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巖的形成

匿名用戶 | 2017-05-23 09:17

全部答案

(共1個回答)
  • 熔巖(Lava):熔巖是指噴出地表的巖漿,也用來表示熔巖冷卻后形成的巖石。熔巖在熔融狀態下的流動性隨二氧化硅的增加而減弱,基性熔巖粘度小易于流動,酸性熔巖則不易流動。由于熔巖化學成分的不同或火山環境的差異,熔巖有多種表現形式。熔巖流(LavaFlow)呈液態在地表流動的熔巖被稱為熔巖流,熔巖流冷卻后形成固體巖石堆積有時也稱之為熔巖流。呈液態流動的熔巖溫度常在900°~1200°C之間,如熔巖中氣體的含量多,更低的溫度也能流動。酸性熔巖粘滯,流動不遠,大面積的熔巖流常為基性熔巖。溫度高、坡度陡時,熔巖流的流速可達每小時65公里。熔巖流的形態取決于多個方面,如熔巖成分(玄武巖、鞍山巖、英安巖、流紋巖)、流量、地形和環境等。PhotographbyJ.D.Griggs熔巖穹丘(LavaDome)熔巖穹丘是圓形的、邊緣陡峭的丘狀物,是由于高粘度的火山熔巖(英安巖或流紋巖)堵塞噴火口所形成。熔巖穹丘頂端一般無火山口,從地下涌來的巖漿擠入熔巖穹丘內部,從而引起熔巖穹丘突起變形。熔巖穹丘的表面是已經冷卻的堅硬的熔巖,因此當深部巖漿不斷擠入,熔巖穹丘將會爆炸,形成碎屑坑。PhotographbyT.P.Miller熔巖管道(L...熔巖(Lava):熔巖是指噴出地表的巖漿,也用來表示熔巖冷卻后形成的巖石。熔巖在熔融狀態下的流動性隨二氧化硅的增加而減弱,基性熔巖粘度小易于流動,酸性熔巖則不易流動。由于熔巖化學成分的不同或火山環境的差異,熔巖有多種表現形式。熔巖流(LavaFlow)呈液態在地表流動的熔巖被稱為熔巖流,熔巖流冷卻后形成固體巖石堆積有時也稱之為熔巖流。呈液態流動的熔巖溫度常在900°~1200°C之間,如熔巖中氣體的含量多,更低的溫度也能流動。酸性熔巖粘滯,流動不遠,大面積的熔巖流常為基性熔巖。溫度高、坡度陡時,熔巖流的流速可達每小時65公里。熔巖流的形態取決于多個方面,如熔巖成分(玄武巖、鞍山巖、英安巖、流紋巖)、流量、地形和環境等。PhotographbyJ.D.Griggs熔巖穹丘(LavaDome)熔巖穹丘是圓形的、邊緣陡峭的丘狀物,是由于高粘度的火山熔巖(英安巖或流紋巖)堵塞噴火口所形成。熔巖穹丘頂端一般無火山口,從地下涌來的巖漿擠入熔巖穹丘內部,從而引起熔巖穹丘突起變形。熔巖穹丘的表面是已經冷卻的堅硬的熔巖,因此當深部巖漿不斷擠入,熔巖穹丘將會爆炸,形成碎屑坑。PhotographbyT.P.Miller熔巖管道(LavaTube)和熔巖隧洞(LavaTubeCaves)熔巖管道是在熔巖流內部自然形成的管道。當液態的熔巖流流動時,由于表面冷卻較快,形成固體硬殼,在表層硬殼的保溫作用下,其內部溫度高、流速快,從而形成管道。一個大型的熔巖流常有一個主管道和若干小的分支。當火山噴發結束,熔巖供給終止,或上游熔巖流轉向,熔巖管道中的熔巖繼續向下流動,從而形成排空的熔巖隧洞。一般排空的熔巖隧洞底面平坦,頂部常懸掛熔巖鐘乳。熔巖管道的存在增加了熔巖流流動的速度和距離。早期的熔巖隧洞可能被后期的熔巖流所利用。PhotographbyYuYong渣塊熔巖(aa)“aa”是夏威夷詞匯,音“阿阿”,用來描述表面粗糙的熔巖流。這種熔巖流中布滿多孔帶刺的熔巖碎塊,被稱為“渣塊”。渣塊熔巖是因熔巖在流動過程中,表層熔巖不斷固結,固結的表層隨著熔巖的流動不斷發生脆性破裂,形成“渣塊”,“渣塊”又有隨同液體熔巖翻滾、粘結,形成翻花狀。因此渣塊熔巖由稱為翻花熔巖。結殼熔巖(Pahoehoe)“Pahoehoe”是夏威夷詞匯,用來描述一種有光滑表面的熔巖。這種熔巖有時呈圓丘狀或繩狀,也稱為繩狀熔巖。結殼熔巖流動過程中表面冷卻形成塑性外殼,而內部的熔巖流又不斷的擠出形成新的殼體。結殼熔巖經常展現出奇形怪狀的形態,常被形容為熔巖雕塑。結殼熔巖粘度小、易流動,熔巖流表面氣孔較少。PhotographbyJ.D.Griggs枕狀熔巖(PillowLava)枕狀熔巖是火山在水下噴發形成的,外形渾圓形似堆疊在一起的枕頭。當熔巖從水下流出時,由于快速的冷卻使熔巖流表面形成韌性的固體外殼。隨著熔巖流內部壓力增大,外殼破裂,就會象擠牙膏一樣,擠出新的熔巖,隨后再次形成外殼。如此循環往復,便產生的枕狀熔巖。地球上的巖石都可以分為三類,火成巖、沉積巖和變質巖。而熔巖是屬于火成巖的范疇。因為巖漿在地幔和下地殼這個地方生成。這個時候,它是液態的,而因為巨大的壓力,所以不斷的在找尋這地殼的縫隙而沖上來。而當它變成巖石的過程中,是要經過地殼那么遙遠的路程,有的時候,沖的不夠上來,那么就成為了深成巖;沖的上來點,卻沒有到地表,那么就成為了淺成巖;那么比較厲害的,就從火山通道或者火山口噴出了地表,成為了噴出巖。而其中的深成巖和淺成巖在地球科學概論中稱為侵入巖。熔巖是噴出巖的一種,是從噴出巖的產狀上來講的,(產狀簡單的說就是生成的狀態),噴出巖的產狀可以分成火山錐、熔巖流及熔巖瀑布、巖被(也稱熔巖被)。其次,我們從熔巖的成分上來看,實際上也就是講的是巖漿巖的成分,不標準的說,也可以說是火成巖的成分。那么從二氧化硅、氧化納和氧化鉀來看,可以按這個標準可以分成超基性巖類、基性巖類、中性巖類、酸性巖類、堿性巖類。而剛才我們已經說過,火成巖有侵入巖(深成和淺成)和噴出巖分類,那么它的命名也是要分的。我們只說噴出巖,而在熔巖也就是噴出巖中,相對應的是苦橄巖類、玄武巖類、安山巖類、流紋巖類、粗面巖響巖類等。那么在看電影的時候,我們又怎么知道它是什么巖呢,這個需要專業的鍛煉,當然,有個簡單的方法,緩緩流的是酸性巖漿,流的快的是基性的,因為粘度和巖漿本身溫度不同的問題咯,這也是為什么黃山之類的會有巖柱巖針之類的東西,花崗巖是酸性巖漿,流的慢,然后一噴出來就固住了,成為了這種形狀。而在峨眉山之類的玄武巖(基性巖類)的就不會出現這種。最后,回到那個最基本的問題,既然熔巖是從巖漿的概念中提煉出來的,那么巖漿又是怎么產生的呢?各類巖石在地下深處被高溫融化,又成為巖漿回到地球內部。我只能用這個比較簡單的答案來回答你。因為這個牽涉到的是板塊運動和巖石學的問題。至于板塊運動,我們可以從太平洋板塊看到,洋中脊有巖漿涌出來,然后推動著板塊向邊緣移動,而在歐亞大陸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因為它移過來,我們的歐亞大陸板塊就忍讓著讓它往下俯沖,那么俯沖下去的巖石怎么辦呢,就在深層的地方融化成了巖漿,然后又往太平洋中間那個噴出的地方去補償,就成為了一個循環。我舉這個例子,只是想說明物質守恒,也想說明一下巖漿的生成過程的一個部分。因為巖漿不一定是火成巖變成的,也可能是變質巖也可能是沉積巖,這個在巖石學的混合巖這塊可以具體學展開
    匿名用戶 | 2017-05-23 09:17

相關問題

  • 1
    問: (2008?連云港二模)江蘇東海有蛭石.蛭石為一種層狀結構的含鎂的水鋁硅酸鹽,是黑云母等天然礦物風化蝕變的產物,因為其受...
    答: (1)設有1molSiO2,13被置換后,余23molSiO2,少了13molSi和23mol的O.等物質的量的Si被Al置換后為16molAl2O3,O還少(23?3×16)mol即有16molK2O,所以礦石得組成以詳情>>
  • 2
    問: 珍珠巖的形成原因?
    答: 山西靈丘等處、第四系內均形成有膨脹珍珠巖礦床,長3000公里、浙江。珍珠巖礦包括珍珠巖,含水量2~6%。這個亞帶中的礦床有浙江寧海松脂巖礦床等、黑龍江;河南的信陽;黑曜巖具有玻璃光澤與貝殼狀斷口,黑曜巖和松脂巖。此巖帶可詳情>>
  • 3
    問: 金鈦晶里面的鈦是怎么形成的,有人說根部那個黑色的是云母嗎?是從里面長出來的?請專業的人士請教。
    答: 所以稱為發晶,所以會形成不同的顏色表現.通常含有金紅石的水晶我們就通稱為發晶。而金紅石在形成的時候通常會合其它礦物質一起共同存在,因為在水晶內會形成貌似頭發的細長杰晶體,特征是含針狀鈦金屬之礦物質內含物,鈦詳情>>
  • 4
    問: 海底噴泉是怎樣形成的
    答: 海底熱泉是地殼活動在海底反映出來的現象.它分布在地殼張裂或薄弱的地方,如大洋中脊的裂谷、海底斷裂帶和海底火山附近. 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都存在大洋中脊,它高出洋底約3000米,是地殼下巖漿不斷噴涌出來形成的.詳情>>
  • 5
    問: 云母是怎么形成的
    答: 云母(mica)是分布最廣的造巖礦物,鉀、鋁、鎂、鐵、鋰等層狀結構鋁硅酸鹽的總稱;云母族礦物能在各種地質條件下形成.黑云母是火成巖的主要造巖礦物之一,在大多深成和淺成巖中都有分布.白云母也是分布很廣的一種造巖礦物,在火成詳情>>
  • 6
    問: 金發晶里的發絲是怎樣形成的
    答: 水晶里面的"發絲",是其他一些柱狀針狀或纖維狀的礦物(主要有金紅石,電氣石等).它們是在水晶形成的過程中被水晶包裹進去了.礦物學中稱這些金紅石,電氣石等為包裹體.包裹體的顏色不完全是一樣的.所以能看到詳情>>
  • 7
    問: 暖寶寶形成原電池的導電回路是什么介質
    答: 1、介質是鐵。“暖寶寶”是利用鐵氧化反應放熱來發熱。實際上也就是根據鐵在潮濕空氣中發生吸氧腐蝕的原理。2、“暖寶寶”是鐵,蛭石,活性炭,無機鹽,水等合成的混合物。其中蛭石是一種鐵鎂質鋁硅酸鹽礦物,成分為Mg0.5(H2O詳情>>
  • 8
    問: 云母是天然形成的嗎?
    答: 云母有天然形成的也有人工形成的天然云母片是鋁硅酸鹽類的礦物體.可以劈得像紙一樣薄.非常耐熱,耐酸堿,有極好的絕緣性.主要用做電氣材料,此外還有人工云母,性能和天然的差不多.云母(mica)是分布最廣的造巖礦物,鉀、鋁、鎂詳情>>
  • 9
    問: 茶卡鹽湖的形成過程
    答: 鹽湖的形成是由于災難或地殼運動,青藏高原從前是海洋的一部分,經過長期的地殼運動,這塊地面抬起變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高原,結果海水留在了一些低洼地帶形成了許多鹽湖和池塘,茶卡鹽湖就是其中一個,茶卡湖內的鹽幾乎無窮詳情>>
  • 10
    問: 金發晶里的發絲是怎樣形成的
    答: 水晶里面的"發絲",是其他一些柱狀針狀或纖維狀的礦物(主要有金紅石,電氣石等).它們是在水晶形成的過程中被水晶包裹進去了.礦物學中稱這些金紅石,電氣石等為包裹體.包裹體的顏色不完全是一樣的.所以能看到詳情>>