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即美石也,被許多收藏者所鐘愛,也因此被賦予了神秘色彩。人們在賞玉的同時,也會遇到一些充滿神秘的行話術語。而對于初涉者來說,了解此類術語是必不可少的。
第一大類 玉石的常用術語
【俏色】 又稱巧作,指巧妙利用玉料上的不同顏色琢成圖案紋飾,增加表現力。
【蛀孔】 指玉質表面大小不一,如蟲蛀一般的孔洞,是原料表面的一種特征。
【玉皮】 往往指玉石子料表面的皮稱為玉皮,有色皮,石皮,僵皮等等。
【鐵沁】 地下水中鐵質氧化后順著玉石較疏松的紋理沁入內部,形成紅褐色~褐黃色的沁色。
【脫胎】 指出土玉器經人工長期把玩盤摩后,玉質晶瑩亮潤,色澤愈發鮮艷的一種變化,猶如羽化成仙,脫出凡胎。
【白化】 玉器入土后,受到埋藏環境地下水的影響,其顯微結構發生變化,透明度喪失,顏色變白的現象。
【喇叭孔】 指用舊式工具鉆磨的圓孔,上大下小,狀如喇叭,俗稱“喇叭孔”。
【管鉆痕】 指器物表面留下的圓孔鉆孔的痕跡。
【生坑】 指新出土或出土后未經盤磨的器物。
【熟坑】 指未經入土或早年出土后經人工盤磨的器物。
【象鼻穿】 又稱“牛鼻穿”,指并排二孔,內部相通。
【通心穿】 俗稱“通天眼”,孔從頂至底鉆成。
【斜刀】 西周特有的刀法,指在并行的雙陰線中,磨去其一的線墻,使之成斜坡形。
【漢八刀】 漢代特有的刀法,器物線條粗勁、簡練,雕琢極少,似八刀刻成。
【透雕】 指鏤空雕法。
【游絲毛雕】 漢代特有的刀法,指線條織細如絲,作斷游動狀。
【剔地平雕】 先在玉料表面設計主紋,把主紋外的地子均勻琢低在一定深度,將主紋凸顯出來。
【圓雕】 指立體雕法。
第二大類 玉石名詞術語
【油脂光澤】 似動物凝脂,多是微透明和質地細膩的玉石所具有的光澤。白玉如脂,即是指此。
【珠光光澤】 像珍珠一樣的光澤為珠光光澤。這種光澤潤美而又有輝光和斑彩,蚌貝內殼都具有這種光澤。
【月光光澤】 似月光而有淡藍月白色的閃光光澤,亦有淡紅月白色的風光光澤,略帶有彩的性質,光澤醒目而不強烈。
【勒光光澤】 又稱絹絲光澤。這是一種像絹絲一樣的輝光光澤,對它注視的角度不同而表現耀眼的光輝;如木變石。
【貓眼光澤】 在寶石中有出現一道亮線的現象,并隨人的視線而移動,似貓的眼睛,稱為貓眼光澤。有貓眼光澤的寶石很多,如貓眼寶石、碧璽貓眼、石英貓眼等。
【星光光澤】 好像太陽的光芒,亮度由一點成線向外射擊,隨人的視線移動而移動,如紅、藍寶石的星點六道光亮射線就是這種光澤。
【變色光澤】 在自然光和人工光線下看寶石時,顏色不一樣。如變色寶石,白天看時是綠寶石,晚上燈光下看時又是紅寶石。
【游彩光澤】 也可稱變彩光澤。這種光澤以彩色斑駁為特點。它可以隨光照不同而有游動彩光的彎兒
【玉器紋飾】 玉器紋飾的種類和演變,從一個方面反映了古玉器的特征。特別是龍紋和蟠螭紋,在古玉器中所占比重較大。此外尚有饕餮紋、谷紋、蒲紋、蠶紋、乳釘紋、回紋、云頭紋以及各種人物、花卉紋等。隨著時代的進展,紋飾也在不斷演變發展。如新石器時代多素面;商、西周多龍、蟠螭、饕餮、云雷紋;春秋、戰國多蒲、谷、乳釘等紋;兩漢多勾云紋,谷、蒲等紋亦較常見;隋、唐多飛天、花卉。
第三大類 寶石和玉石性質方面的術語在描述性質(用途)方面從光、彩、性三個方面評價。
【光】 就是閃光,也叫“火”,有時稱“寶光”或“勒光”。就是光線投射到寶石上反射出來的一束光。光亮就是火好。
【彩】 當光線投射到寶石上或轉動寶石時,寶石表面會出現各種色彩,五顏六色,非常好看,如歐泊石等就是這種特性。
【性】 指寶石最主要的特性,用以區別真偽,如鉆石的硬度和光澤,紅蘭寶石的硬度和星線,貓眼石的貓眼效應等。有的材料中,把性認為是石材結晶狀態,如頂性、臥性、斜性,也有的材料中認為是寶、玉石材料的缺陷,如軟性、硬性、擰性、爆性、片性、干性、凍性、糠性、陰性、陽性、雞不性、銅聲等,好石材性表現小。
第四大類 寶石、玉石缺陷方面的術語 描述寶石、玉石缺陷時,常用:柳、綿、線這些概念。
【柳】 是指寶石、玉石礦物(或巖石)的裂紋,根據柳的大小、形狀、顏色等可分為很多種類,沒有固定的數目,柳的形狀像什么就是什么柳,如“通天柳”、“夾皮柳”、“惡柳”、“大柳”、“小柳”、“黑柳”、“黃柳”、“十字柳”、“碎柳”、“層柳”、“蹦瓷柳”、“直線柳”、“曲線柳”、“錯位柳”、“靠皮柳”等等,柳影響寶石、玉石質量。
【綿】 有很多很小的氣泡組成的絲綿狀小層,就叫綿。綿也影響寶石、玉石質量。
【線】 是石材本身特性的反映,是一種呈線狀的缺陷,也叫“腿”。線也影響寶石、玉石質量。
第五大類 其他術語
【坑子】 具有產地、礦床之類的意思,后來,也仍然保持這種意思,如老坑、新坑、戚家坑、后在發展變化中有所演變,具有透明度的意思了,如“坑子亮”,透明度就好,“坑子悶”,透明度就差;還有,我國僅有的幾個玉石礦,玉石質量和產地(坑子)很有關系,所以,坑子一語又具有玉石質量優劣的意思了。
【種份】 把綠色的優劣和透明度,習慣上稱為“種份”。評價翡翠時說“老種”是指透明而顏色濃艷者;“新種”是指不透明而顏色鮮嫩者;新老種界于上述兩者之間。
【水頭】 也是一種透明度的概念,指光線穿透石材的能力。水頭是用長短來衡量的。水頭長,則透明度好,水頭短,則透明度不好,。
【地子】 翡翠原料除了綠色之外,其他的部分統稱為“地子”,據“地子”的顏色和透明度不同常與熟悉的東西做比較,分別給予不同的名稱,如“玻璃地”,“水地”,“蛋青地”等等,評價翡翠時要求“地子”的顏色和透明度逗號,渾厚、濃淡適中。
【綠】 綠也叫翠。“綠”和“地子”構成翡翠的兩個重要的質量條件。“綠”比“地子”還重要,翡翠中綠色的部位就稱為“綠”,根據“綠”的特征顏色的深淺透明程度把“綠”用比擬的方法形象的給予不同的名稱,如“玻璃絲綠”、“鮮綠”、“ 艷綠”、“胭脂綠”、“寶石綠 ”、“蔥心綠”等等,“綠”的優劣是翡翠 最重要的質量條件
【雪片】 翡翠纖維狀結晶,粗大者成片狀反光,稱之為“雪片”,細小的稱之為“蒼蠅翅”或“蚊子翅”,再細小的為“沙性”。
【石腦】 翡翠中雜質或什么別的原因造成翡翠具有白色的棉絮狀團狀物,稱之為“石腦”,有時叫“石花”、“白腦
【黑】 翡翠原料中的黑色稱為“黑”,多呈點狀,有時也呈絲狀、塊狀、帶狀分別稱為“黑點”、“黑絲”、“黑疙瘩”、“帶子黑”,有包裹物的稱為“沙包”
【山料玉】 指坑子中直接產出的玉,用地質工作者們的話就是原生礦,如戚家坑的“山料玉”。
【籽玉】 卵石玉,具有較好的磨圓度。多分布于河谷或第四系階地中。
【山流水玉】 介于山料玉和籽玉之間,玉本身經機械或流水搬運,具有一定的磨圓度。
【開門】 一塊玉料,從表面很難看出優劣,尤其是翡翠有皮,因此要切開看新鮮面,這種切開技術玉石界稱為“開門”,在沒有“開門”技術的過去買賣翡翠和其他玉石帶有很大的冒險性,弄得好,大發財,弄不好,家敗人亡。形容絕真無疑之古玉。無論沁色、雕工、包漿等均堪稱一絕流。觀者往往嘖嘖稱奇又故作大驚失色狀曰:“開門!開門!典型的老三代!若在230年前進獻乾隆皇帝,必得賞黃馬褂一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