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8月份以來,碳酸鋰行業已連續8周呈現去庫態勢。數據顯示,9月26日當周碳酸鋰的周度庫存為13.68萬噸,較8月7日當周的14.24萬噸,下降4%。
創元期貨分析師余爍向期貨日報記者表示,碳酸鋰行業呈現連續去庫態勢,主要是因為在當前供需“雙旺”的市場格局下,需求端的增速更快。當前的去庫態勢,只是階段性回調,并非行業回暖的信號。
需求端,余爍表示,今年8月份需求端各數據環比走強明顯。其中,磷酸鐵鋰產量為31.6萬噸,環比增加9%;電池產量為160GWh,環比增加11%;儲能電池產量50GWh,環比增加13%。“今年1—8月,需求端各數據累計同比增速高于去年同期。”余爍解釋稱,9—10月為傳統需求旺季,相較于8月,仍維持環比正增長態勢,需求增速遠超市場預期。
供應端,自寧德時代枧下窩項目8月9日宣布停產以來,國內碳酸鋰云母端來源產量明顯走弱,從高峰時期周產5000噸下降至2500噸,但后續隨著宜春銀鋰檢修完畢復產,周產回升至2800噸水平。相關數據顯示,枧下窩項目停產后,鋰云母端的碳酸鋰月度產量下降約9000噸。“這一變化,符合市場預期,但鋰輝石端帶來的增量,使得供應端的總量不減反增。”據余爍介紹,當前,鋰輝石端的碳酸鋰周度產量,已從7月份的9000噸升至13000噸,這不僅彌補了鋰云母端的減量,還帶來額外增量。在這一趨勢下,供應端的周度總產量也突破2萬噸,創歷史新高。
值得關注的是,當前碳酸鋰行業的庫存結構也在好轉,上游庫存有明顯向下游庫存轉移跡象。數據顯示,8月7日至9月25日,上游冶煉廠庫存從5.1萬噸降至3.3萬噸,環比下降35%;下游庫存從4.8萬噸上升至6.1萬噸,環比上漲27%。
興業期貨分析師劉啟躍認為,上游去庫、下游主動補庫的結構性變化,從側面反映了下游實際需求增速較為積極,且正極企業對未來需求的預期較好。
整體看,余爍認為,當前碳酸鋰行業周度去庫約1000噸的節奏,相較于市場13.7萬噸的總庫存而言,去庫速度并不算快。
“近期,需求連續數月保持向好態勢,帶動材料廠采購意愿增強,國慶節前的備庫需求也同步拉動了采購力度,同時材料廠普遍在價格低點時采購活躍。”SMM鋰電高級分析師王子涵表示,整體看,下游材料廠的庫存周期已由原先的14天以內小幅提升至15~16天。
從盤面走勢看,當前碳酸鋰期貨價格維持在73000元/噸附近震蕩。9月26日,碳酸鋰期貨主力合約報收72880元/噸,下降0.95%。“需求的好轉,伴隨著供給的放量,整體庫存去化幅度有限。”國信期貨分析師王美丹解釋稱,盡管碳酸鋰行業旺季去庫趨勢不變,但整體矛盾并不突出。當前碳酸鋰價格走勢穩定,是供應擾動預期未消與下游企業補庫共同作用的結果。
展望后市,余爍認為,需關注“金九銀十”旺季之后的需求持續性,若需求邊際走弱,從去庫轉為累庫,碳酸鋰期貨的價格重心可能會逐步下移。
“國慶節前,下游企業生產及補庫節奏樂觀,加上鋰資源端事件擾動預期仍在,鋰價存在支撐。”劉啟躍認為,進入10月份,礦企或進入換證流程,供應端擾動或再起,供應或重回寬松預期。屆時,碳酸鋰期貨價格走勢或將承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