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的歷史沿革

匿名用戶 | 2017-05-23 05:09

全部答案

(共1個回答)
  • 綿陽建城已有2200余年的歷史,是座名副其實的歷史文化名城。綿陽,古名“涪城”、“綿州”,從西晉懷帝時起,歷來為郡、州治地。清雍正五年(1727),升綿州為直隸州,領縣舊時的綿陽市區增多,轄區擴大。1913年改綿州為綿陽縣,取“綿山南面之城”意。自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設置涪縣以來,已有2100多年歷史,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根蘊。1950年設遂寧專區,遂寧專區奴屬川北行署區,川北行署區(相當于省會駐南充市)。遂寧專署駐遂寧縣,轄遂寧、蓬溪、潼南、安岳、樂至、中江、三臺、射洪、鹽亭等9縣。1952年遂寧專區屬四川省領導。1958年撤銷遂寧專區,將安岳、樂至2縣劃歸內江專區;遂寧、三臺、蓬溪、鹽亭、潼南、射洪(駐太和鎮)、中江7縣劃歸綿陽專區。1985年,撤銷綿陽地區,綿陽市升為地級市,設立市中區;將原綿陽地區的江油等7縣劃歸綿陽市管轄。撤銷廣元縣,設立地級廣元市和市中區;將原綿陽地區的青川、旺蒼2縣劃歸廣元市管轄。撤銷遂寧縣,設立地級遂寧市和市中區;將原綿陽地區的蓬溪、射洪2縣劃歸遂寧市管轄。1992年,撤銷綿陽市市中區,設立涪城區、游仙區。涪城區轄城廂、城北、工區、南山、朝陽5個街道辦事處和石塘、...綿陽建城已有2200余年的歷史,是座名副其實的歷史文化名城。綿陽,古名“涪城”、“綿州”,從西晉懷帝時起,歷來為郡、州治地。清雍正五年(1727),升綿州為直隸州,領縣舊時的綿陽市區增多,轄區擴大。1913年改綿州為綿陽縣,取“綿山南面之城”意。自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設置涪縣以來,已有2100多年歷史,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根蘊。1950年設遂寧專區,遂寧專區奴屬川北行署區,川北行署區(相當于省會駐南充市)。遂寧專署駐遂寧縣,轄遂寧、蓬溪、潼南、安岳、樂至、中江、三臺、射洪、鹽亭等9縣。1952年遂寧專區屬四川省領導。1958年撤銷遂寧專區,將安岳、樂至2縣劃歸內江專區;遂寧、三臺、蓬溪、鹽亭、潼南、射洪(駐太和鎮)、中江7縣劃歸綿陽專區。1985年,撤銷綿陽地區,綿陽市升為地級市,設立市中區;將原綿陽地區的江油等7縣劃歸綿陽市管轄。撤銷廣元縣,設立地級廣元市和市中區;將原綿陽地區的青川、旺蒼2縣劃歸廣元市管轄。撤銷遂寧縣,設立地級遂寧市和市中區;將原綿陽地區的蓬溪、射洪2縣劃歸遂寧市管轄。1992年,撤銷綿陽市市中區,設立涪城區、游仙區。涪城區轄城廂、城北、工區、南山、朝陽5個街道辦事處和石塘、豐谷、永興、吳家、楊家、青義、城郊、金峰8個鄉鎮,區人民政府駐原綿陽市市中區人民政府駐地,游仙區轄涪江街道辦事處和游仙、石馬、忠興、新橋、石板、魏城、徐家、劉家、玉河、白蟬、小枧溝、柏林、太平13個鄉鎮,區人民政府駐開元(民政部1992年10月30日批復民行批[1992]127號)。撤銷北川縣,設立北川羌族自治縣(國務院2003年7月6日批準國函[2003]75號)(四川省人民政府2003年7月31日川府函[2003]184號批復)。1992年國務院批準建設綿陽市高新區,轄區永興、河邊、磨家三鎮和街道辦事處;2000年建設綿陽市科創園區;2001年8月建立綿陽市農科區,轄區松埡鎮;2000年8月建立綿陽市經開區,下轄塘汛鎮和城南街道;2003年6月建立綿陽市仙海區,轄區沉抗鎮、魏城、新橋兩鎮的部分村。綿陽市人民政府機關辦公駐地綿陽市高新區火炬廣場。展開
    匿名用戶 | 2017-05-23 05:09

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