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座鋰礦命運明天敲定!全球10%產能何處去
2025-09-30 10:04 來源:第一財經 編輯:礦材網

今年8月9日,寧德時代宜春枧下窩的礦證到期停產與否的事宜,牽動了整個鋰電行業敏感的神經,碳酸鋰期貨因此連續經歷了兩個階段的極端行情。

  9月30日,是市場多空博弈的第二個關鍵時間點。按照要求,江西宜春8家涉鋰礦山企業需要在這個時間節點之前提交資源儲量與品位報告。市場普遍認為,這些企業能否按時提供,以及后續審核的時間周期長短,將直接決定后市走向。

  9月28日,在關鍵節點的前兩天,第一財經記者實地探訪了宜春多家鋰礦及其選礦廠。目前,寧德時代宜春枧下窩鋰礦仍處于停產狀態,半山腰上疑似挖掘機的機械臂處于靜止狀態,含鋰瓷土礦運輸的傳送帶也已停止運行。而宜春另外幾大主要涉鋰礦仍在開采,包括國軒高科永興材料這兩家上市公司的礦。

  相比于寧德時代枧下窩停產前的各種“小作文”,第二關鍵節點顯得有點過于“安靜”。張五(化名)來自一家國有控股有色屬信息服務平臺鋰事業部,他告訴記者,離關鍵節點越來越近,但一點風聲都沒有,“不知道是市場真不在意了,還是暴雨前的平靜。”

枧下窩:宜春鋰礦的命脈

  宜春市離江西省會南昌100余公里,這里群山環繞,而茂密的山林中藏著一種被稱為“白色石油”的有色金屬——鋰。這也讓宜春成為了鋰電行業的焦點之一,甚至有了“亞洲鋰都”的稱號。走在宜春街頭,地上掉落著鋰云母石塊,石塊在太陽反光下展現了亮晶晶的鋰。

  2022年,寧德時代在此落下一子,以8.65億元的報價成功競得江西省宜豐縣圳口里-奉新縣枧下窩礦區陶瓷土(含鋰)探礦權。該礦也成為了江西宜春最大的鋰礦,評估設計項目建設投資為21.58億元,枧下窩礦區可采儲量為7.75億噸。年開采原礦約為3000萬噸,折合碳酸鋰產能約11萬噸,占國內碳酸鋰產能約8.5%。

  昔日,隨著寧德時代枧下窩鋰礦的開采,山腳下的湖溪村也一直能聽到機器不停的轟鳴聲,蜿蜒盤旋在山間的鋰礦運輸傳送帶也不斷向外輸送著鋰瓷土礦,一直到奉新資源選礦廠,加工成鋰云母。

  根據中糧期貨研究院報告,宜春自然資源局轄區內8座大型礦山的實際在產規模為4390萬噸/年,而寧德時代枧下窩鋰礦未停產前的在產規模就達到3000萬噸/年,占比超過68%。

  當地很多生產活動都與寧德時代這個礦息息相關,包括三家與枧下窩礦區緊密關聯的冶煉廠,分別是龍蟠時代、萬載時代和奉新時代。另外,來往穿梭的運輸礦卡、外來務工的人員都給當地經濟帶來了不少活力。

  但隨著該礦的停產,記者實地探訪時湖溪村已經安靜得可以聽見雞鳴鳥叫,該礦的一切生產活動均暫停,偶有一兩輛空載礦卡出入。看到陌生來訪人員,寧德時代枧下窩鋰礦的保安人員保持著高度警惕,告訴記者沒有報備,任何人員車輛均不準入內。

  受寧德時代枧下窩鋰礦停產的影響,距離該礦近50公里外的冶煉廠龍蟠時代也在9月25日停產。龍蟠時代工廠內部人士向記者確認,龍蟠時代目前大部分員工已經放假,預計可能要到11月才正式復產。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1月,正是寧德時代宜春枧下窩鋰礦復工復產的市場傳聞時間。

  相關知情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龍蟠時代大部分礦產來源,是來自于寧德時代宜春枧下窩鋰礦。寧德時代該鋰礦在8月9日停產后,龍蟠時代生產主要依賴消耗庫存,以及小部分的外采(從市場上去購買鋰礦原材料)。但是龍蟠時代外采礦操作難度不小,因為寧德時代枧下窩鋰礦是江西宜春在產規模最大的鋰礦,其他礦雖然目前仍在開采,但都沒法取代這部分產能。

龍蟠科技相關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龍蟠時代現在也在積極拓展采購來源,包括一些省(江西省)外的礦,會盡最大的努力,把產線盡快運營起來。

  寧德時代枧下窩鋰礦的停產也在碳酸鋰行業掀起了軒然大波,業內把這次停產看成是相關部門嚴管鋰礦的一種信號。在今年7月,有“小作文”出來稱該鋰礦即將停產后,碳酸鋰迎來了第一波大漲行情,碳酸鋰主力期貨甚至在7月24日漲超10%;在8月9日,停產消息靴子落地前后四個交易日,碳酸鋰期貨上漲了18.5%。

電池級碳酸鋰現貨行情也基本與期貨行情保持一致。

  對于寧德時代鋰礦什么時候復工復產的問題,當地人均持樂觀態度。多位當地人告訴記者,預計下個月(10月)就可以重新開采,已經有人員在檢查設備和打掃衛生了。

  9月9日上午9時20分,寧德時代全資子公司宜春時代新能源資源有限公司召開了“宜春時代枧下窩鋰礦復產工作會議”,會議重點提到了調配應援到電池廠的第一批原礦區員工盡快召回,第二批員工停止應援調配;拉通供應公司、檢查生產設備,確保復產時一切就緒等。

  張五稱,目前市場消息中比較可信的復產時間是11月中旬,寧德時代已經向省、市級相關部門提交了材料,但現在從市場各種動態分析,相關部門對礦權審批問題查得非常嚴,不到最后一刻誰也不知道會怎樣。

暴風雨前的寧靜?

  緊挨著寧德時代枧下窩鋰礦入口,是花鋰礦業。花鋰礦業的主要股東包括國軒高科、永興材料和宜春市國資委。這個礦仍在開采中,僅記者所在的5分鐘內,每1~2分鐘就有空載的礦卡進入礦區。

  幾公里遠的永興新能源選礦廠廠區也不時有礦卡進入。對于是否已經按照要求提交資源儲量與品位報告,國軒高科和永興新能源均未對此進行回應。永興新材料相關人員向記者表示,等“弄好后”會對外公告,現在暫時不方便透露具體進展。

  有鋰電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如今,還未到宜春涉鋰礦山提交礦種變更儲量核實報告的時候,礦區都在正常開采,但他并不看好后續開采情況,據他所知,宜春的鋰礦一直手續不太健全。

  而這次監管收緊正是瞄準了鋰礦的礦證手續問題。據悉,宜春8大涉鋰礦山礦證主礦種基本都是陶瓷土,但實際上主要利用的是鋰資源,這兩種礦種審批單位不一樣,鋰礦屬于國家戰略礦種,需要到更高級別的自然資源部審批。

  今年6月,國家審計署向江西省反饋《江西省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保護及相關資金審計報告》,報告提到上述8宗涉鋰礦權存在規避上級部門審批權限,越權辦理出讓,變更或延續登記手續的問題。

  7月7日,宜春市自然資源局發布《關于編制儲量核實報告的通知》,要求上述礦山企業按要求及時編制礦種變更儲量核實報告,科學合理確定主礦種,并在9月30日前完成報告編制,將符合要求的儲量核實報告報送至該局地質勘查管理科。

  9月28日,工信部等八部門印發《有色金屬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其中提到,通過設立綠色通道等方式,依法依規加快礦產資源開發項目核準、備案、節能審查、環評、安全設施設計審查等進程。科學合理布局氧化鋁、銅冶煉、碳酸鋰等項目,避免重復低水平建設,提高投資的精準性和有效性。

  市場消息稱,相關部門正醞釀出臺《碳酸鋰行業規范條件》,擬從能耗、環保、技術指標等多維度設置準入門檻,強制淘汰落后產能。當前中國碳酸鋰產能利用率不足65%,大量低成本投機產能充斥市場,該政策將直擊行業痛點。

  張五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次要求礦山企業提交的報告得十分嚴謹,“企業就算交了也不一定能過,審批流程不確定需要多久,錯一點就要打回去改,然后再逐層審批。”至于在審批期間這些礦要不要像寧德時代枧下窩鋰礦一樣停產,“目前一點風聲都沒有。”

  一方面,除了寧德時代鋰礦外,其他7家涉鋰礦山確實在產規模并不算大,僅占宜春鋰礦的31.7%。另一方面,這也可能是暴風雨前的寧靜。

  記者注意到,看似平靜的宜春礦區背后,同時也存在暗涌。在離花鋰礦業礦區不遠的地方,國軒高科選礦廠正在被討債人堵住大門。9月28日中午時分,國軒高科選礦廠廠門口被兩輛轎車堵住,里面裝滿鋰云母的礦卡沒法出去,而外面前來運鋰云母的空載礦卡沒法進入。有討債人告訴記者,他們從當天早上就堵住了大門。

  對此,國軒高科內部人士向記者稱,這主要是涉及欠薪,本質是總包商和分包商之間的矛盾,國軒高科已經把工程款結給總包商了,但是款項還沒發給分包商。目前,公司已經在督促總包商抓緊解決問題。

碳酸鋰供給不降反升

  停產預期的背后,是市場對碳酸鋰供應趨緊與價格走勢的廣泛猜測。產業鏈人士認為,對于宜春7大鋰礦可能面臨關停的風險,近段時間的碳酸鋰市場已經吸納了對此事件帶來的預期。

  “目前還是在博弈中,但江西的7家礦山是否停產實質上對產業鏈的價格波動影響有限。對于當年全球LCE(碳酸鋰當量)產量而言,即使把整個江西的礦關了,也只占全球10%。”一位接近頭部鋰礦企業的知情人士陳松對第一財經表示,這主要是由于資源品位與開采成本的硬約束。

  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2024年2月數據,全球已探明的鋰資源量顯著增長,約為1.05億噸金屬鋰,可采鋰儲量為2800萬噸金屬鋰;其中,南美“鋰三角”占全球鋰資源的56%,美國、澳大利亞分別占13%、8%,中國約占6%。

  我國優質鋰資源相對稀缺,同時面臨開采難度高、環保要求嚴苛等多重挑戰,目前的鋰資源主要依賴進口。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鋰專業委員會數據統計,2023年我國共計進口鋰精礦約401萬噸,占比為74%,同比增長約41%,主要的進口來源國包括澳大利亞、巴西、津巴布韋等。

  陳松告訴記者,鋰礦石中的氧化鋰(LiO)品位是在鋰礦勘探、開采和投資中最核心的指標之一,它指的是單位礦石(通常是一噸)中所含有的有價元素或化合物的百分比,1%~1.5%的LiO品位被認為是具有經濟開采價值的門檻。

  “以格林布什礦為例,這是全世界最大、品位最高的鋰輝石礦,品位高于2%。相較而言,江西的枧下窩的平均品位只有0.27%。這也意味著,需要開采、破碎、運輸和加工更多的礦石才能得到一噸鋰產品,成本非常高昂。疊加采礦過程中,產生大量的廢石和礦渣,對環境和管理都是挑戰。”陳松表示。

  另一方面,此前受到停產消息影響,疊加國慶期間生產的備貨需求,產業鏈對此已有所準備。

  “8月份的碳酸鋰產量環比同比均有所上升,LCE凈進口的增加和市場中的鋰礦、鋰鹽庫存足以支持消費旺季的高峰需求。”陳松表示,盡管江西枧下窩的云母鋰礦確實自8月9日礦產證到期處于停產中,但7、8月份LCE凈進口同比增加2.2萬噸,有效對沖了國內云母端的減產。

  中國海關數據顯示,8月份來自非洲的鋰輝石礦比7月增加了97%,8月碳酸鋰進口2.19萬噸,同比增加58%,環比增加25%。國內來自新疆和四川的鋰輝石也在放量中。

  我國碳酸鋰的原料主要來自于鋰輝石、鹽湖、鋰云母和回收。自寧德時代枧下窩項目8月9日宣布停產以來,國內碳酸鋰云母端來源產量明顯走弱。但充足的鋰輝石支撐了國內碳酸鋰的產量提升,整體的碳酸鋰產量8、9月份不降反升。

  上海有色的數據顯示,2025年8月,國內碳酸鋰月度總產量再創新高,突破8.5萬噸大關,環比增長5%,同比大幅增長39%;9月份碳酸鋰排產預計8.67萬噸。以鋰輝石為原料生產的碳酸鋰占比已超過60%,成為市場供給的重要支撐。

  值得注意的是,陳松提示稱,目前的市場變化主要是總體碳酸鋰在去庫存,冶煉端的庫存減少更多,而下游在增加庫存,反映了當前強勁的市場需求。自8月份以來,碳酸鋰行業已連續8周呈現去庫態勢。

  亦有市場觀點認為,當前碳酸鋰行業周度去庫約1000噸的節奏,相較于市場13.7萬噸的總庫存而言,去庫速度并不算快。有分析師稱,在“金九銀十”旺季之后,若需求邊際走弱,可能會從去庫轉為累庫,碳酸鋰期貨的價格重心可能會逐步下移。


上一篇:廣東拉開虛擬電廠規模化市場化序幕

下一篇:聯手萬億寧王!富臨精工重大資產重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