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悼!著名構造地質學家鄭亞東教授逝世
2024-08-02 10:20 來源:北大地空SESS 編輯:礦材網

著名構造地質學家、北京大學鄭亞東教授,因病醫治無效,于北京時間2024年7月29日2時10分在紐約不幸逝世,享年88歲。


著名構造地質學家、北京大學鄭亞東


鄭亞東教授1936年生于南京,1957年畢業于北京地質學院石油地質與勘探專業后,即入職北京大學,歷任地質地理系助教、地質學系講師、副教授、教授,國務院特批博士生導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鄭亞東教授一生致力于地質學教學與科學研究。他治學嚴謹,兼容并蓄,筆耕不輟,創新良多,在石變形、構造觀測與解析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是我國地質科學界的杰出代表之一。鄭亞東教授提出的『最大有效力矩準則』,是我國科學家為世界構造地質學做出的原創性貢獻影響深遠。他是最早把韌性剪切帶和有限應變理論引入中國的地質學家之一,主編的《巖石有限應變測量及韌性剪切帶》,對我國構造地質學研究從定性向定量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他在內蒙亞干確定了國內第一個科迪勒拉型變質核雜巖,發現了中蒙邊界中生代特大型推覆構造提出了《熱隆-滑覆-推覆》模式,極大地推動了我國的伸展構造研究,豐富了構造地質學的理論。因為鄭亞東教授對我國構造地質學的突出貢獻,不但贏得了同行的廣泛尊敬,還于2005年獲我國地質科學最高獎--李四光地質科學獎。


鄭亞東教授對地質教育事業奉獻了畢生心血。他的教學深入淺出,兼顧基礎性、前緣性和前瞻性,影響了一代代青年學者。他善于獎掖后學,鼓勵創新,為我國地質事業培養了許多優秀的構造地質學人才。2005年,鄭亞東教授和夫人捐資北京大學,設立了“丁東地質科學獎學基金”,對青年學子勇攀地質學高峰起到了極大的激勵作用鄭亞東教授信念堅定、愛黨愛國,敬業奉獻、求真務實,淡泊名利、為人師表。用一生譜寫了對構造地質學的熱愛,為我國地質科學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他的逝世是地質學界的重大損失!我們深切緬懷鄭亞東教授,他的精神和貢獻將激勵每一位后來者,繼續在地質學的道路上探索和攀登。

上一篇:太空巖石可能包含生命起源的關鍵線索

下一篇:青藏高原凍土研究揭示30年間植物生物量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