政策法規、科技創新、稅收和資金投入等方面給予一定的扶持,從而使廢舊電池的處理及利用能在產業經濟的軌道上運行。回收廢舊電池是一項公益性事業,回收再利用主要是回收廢舊電池中的重金屬和稀有金屬,可得利益不是很大。中國第一家廢舊電池回收站建于河北益縣,提取回收了一噸重金屬,虧損了近800萬。所以現在看起來最可行的廢舊電池處理方法為填埋。具體為把汞固化,在汞中加入硫,生成硫化汞。再實行填埋。采用普通處理方法都會對環境產生影響:(1)若采用焚燒處理,則形成蒸氣,同時可能催化有害氣體的生成,造成大氣的污染;(2)若堆肥處理,可能導致料中重金屬含量超標。在國外一些國家采用對電池生產廠家征收環境稅的辦法來支持廢舊電池回收處理事業,取得良好效果。所以,按照我國“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對電池生產廠家適當征收環境治理稅也未尚不可。最好的辦法是自己先收起來,等待以后有廢舊電池回收站后再處理。因為目前個人還很難對廢舊電池進行合理、無污染的處理。賣給一般的廢品回收站是非常危險的,其結果一般是被簡單解體后將其中的鋅皮、碳棒取走后直接投入垃圾中。其危害程度和直接扔在垃圾堆中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四、調查后的感想今天,是科技日新月異的21世紀,也是電器時代、生活中的大部分東西離不開電。如果在一些小型的機器中,我們就會用電池。說起電池,大家并不陌生,但電池的結構和廢電池的危害和處理方法就鮮為人知了。西歐許多國家不僅在商店,而且直接在大街上都設有專門的廢電池回收箱,將收集起來的廢電池先用專門篩子篩選出那些用于語鐘表、計算器及其他小型電子儀器的紐扣電池,它們當中一般都含有汞,可將汞提取出來加以利用,然后用人工分揀出鎳鎘電池,法國一家工廠就從中提取鎳和鎘,再將鎳用于煉鋼,鎘則重新用于生產電池。其余的各類廢電池一般都運往專門的有毒、有害垃圾填埋場,這種做法不僅花費太大(例如:在德國填埋一噸廢電池費用達1700馬克),而且還造成浪費,因為其中尚有不少可作原料的有用物質。瑞士有兩家專門加工利用舊電池的工廠,巴特列克公司采取的方法是將舊電池磨碎,然后送往爐內加熱,這時可提取揮發出的汞,溫度更高時鋅也蒸發,它同樣是貴重金屬。鐵和錳熔合后成為煉鋼所需的錳鐵合金。該工廠一年可加工2000噸廢電池,可獲得780噸錳鐵合金,400噸鋅合金及3噸汞。另一家工廠則是直接從電池中提取鐵元素,并將氧化錳、氧化鋅、氧化銅和氧化鎳等金屬混合物作為金屬廢料直接出售。不過,熱處理的方法花費較高,瑞士還規定向每位電池購買者收取少量廢電池加工專用費,德國馬格德堡近郊區正在興建一個“濕處理”裝置,在這里除鉛蓄電池外,各類電池均溶解于硫酸,然后借助離子樹脂從溶液中提取各種金屬物,用這種方式獲得的原料比熱處理方法純凈,因此在市場上售價更高,而且電池中包含的各種物質有95%都能提取出來。濕處理可省去分揀環節(因為分揀是手工操作,會增加成本)。馬格德堡這套裝置年加工能力可達7500噸,其成本雖然比填埋方法略高,但貴重原料不致丟棄,也不會污染環境。德國阿爾特公司研制的真空熱處理法還要便宜,不過這首先需要在廢電池中分揀出鎳鎘電池,廢電池在真空中加熱,其中汞迅速蒸發,即可將其回收,然后將剩余原料磨碎,用磁體提取金屬鐵,再從余下粉末中提取鎳和錳。這種加工一噸廢電池的成本不到1500馬克。然而,在中國,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廢舊電池回收與處理機制,更沒有一家專門的廢舊電池加工廠在正常的運轉當中,這是我們的不足之處,我們需要學習國外關于廢舊電池回收與處理的先進經驗和技術,然后建立一個我們國家自己的獨立的、行之有效的處理和回收、加工、再利用系統!盡可能的減少污染,為我們的子孫后代留下一個碧海、藍天、山清、水秀的美好家園!贊同2|評論展開
    匿名用戶 | 2017-05-22 11:56

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