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守護生態本色,礦業綠色發展見成效
2024-06-20 10:45 來源:中國礦業報網 編輯:礦材網

  在素有“川黔咽喉,云貴門戶”的常德市,湖南省四大水系中的沅澧兩水橫跨而過匯入洞庭湖,夏日西洞庭,水天一色,美不勝收。


  常德除了擁有美景之外,也是礦產資源大市,磷礦、石膏剛石、膨潤土等8種礦產探明儲量居全省首位,被稱為“非金屬礦產之鄉”。近年來,常德市錨定“三高四新”的美好藍圖,發揮資源優勢,著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打造基新材料基礎產品生產基地。與此同時,常德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持續開展國土綠化行動、礦山生態修復、綠色礦山建設,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提高。


還青山本來面目


  常德市積極對標湖南省印發的《關于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倡導全市樹立正確的綠色發展理念,高質量構建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積極推進《常德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常德市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2021-2035年)》等規劃編制工作,著力構建常德市“一核兩帶五片區”的生態修復安全格局。


  常德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要堅決抓好生態保護修復,統籌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將職責履行好、項目實施好、問題整改好,把自然資源資產管理貫穿于保護、修復、利用全過程。


  青山村位于常德市臨澧縣停弦渡鎮,該村多年來以生產磚瓦為生,經過長期的無序開采,使得原本青山綠水的山丘滿目瘡痍。在生態修復工作中,常德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堅持高標準設計,將自然原則置于首位,通過礦山修復手段將礦區打造成一個有山、有水、有田園氣息的風光帶,形成一個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為主題的特色生態園,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撐。


  鼎城區石板灘鎮針對過去廢棄礦山留下的大規模露天采礦,開展水體整治工作,依托天然礦坑打造蓄水庫,服務經濟社會民生。目前,他們已治理水體260多萬立方米,該生態修復項目入選湖南省第二屆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范例。


  今年4月,常德市西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修復項目作為全國13個案例之一,入選《中國山水工程典型案例集》。


常德市治理后的礦山一隅

常德市治理后的礦山一隅


走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


  常德是礦產資源大市,如何兼顧經濟高質量發展與保持良好的自然生態,是擺在常德市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一味地追求自然生態,簡單粗暴實施一刀切政策,關停所有礦山是不科學的。礦業開發與自然生態需要和諧相處、共同發展,這就需要我們認真研究相關政策,進行約束、鼓勵,引導企業走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常德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


  常德市堅持高位推動,成立高規格的礦業綠色發展領導小組,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構建形成“政府引導、部門協作、企業主建、第三方評估、社會監督”的工作體系。


  摸底建冊,常德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組織對全市現有持證礦山進行摸底調查,全面掌握礦山開發利用現狀和創建基礎,建立“一礦一表”登記臺賬,形成清單化管理、項目化實施,有序推進。根據前期摸查情況和各礦山的實際,按照“達標一個、申報一個、成熟一個、入庫一個”的工作思路,推進綠色礦山建設。


  眾所周知,綠色礦山并非“綠化礦山”,而是礦山企業要實現節約集約、智能高效、綠色環保化的生產。在一系列政策的約束、鼓勵引導下,常德市涌現出了一批新型的綠色化礦山,如臨澧冀東水泥有限公司,大力發展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采用“全產業鏈開發+智慧礦山+礦山生態修復”的礦業綠色發展模式,建設綠色環保建材企業,實施產學研項目200多項,引進推廣新技術、新成果180多項,解決技術難題150多項。


  2021年以來,常德市石門縣深入實施建筑新材料產業鏈三年行動計劃,緊緊依托砂石土礦等資源優勢,圍繞水泥、硅酸鈣板等建筑新材料發展上中下游產業,構建起了“做大兩個特色品牌、打造三個新材料基地”的產業支柱框架。


  目前,常德市已建成綠色礦山43家,生產礦山建成率100%,有力助推了全市礦業轉型升級和綠色高質量發展。


讓青山綠水永駐


  常德市常態化開展礦山生態修復、綠色礦山建設檢查,重點對礦山依法辦礦、礦容礦貌、生態環境保護、資源開發及綜合利用等內容進行逐項檢查,如實填寫綠色礦山“回頭看”檢查表,形成“一礦一檔”;對檢查發現的問題進行分類處理,實行“立行立改清單、建議問題整改清單、建議移出清單”3個清單管理,并下發整改督辦函,督導礦山企業限期整改到位,確保綠色礦山建設質量與成效。


  2023年4月,常德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聯合多部門對43家綠色礦山開展“回頭看”工作,在為期半個月的核查中,檢查組通過查閱資料、實地查看等方式,從依法辦礦、礦容礦貌、礦區生態環境保護、資源開發及綜合利用等方面逐項檢查礦山是否符合綠色礦山標準,并重點核查建成綠色礦山后是否存在被中央和省級環保督察、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通報等7種情形,逐礦如實填寫綠色礦山“回頭看”檢查表,形成“一礦一檔”。


  針對發現的問題,檢查組進行分類處理,對問題輕微、整改難度較小的36家礦山,現場下達整改函,督促礦山企業立行立改;對問題較多、整改難度較大的6家礦山,納入問題整改清單,督促礦山企業限期整改到位;對確因多方面原因無法整改,不能保持綠色礦山建設水平的1家礦山納入移出清單。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自然資源部出臺的有關文件,進一步創新工作思路,強化工作舉措,加大工作力度,奮力推動全市生態文明建設工作邁上新臺階,為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書寫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貢獻常德力量。”常德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上一篇:世界最大清潔氨項目,不建了!

下一篇:習近平在青海考察時強調,持續推進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