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當地時間9月18日,法國多地發生大規模罷工和示威活動。據法國政府部門統計,全法共有超過50萬人參與罷工,其中首都巴黎約5.5萬人。這是法國近期因反對政府財政緊縮方案而爆發的又一次大規模抗議活動。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巴黎警察局長努涅茲表示,他對巴黎游行隊伍中可能出現大量破壞分子感到非常擔憂,并呼吁巴黎的商戶關閉店鋪。當天,法國交通、教育、電力、醫藥等行業勞動者在不同程度上響應工會號召舉行罷工,呼吁制訂“更加公正”的財政方案。巴黎、里昂、雷恩等城市的街頭示威活動還伴隨暴力及破壞事件。
據法國內政部通報,全法有超過300人被捕。受大罷工的影響,一些著名文化景點如盧浮宮和奧賽博物館的部分展廳也臨時關閉。
法國總理勒科爾尼當晚在社交媒體發文說,他將圍繞法國工會組織和抗議者的訴求繼續與社會各界展開協商。他同時譴責示威活動中的暴力行為。
7月,法國時任總理貝魯推出主打財政緊縮的2026年預算草案,措施包括把兩個公共假日改為工作日、削減醫保支出等,以緩解公共債務壓力。該方案遭到法國國民議會和民眾反對。9月8日,貝魯就財政政策向法國國民議會尋求信任投票失利而辭職。時任國防部長勒科爾尼翌日被任命為新總理。
9月10日,部分不滿財政緊縮政策的民眾發起無工會領導的“封鎖法國”大規模示威活動。據法國政府統計,各地約有17.5萬人參加。
據央視新聞,在政治與財政雙重危機的背景下,美國信用評級機構惠譽當地時間9月12日宣布下調法國主權信用評級,從AA-(高質量)下調至A+(中上質量)。
根據惠譽的評估,法國缺乏一個由多數派支持的、可信的財政整頓方案,而這正是此次評級下調的主要原因。
2024年法國財政赤字已達到國內生產總值(GDP)的5.4%;公共債務總額相當于GDP的114%;政治局勢持續不穩,使2026年預算的通過充滿不確定性。
經濟學家埃里克·多爾評論稱,此次下調“合乎邏輯”,因為法國目前并沒有可持續的財政整頓路徑。
有專家指出,此次降級可能對法國的融資環境帶來雙重影響。部分分析認為,市場早已預期法國評級下調,因此對利率的影響有限;但也有觀點警告,此次評級下調可能觸發部分大型基金的投資限制,引發法國國債的拋售壓力,從而推高融資成本。
目前,法國的國債利率已高于西班牙、葡萄牙和希臘,僅略低于意大利。按照財政部預測,法國的債務利息支出今年預計為670億歐元,到2030年前可能突破1000億歐元,成為公共財政的沉重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