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4月12日下午,伊朗與美國就解除制裁和核問題的首輪間接談判在阿曼結束,這是自2018年美國宣布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以來,美伊兩國間首次舉行高級別正式談判。雙方同意,談判將在接下來一周繼續進行。
目前,各方均表示會談“積極”和“有建設性”,也都展現出了繼續對話的意愿。那么,如何看待此次接觸釋放的信號?后續談判又能否突破僵局?
特約評論員 蘇曉暉:這次談判是自2018年5月特朗普在其第一任期內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之后,美國與伊朗之間首次開展的正式談判。雙方均認為此次溝通具有建設性,并表達了繼續會談的意愿。從這種談判意愿中,我們能夠明顯察覺到雙方各自的需求。
美伊談判意愿背后是各自需求
特約評論員 蘇曉暉:從美國方面來看,當前特朗普政府的首要目標依然是借助談判,而非軍事行動,來消除伊朗的核能力。此前,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訪美期間,雙方就伊朗問題進行了探討,之后美方釋放出信號,認為若參與以色列打擊伊朗的行動,美國將付出巨大代價,這對美國而言極為不利。因此,通過談判達成目的,依舊是美國的重要目標與選擇。如今,臨近特朗普執政100天,美國需要在外交領域展示自身能力,而推進與伊朗的談判,營造迅速達成目標的輿論氛圍,便是美方采取的策略。
特約評論員 蘇曉暉:從伊朗角度而言,伊朗關注的不僅是美國長期制裁給伊朗國內經濟和發展帶來的嚴重損害,還意識到當下正處于關鍵時間節點。2015年7月伊核協議達成,如今10年期限即將屆滿,到期后聯合國安理會需進行投票,決定是否重啟對伊朗的全面制裁。這對伊朗而言迫在眉睫,而美國作為常任理事國擁有一票否決權,伊朗自然需要與美方進行溝通。
美伊將繼續博弈 難一蹴而就解決問題
特約評論員 蘇曉暉:此次談判中,雙方均強調了建設性,但談判難以一蹴而就解決所有問題,美國和伊朗仍在展開復雜的博弈。
首先,首輪談判以間接形式進行。美方要求直接談判,但伊朗方面顯然有所顧慮,認為與美國直接談判,美國會更容易施加壓力。因此雙方仍在就后續談判機制進行溝通。
其次,從目標層面看,美國如今的目標已不僅局限于針對伊朗制造核武器的能力,而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徹底解決伊朗核計劃問題。所以,在美國和伊朗雙方的博弈中,當美國提出更高方案時,伊朗自然期望美國在制裁等方面進一步讓步,伊朗不希望美國通過談判達成其他方面的目標,甚至包括對伊朗的導彈能力和地區影響力進行限制。
特約評論員 蘇曉暉:由此可見,從雙方的訴求中,我們能夠清晰地看到明顯差異。在后續的博弈中,既涉及美國中東戰略意圖的進一步落實,也包含伊朗作為地區大國與美國的周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