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
  • 人文地質
  • >
  • 從濟源“大河里”沁河北岸沙灘和牛王灘的形成,解讀胡玢的詩“桑落洲”
從濟源“大河里”沁河北岸沙灘和牛王灘的形成,解讀胡玢的詩“桑落洲”
2022-04-20 10:53 來源:忠言慧語 編輯:礦材網


 張忠慧,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國地質學會旅游地學與地質公園研究分會副秘書長、中國地質學會洞穴專業委員會理事、《地質論評》編委,河南省地質學會旅游地質專業委員會主任、河南省地質環境保護與地質旅游發展促進會秘書長,河南省首席科普專家、河南省地質調查院首席專家、河南省地礦局山水地質旅游資源開發有限公司執行董事;主要從事全域綜合整治和生態保護修復提升、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規劃、廢棄礦山修復治理、旅游地學調查研究、地質公園規劃建設和地學旅游產業的策劃等工作。


 我的老家是河南省濟源市五龍口鎮的沁河北。他還有一個名字叫“大河里”。之所以叫他“大河里”,實際上就是位于太行山和沁河之間的沁河大灣里,這個區域東西長約10公里,南北最寬處5公里,最窄處不足1公里,面積約40平方公里左右,星點狀分布了12個村莊。近年來,中國華能沁北電廠(河南最大的電廠)的修建,讓這里的經濟更加繁榮起來。


中國華能沁北電廠

中國華能沁北電廠


 我今天主要想從地質科學的視角給大家交流一下我們老家有兩個很典型的現象與地質(河流)作用的關系十分密切,這兩個地方一個是位于沁河北岸留村-化村-馬村的沙丘,一個是位于太行山的牛王灘。而無巧不巧的是,這種地質現象的形成恰恰是對唐朝詩人胡玢的那首“桑落洲”的最好的科學解讀。


大河里的兩處地質現象

大河里的兩處地質現象


 一、解讀胡玢的詩“桑落洲”


 1.原文賞析


廬山桑落洲

作者:胡玢
莫問桑田事,但看桑落洲。

數家新住處,昔日大江流。

古岸崩欲盡,平沙長未休。

想應百年后,人世更悠悠。


這是晚唐詩人胡玢留下的一首五言律詩。《唐摭言》《唐詩紀事》中只是簡單的提說胡玢隱居在廬山,大概由于居住偏僻的緣故,沒有流傳下來其它更多的詩作,就連他的生卒年日,生平履歷到目前為止都沒有找到更多的資料。但《桑落洲》這首詩能夠流傳千古的主要原因是它不僅有文學文學欣賞價值,更重要的是這是一首難得的地質詩,整篇都在講河流的地質作用。下面,我主要引用吉山、秦立虎發表在《文化百花園》上的文章,從地質視角對其進行解讀。


  2.地質視角的詩詞解讀(此段為吉山、秦立虎原文略加修改)


 “莫問桑田事,但看桑落洲。”這二句向人們展示了河流的沖擊作用所產生的地質現象。如把它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不需要去“問滄海變桑田、桑田變滄海”這樣一些發生在地球表面的變化情況,眼前就有一個典型的實例可以說明,那就是位于長江中的“桑落洲”(圖3)。詩中“桑田”實際上是指“滄桑”。這兩句既是全詩的概括,又點岀桑落洲的主題,提出問題,把讀者引向變化莫測的奇妙世界,讓人們不得不往下讀,從“桑落洲”怎樣看出滄海桑田的地表變化呢?


廬山桑落洲

廬山桑落洲


 “數家新住處,昔日大江流。”你能想象得到嗎?桑落洲上那幾家新建住房的地方,竟然是過去滔滔長江流過的地方。這里的“新住處”和“大江流”,以及上句的“莫問”和“但看”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反映了時空變化的巨大反差,道出了 “滄海桑田” 的歷史鑒證,表達了作者對地質作用的巨大自然力驚佩-那“昔日大江流”如何變成“數家新住處”呢?


 “古岸崩欲盡,平沙漲未休。”長江在那里拐彎的地方,流水沖刷,古老的江岸不斷地因河流沖刷而發生崩塌破壞,而此時處在江岸對面的河灘面積卻在不斷地增加,一年比一年大,而且還沒有停止的的趨勢。這是對河流側向侵蝕形成的“凹岸侵蝕、凸岸堆積”的地質活動現象的生動描寫,也是對滄海桑田這種地質活動的內在原因的掲示。同時,通過“古岸"的“崩欲盡”和“平沙”的“漲未休”,可以看出詩人是以嚴禁的態度,對河流的沖刷,沉積的地質作用作了長期細致的觀察。


 “想應百年后,人世更悠悠。”根據上面長期觀察到的自然現象推測,河流的這種地質作用一定還會不停地進行下去。這里的“百年”不是指“百年”喻義時間很長,沒有休止,就是說河流的這種沖涮、沉積,沉積、沖涮將長久地進行下去。這里詩人把觀察到的地質現象已上升到了規律性的高度,明確說明,地球表面的河流地貌和流水作用將會永遠遵照一定的法則變化。


 3.大河里沁河北岸沙丘形成


 與上述發生在廬山“桑落洲”的河流侵蝕現象完全吻合的地質故事在我的家鄉大河里也重新出現了。這就是位于西窯頭到馬村之間的沙丘(圖4),就正常的地質環境而言,我的家鄉不應該有沙丘出現,但這里還是分布了一定規模的沙地,當地人稱為“灘地”,其形成原因就與河流侵蝕作用形成的“凹岸侵蝕、凸岸堆積”現象有關。從圖上我們不難看出,沁河在這里形成了一個大轉彎,沙丘位于沁河的凸岸,為沁河侵蝕凹岸,在凸岸堆積形成。


大河里沁河北岸沙丘

大河里沁河北岸沙丘

 4.牛王灘的形成


牛王灘的形成


 “大河里”第二個與地質作用關系密切的地方就是位于沁河峽谷里的牛王灘,牛王灘是沁河在太行山區內的最后一道峽谷河灣,過了牛王灘就是五龍頭,從五龍頭開始,沁河進入平原。


 牛王灘是一個方圓不足兩公里的河灘,四周都是高峻的太行山,這里風景非常優美,傳說是埋葬龍的地方。五條龍,面朝東南,尾向西北。龍尾上便是牛王灘。由于這里山脊交錯,沁河在這里形成下寺、里河、牛王灘等一系列河曲(圖5),在河曲中形成的灘地以牛王灘最為典型,位置最顯耀,其周邊風景也最美,灘的周邊是一片開闊的水域。“湖光山色兩相和,潭面無波鏡未磨。”是對牛王灘最真實的寫照。


大河里牛王灘曲流峽谷

大河里牛王灘曲流峽谷


 牛王灘是從地質角度詮釋成因的最佳地方,也是詮釋胡玢《桑落洲》寺的最好地方之一,沁河對凹岸的侵蝕,在牛王灘的堆積現象在不斷地發生,河灘的面積在不斷地增大。


 二、五龍口旅游


 (1)五龍口風景區


五龍口風景區


 五龍口風景區位于河南省濟源市東北15公里處,面積128平方公里,分溫泉、盤古、沁河、愁兒溝、白澗溝五大景區,共有自然和人文景觀68處,是一處以自然景觀為主,以獼猴、溫泉為特色的山岳型風景區,也是國家級獼猴自然保護區。景區現有獼猴21群3800余只,而且是地球緯度最北的獼猴群落。2002年8月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2004年4月被評為河南省文明景區。景區主要包括盤古、沁河、愁兒溝、陽落山、白澗溝五大景區。景區內建于唐代的香巖寺、北靠香爐峰,五代、宋初至明清,寺院香火旺盛,吸引了眾多僧侶、文人墨客到此游覽。


五龍口風景區


 (2)五龍口溫泉


 五龍口溫泉深處太行山腳下是我國內陸四大高溫溫泉之一。7億年前,經過呂梁運動、燕山運動,使太行山地區形成了強烈的褶皺和斷裂,形成了太行山的基本輪廓。穿越億萬年,太行山慢慢積累神奇的能量,經過地熱、高溫、高壓,地殼運動,原始海洋生物轉化成了有益成分,陽光雨露煉化成了日月精華,地殼深處的礦巖養分慢慢被吸收,轉變成了蘊含豐富的溫泉,如今被開發成了五龍口溫泉度假村。現在的五龍口溫泉已經成為濟源冬季旅游的一張靚麗名片,這里的溫泉出水口溫度約88攝氏度,如果用來煮雞蛋的話,20分鐘就可以把雞蛋煮熟,即便是冬至這樣的嚴寒季節,置身其中也能感受到無比的溫暖。


 (3)五龍口獼猴


 山不在高,有猴則名; 景不在多,有猴則靈。中國猴山,獼猴王國濟源五龍口。千百年來,被稱為“獼猴樂園”的五龍口一直活躍著地球最北界的太行獼猴,被國家列為“太行山獼猴自然保護區”。經專家反復考察,這里共有19群、2000余只獼猴。


 由于這里氣候寒冷,山峰陡峭,因此它們生得個大毛長,善于攀緣,行動敏捷,模仿性強,為世界獼猴中進化較快的一種。五龍口獼猴都是雙眼皮,短尾巴,毛色光亮,形體俊美,其觀賞性、趣味性、參與性吸引著數以百萬計的海內外游客。


五龍口獼猴


 (4)河口水庫


河口水庫


 該水庫位于河南省濟源市境內黃河一級支流沁河下游,控制流域面積9223平方公里,占沁河流域面積的68.2%,占黃河小花間無工程控制面積的34%。水庫為Ⅱ等大(2)型,工程由混凝土面板堆石壩、泄洪洞、溢洪道、引水發電系統等組成。


 三、結束語


 中國的河流很多很多,河流的彎曲比比皆是,發生的河流侵蝕現象隨處可見,“凹岸侵蝕、凸岸堆積”的地質作用一直在進行。大河里的這兩處地質現象只是一個自然現象的真實寫照,讓我們走進大自然,見證更多更有趣的自然奇觀吧。



上一篇:如何做靚旅游地質文化資源調查的成果

下一篇:穿越時空的對話:豫見恐龍與傳統風俗“二月二、龍抬頭”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