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能業“缺芯潮”再起,多家上市公司在手訂單飽和
2025-09-11 10:57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編輯:礦材網

進入9月,儲能行業“一芯難求”的旺盛需求引爆資本市場。

Wind數據顯示,近期多只儲能電芯個股表現強勢。最近五個交易日,南都電源(300068.SZ)漲近20%;國軒高科(002074.SZ)近五個交易日漲超10%;億緯鋰能(300014.SZ)、鵬輝能源(300438.SZ)漲幅近10%;港股市場上,中創新航(3931.HK)漲超24%,瑞浦蘭鈞漲超6%。

而這輪股價異動的背后是全球儲能需求大爆發與位次洗牌的集中體現。

儲能業務成上市公司增長點

上半年財報季落下帷幕,儲能賽道頭部企業交出亮眼成績單,行業洗牌已初見端倪。

收入方面,多家涉足儲能業務的上市公司實現高增長,儲能業務為之提供了重要支撐。

2025年上半年,陽光電源(300274.SZ)儲能業務收入178.03億元,同比激增127.78%;德業股份(605117.SH)工商儲業務顯著起量,2025年上半年儲能電池營收14.22億元,同比大增85.80%。科陸電子(002121.SZ)接近一半的營收來自儲能業務,達12.82億元。

阿特斯盡管受光伏業務拖累公司整體凈利潤同比下降,但儲能業務的增長成為重要支撐,儲能系統產品收入約為44.3億元,占公司當期營業收入比例約為21.04%,同比實現增長。

電芯環節,全球儲能電池出貨量第一的寧德時代(300750.SZ)上半年儲能電芯以55GWh出貨量牢牢占據全球第一。但二梯隊企業正加速縮小與龍頭的差距,億緯鋰能儲能電池出貨量28.71GWh,同比增長37.02%;欣旺達(300207.SZ)儲能系統出貨量8.91GWh,同比大漲133.25%;南都電源2025年上半年儲能系統出貨量4.2GWh,同比增長110%。

進入下半年,整體交付需求更加旺盛,這來自于去年及今年上半年源源不斷訂單的傳導。

傳導到生產環節,多家上市公司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了產能飽和的情況。

寧德時代2025年上半年的產能利用率達到驚人的89.86%;億緯鋰能2025年二季度產能利用率已回升至80%;瑞浦蘭鈞戶儲領域出貨量登頂,自2025年第二季度以來,其儲能電芯產能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7月份甚至達到100%。中創新航歐洲、東南亞市場拓展加速,動儲電池出貨同比增150%,產能利用率大幅提升。

這與一年前行業產能利用率不足35%的窘境形成鮮明對比。中國儲能行業似乎正穿越漫長的寒冬,迎來復蘇的曙光。

在供需關系反轉的當下,儲能行業逐漸走出價格旋渦。

行業增長具備高確定性

在2025年年初,高盛集團發布了一份儲能報告,指出電池儲能系統(BESS)正成為全球電池市場的核心增長點。報告數據顯示,BESS市場份額已從五年前的5%上升到2024年的25%,到2030年預計將累計裝機3.2TWh,是市場此前預期(300GWh)的10倍,年復合增速達到70%。

這一樂觀預測在2025年上半年得到充分驗證。

據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儲能應用分會(下稱“儲能應用分會”)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全球儲能電池出貨量達到246.4吉瓦時,同比增長115.2%。這遠遠超過上半年全國新型儲能9491萬千瓦/2.22億千瓦時的裝機規模及29%的增速。

另一邊,國內市場需求還在繼續增長,8月招標市場繼續上行。據統計,EPC(含PC)招標規模9.4GW/28.5GWh,同比增長51.8%/99%,環比增長55.6%/60.1%。儲能系統招標規模4.5GW/17.4GWh,環比增長30.5%/56.3%。

五礦證券研究所認為,在中國儲能市場,取消強配是儲能具備經濟性的標志,類似2019年的風光平價。

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儲能應用分會副秘書長馮思遙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儲能需求的快速增長,并不是偶然事件,而是政策與市場機制共同作用的必然結果。儲能從過去被動的“配儲角色”真正進入了市場化階段,收益率和確定性得到一定提升。政策驅動下的容量補償和市場化的峰谷價差套利,成為兩條可復制的盈利路徑。

在內蒙古、甘肅等地,容量補償讓項目具備穩定現流,部分項目的內部收益率有所提升;而在山東等地區,峰谷價差持續拉大,套利空間可觀。這種政策紅利加上市場空間打開,使得大量資本涌入。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內蒙古開工的項目已經超過50GWh,內蒙古分列EPC和儲能系統招標規模榜首。這是因為,政策紅利正在激發市場空間進一步打開,也有望激發大量資本涌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截至今年6月底,內蒙古已發放放電量補償金2億余元,在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探索儲能可持續商業模式方面走在全國前列。

此外,海外市場同樣處于全面加速階段。據儲能應用分會的數據,2025年上半年中國儲能企業新簽海外訂單199個,規模突破160GWh,同比增長220.3%。陽光電源、海辰儲能、楚能新能源等企業在歐美、中東、東南亞市場斬獲大額訂單,全球化布局成效顯著。

馮思遙認為,歐美因政策激勵需求激增,中東和澳洲市場規模快速擴展,東南亞、中亞、非洲和拉美等新興市場也在釋放巨大潛力,儲能產業的全球化成長邏輯愈加清晰。整體看,未來三年全球儲能仍有望保持在30%左右的年均增速。


上一篇:打通補能“最后一公里” 充電樁下鄉亟待提速

下一篇:鋰圈又震動了!突然大跌!發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