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
  • 熱門新聞
  • >
  • 礦業
  • >
  • 中國礦業大學礦業工程學院:“三全三融三協同” 培養礦業領軍人才
中國礦業大學礦業工程學院:“三全三融三協同” 培養礦業領軍人才
2025-06-06 08:46 來源:光明日報 編輯:礦材網

中國礦業大學礦業工程學科是國家“211”工程、“985優勢學科平臺”、“雙一流”建設學科,學科評估位列A+。礦業工程學院和化工學院聚焦礦業類人才培養人文教育融入科技教育深度不夠、支撐礦業智能化工工貫通知識體系構建不足、學生綜合能力培養多維協同機制不完善等問題,堅持知識與能力并重,素養與價值共育,構建了“全員聯動—全過程遞階—全方位滲透”科技與人文教育矩陣、“專業融通—科教融匯—產教融合”工工貫通知識體系、“課內外—校內外—國內外”能力培養協同機制的“三全三融三協同”人才培養模式。

“全員聯動—全過程遞階—全方位滲透”

強化科技與人文教育

全員聯動厚植礦業情懷。學院匯聚教師、企業、校友、學生四方力量,構建協同育人共同體。創新打造“紅心鑄魂 烏筑夢”思政育人體系,教師深耕專業思政與“礦鑒之美”,校企共建“礦山精神教育基地”,邀請校友講述青春建功故事。

全過程遞階立志能源報國。學院將“開發礦業”精神、能源革命、“雙碳”目標、美麗中國等主題貫通本碩博人才培養過程中,銜接全學段。以“大國礦業大家講”啟智潤心,以“礦物加工中的中國智慧”等課程強基固本。課程、實踐、文化、生活四維聯動,實施全周期人文浸潤。

全方位滲透堅定基層建功。學院依托“燃點:礦業特色紅色文化展教傳習基地”“天工:礦業科普館”等,傳承百年礦業史。設計“百年礦山—生態修復—智能轉型”全產業鏈認知路線,讓學生在海礦山、選礦廠區等體驗科技和人文的交融與碰撞。每年超過60%畢業生主動選擇投身煤海礦山建功立業。

“專業融通—科教融匯—產教融合”

重構工工貫通知識體系

課程筑基,專業融通顯特色。學院積極構建“基礎—專業—拓展—實踐”階梯式課程群,開發“礦山大數據分析”等前沿課程,打造“采選融合、AI+礦業”交叉課程體系。推行設計式、項目式教學改革,建設小班化互動“金課”。建成國家級一流課程4門、省級一流課程7門、慕課7門。

教材煥新,科教融匯出新知。學院融合礦業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成果,運用VR/AR技術開發交互式數字資源庫與知識圖譜,首創“教材+微課+MOOC+云課堂”立體化教材體系。出版領軍人才培養教材14部(獲全國優秀教材獎2部),《選礦學》入選礦業工程學科中國高被引圖書TOP3。

師資賦能,“金師”團隊強支撐。學院依托全國黃大年式教學團隊,培育精于“道術、學術、技術、藝術、仁術”的復合型“金師”。組建虛擬教研室與跨學科團隊,強化“雙師型”隊伍實戰能力。新增國家教學名師等省部級人才20人次,獲省級教學競賽獎4人。

實踐淬煉,產教融合拓平臺。學院整合國家級教學科研平臺資源,開發“5G+智能礦業”等前沿實訓項目。深化校企共建實習就業一體化基地,建成沉浸式虛擬仿真實訓平臺。承擔教育部“新工科”等教改項目13項。

“雙創”驅動,進階體系育英才。學院構建“基礎—專項—綜合—拓展”四階遞進“雙創”體系,建立“課堂—導師—團隊—實踐—評價”全鏈條培育機制,反哺教學形成“孵化—遴選—產出”閉環。學生獲“挑戰杯”“互聯網+”等國家級競賽獎勵26項。

“課內外—校內外—國內外”

協同構建綜合能力培養機制

  課內外協同增強行業領導力。學院實施“專業學習+領導力培養”雙軌計劃,通過綜合性實驗、交叉學科訓練、團隊創新項目及國學禮儀等素養課程,將領導力培養貫穿培養全周期。學生滿意度達97.21%,改革好評率超98%,實現專業能力與行業引領力同步提升。

  校內外協同增強創新實踐力。學院創新“學業+學術”雙導師制,打造集課程、“雙創”、科研、競賽于一體的實踐中心。將前沿科研成果反哺課堂教學與畢業設計,強化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畢業生就業率超過98%,頭部礦業企業入職率90%,5年內中層晉升率90%,成為行業搶聘對象。

  國內外協同提升國際競爭力。學院建立“學分互認—課程共享—師資互通”國際協作網,開發跨國在線課程平臺,舉辦“一帶一路”礦業夏令營及國際學術會議。實施“國際礦業青年領袖計劃”,每年選派60名本科生赴海外實習,運行“2+2”“2+3”聯合培養項目。畢業生入職國際礦業巨頭達15%,國際競爭力顯著躍升。


上一篇:找礦大會戰!1.52萬余人齊聚新疆“找寶藏”

下一篇:山東集中推介14個探礦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