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
  • 人文地質
  • >
  • 廢棄礦區變身影視“夢工廠”,曾是寧夏乃至西北工業的一片天
廢棄礦區變身影視“夢工廠”,曾是寧夏乃至西北工業的一片天
2023-02-03 09:39 來源:寧夏日報 編輯:礦材網


 1月18日,由實力派導演靳浩執導的軍事動作電影《突擊》正式上線,影片中的鏡頭讓人過目不忘,取景地石嘴山市大武口區石炭井工業文旅影視小鎮再次隨之“熱”了起來。

 

 如今的石炭井小鎮保存完好,充滿時代感的環境、民居、院落、廠房、鐵軌等成功吸引了眾多劇組的目光,近幾年,《萬里歸途》《山海情》《我的父親焦裕祿》等40余部影視劇在這里取景拍攝,這座工業小鎮從廢棄礦區變身為影視“夢工廠”。《萬里歸途》更是在去年國慶檔創下15億元的票房。


 石炭井位于賀蘭山北段腹地,因出產“太西煤”享譽國內外,素有賀蘭山“百里礦區”之稱。1958年,國家開始投資建設石炭井礦區,來自全國各地支援寧夏的建設者,先后來到賀蘭山腹地的石炭井,開始了艱苦的創業歷程。因煤而起,因煤而興,石炭井一度發展成為擁有10多萬人口的繁華小鎮,撐起了寧夏乃至西北工業的一片天。這段歷史值得記錄和留存。


 隨著煤炭資源枯竭,石炭井大批機關、人員撤出,小鎮日漸破敗。2017年開始,石嘴山市對石炭井礦區實施保護,加快推進石炭井工業文旅小鎮建設。學校、醫院、市場、職工俱樂部、八號泉水泥廠等得以完好保存,成為保護與開發利用價值較高的工業文化遺產。


 作為生于斯長于斯的“煤二代”,葛義紅見證了石炭井當年的輝煌,同時也親歷著石炭井的重生。1月17日,葛義紅告訴記者,工業文旅影視小鎮建起來后,鎮上很多人有了新工作,有的做起了群演,有的開起了民宿,不少人享受到了影視文化產業迅速發展帶來的“紅利”。站在甘泥臺上,葛義紅指著下面成片的樹木爽朗地說:“春天一來,石炭井就從‘黑’山變成‘綠’山了!”


 近年來,石嘴山市以修山、整地、增綠為發展方向,重點推動302省道沿線綠化工作,全面推進道路沿線環境整治,不斷鞏固賀蘭山綠化及生態修復整治成果。


 依托賀蘭山的自然優勢,傳承工礦發展、軍旅故事、生態修復的時代脈絡,石嘴山市對部分閑置工業遺存改造利用,建立“紅色資源庫”和“影視資源庫”,設置“網紅打卡點”,打造“中國現實主義題材影視拍攝基地”“賀蘭山腹地最有魅力的工業文旅影視小鎮”,以影視拍攝賦能文旅產業發展,使影視產業成為該市生態工業文化旅游新的增長點。近3年內通過主題黨日、專題調研、懷舊觀光、休閑自駕等形式,共接待18萬余名訪客。


 從廢舊礦區到影視小鎮,石炭井讓珍貴的工業遺存定格,實現了華麗蛻變。

上一篇:科研人員發現化學地層學全球對比研究新方法

下一篇:《公開地圖內容表示規范》印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